财新记者从多位银行业人士处了解到,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入选第一批债转股试点。一位大行相关部门高层表示,该试点将跟投贷联动试点配合,由此银行可以获得投资子公司的牌照。 其中,民生银行就因为“债转股”成为了五家公司:长航油运、长航凤凰、二重集团、中国秦发及微商银行的股东,这些“可供出售资产”有赚有亏,股份来源均为“抵债”。 “债转股”是什么意思?将怎样影响我们的钱包? 简单来说,“债转股”的意思就是,银行借钱借成了股东。债转股是资产重组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各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均被采用,1999年我国亦采用了这一模式,曾对580户企业实施债转股,涉及金额达4050亿元,占不良资产处置总规模的约30%。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当时采取的方式是:成立了四个资产管理公司,对口收购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转变成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而主要的钱还是来自央行印钞,可以理解为全民共同负担。此轮债转股应该还是采取这种方式。 财经评论人士刘晓博认为,1999年底的时候,中国的广义货币M2为12万亿元人民币,但那一轮债转股规模搞到了1.4万亿,占货币存量的11.7%。当时,国有银行历年积累的坏账得到了一次清理,但人民币也从理论上贬值了11.7%。目前广义货币M2的存量是142万亿元,1万亿只占0.7%。即便搞到5万亿,也只占3.5%。对人民币购买力肯定会有影响,但不会有上次大。但区别是,1999年人民币汇率是被低估的,现在是被高估的。债转股相当于压在人民币汇率上的一捆稻草,虽然本身不重,但压力将是显著的。 债转股真的有效吗? 近几年,由于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和周期行业产能过剩等原因,银行坏账有所抬头。与此同时,企业杠杆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仍处于上升趋势。银行坏账和企业杠杆问题的紧迫度上升。债转股这样一种制度安排的紧迫性开始显现。 通过债权转股权,商业银行可力争恢复贷款对象的盈利能力,改善其财务健康状况,尽可能保全银行的资产;而负债企业在财务压力缓解后,经营有望改善。不过,债转股并非万能药。产业整合、企业生死,本有其必然性。该当破产退出的企业,不能靠债转股打“强心针”,银行坏账也不可能全靠债转股点石成金。若滥用债转股,只能延迟风险暴露,不良贷款变为不良股权最终仍将是损失。 海通债券分析认为,此次实施债转股,短期来看,一石三鸟。对于债转股企业,负债率大幅下降,企业盈利快速回升,困局得以缓解;对于银行,不良贷款率自2000年的55%下降至2004年的34%,资产质量明显提升;对于AMC,赚得盆满钵满,债转股资产处置收益可达3倍,其中未上市债转股企业收益可达3.7倍。 长期而言,难言乐观。企业经营绩效低是高负债的原因,债转股后改善有限,体现为企业利润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再次下滑。之所以02年后债转股的企业未再次陷入高负债的困境,或被兴起的地产周期所掩盖。 刘晓博指出,有人批评债转股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契约原则,给国企、银行带来道德风险。换句话说,他们的当家人会变得更加不负责任,因为搞砸了企业或者银行,将来国家早晚会买单。这种批评是有道理的,而且一旦转债股扩大到民企,利益输送的可能性就更大。所以,债转股是救急、救命的做法,相当于打激素救命,副作用巨大。 对股市影响多大? 对于股市和楼市短期走势来说,1万亿规模的债转股当然是个好消息。第一,银行的报表将变得更好看,有利于稳住银行股的股价;银行股稳住了,大盘也就稳住了;第二,有利于提高部分国企的业绩,债转股之后,这些国企财务负担大大降低,体现为业绩上升,这样会支持股价上行。这相当于新一轮QE,有利于降低整个市场无风险利率,提高投资者风险偏好。换句不装B的话:反正钱越来越毛了,还是去赌两局吧!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赌赢了呢? 华泰证券最新发布专题报告认为,这次债转股受益主线有三:1、银行股。对银行股不良贷款率下降的预期,有助于银行股估值的修复。2、周期行业龙头股。在去产能进程中,具有区域定价权、资本运作能力、产品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更有可能成为最终受益主体,并获得银行青睐。而银行有强烈意愿通过入股行业龙头扮演产能整合者角色。3、AMC概念股。作为有经验的运作主体,不排除AMC参与债转股的可能。 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指出:我们认真比较了地方债务平台置换方案和债转股方案,发现两者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对股市构成利好,将至少催生千点反弹!五大共同点: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国家为地方政府置换了3.2万亿元的债务,有研究机构预测2016年和2017年置换规模可能会达到合计11万亿。银行债转股的规模最终有多大,尚未可知,估计管理层也是走一步看一步,但1万亿看来是必须的。这些钱最终必将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和国企的投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每次经济困难都是一次国进民退的机会,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顺便补充一下,在债转股的形势下,银行面临的困境:根据最新发布的财报,各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几乎全部回落到个位数,五大银行利润增幅几乎跌到零。这一增速为至少是十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一位行长说得好:“从今年开始,才叫真正的干银行”!一边是银行躺着收费的项目被斩断,一边是自身整体赚钱就越来越难。金融业的市场化,竞争、利率都在开放,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来源:深圳特区报、天天说钱(ID:liuxb0929,作者:刘晓博)、中国基金报(ID:chinafundnews)、腾讯财经等。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