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八十年代初在呼玛采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歌曲) 弹指一挥间,我的歌曲创作生涯已有四十三个年头了。在这漫长的创作岁月中,既尝尽了酸甜苦辣的滋味,也获得了创作成功的喜悦。 曾记得,刚学作曲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书店也买不到作曲书籍,只好向别人借阅,并手抄了几本作曲理论书籍。又曾记得,粉碎“四人帮”之后,文化馆领导先后让我参加了省、地群众艺术馆举办的歌曲创作学习班。由哈师大艺术系的钱正钧老师给我们授课。较系统地学习了歌曲创作的理论和技法。当时写了一首女高音独唱歌曲《科学的春天到人间》还刊发在一九七八年第十二期的《黑龙江演唱》上。还记得,一九七九年,由王乙老师推荐,我的有幸到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系统地学习《汉族民歌概论》、《曲式学》、《复调音乐》、《和声学》等课程。一年多的学习,为今后的歌曲创作打下了坚实的音乐理论基础。从此,音乐素养不断提升,歌曲创作日趋成熟。在上音学习结束回到呼玛县文化馆之后,相继写出了大合唱《呼玛河的夏天多秀美》、《北方大森林》、男声小合唱《林海里走来了狩猎队》、女声独唱《姑娘与小鹿》和《伐木的哥哥回来了》、男女声对唱《呼玛河渔歌》、歌舞《边城处处都是春》等一大批高质量的声乐作品。分别刊发在省市级刊物上,有的还获得大奖。 更记得,一九八三年春天,我被借调到大兴安岭文艺集成办公室工作了半年。这期间,我与大兴安岭地区戏工室工作的郭本祥同志一起走遍了大兴安岭的山山水水,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在地区文艺集成办公室的领导下,主编出版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江卷·大兴安岭地区民歌分卷》一书,获得了省民歌集成办的高度赞扬。这段采风编辑的工作经历,让我更了解了大兴安岭地区的汉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民歌的分布情况和歌种的旋律特点。 还有让我难忘的是:我曾五次参加全国学术研讨会的旅差费均由一个地方财政拮据的贫困县来支出;二0一0年我参加了首届“民族之声”全国声乐选拔大赛颁奖大会(《呼玛河的夏天多秀美》和《呼玛河渔歌》双获银奖)还是由呼玛县财政为我报销了旅差费。 从一九七0年写第一首《学习于艳华》歌曲算起,已先后创作了二百余首歌曲。这次从中选出一百十一首结集出版,分为“难忘岁月”、“呼玛美景”、“兴安松涛”、“民族风情”、“丝竹江南”、“青春年华”、“历史丰碑”、“祖国花朵”八个部分。从题材上看,既有作者对美丽而富饶的呼玛、奔腾不息的黑龙江、巍巍兴安、茫茫林海的歌颂,又有对鄂伦春族渔猎生活和纯真爱情的描绘,还有知青对北大荒生活及当年老乡的追思,更有回沪后对江南景色和改革开放新生活的赞美。从体裁上看,有大合唱、小合唱、表演唱、女生独唱、男声独唱、男女声对唱、歌舞等多种形式;从演唱方法上看,既有美声、民族唱法,还有通俗、原生态唱法。这些歌曲基本上能反映我的歌曲创作的历程和风格,也算是对我一生歌曲创作的总结吧! 鄂伦春族民族是我国的五小民族之一,对鄂伦春民间音乐的挖掘、抢救、收集和整理,是我在呼玛工作期间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次从我收集的一百多首鄂伦春族民歌、乐曲中选出九十五首(曲)结集出版,按照鄂伦春族民歌的规范分类,分别归为“狩猎歌”、“萨满歌”、“酒歌”、“婚歌”、“丧歌”、“爱情歌”、“生活歌”、“故事插曲”、“儿童歌”、“时政歌”、“舞歌”、“曲调”等十二大类。这些歌曲中,有33首发表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江卷》中。有七十二首发表在大兴安岭出版的“赞达仁”一书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我记录整理而成的鄂伦春族民歌《心心相印的人》被《中国各名族民歌选集》(中国民歌集成总编辑部编,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简称“九二本”)和《中国民歌歌典》选入。原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乔建中先生在他编著的《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一书中,对这首民歌是这样赏析的:“《心心相印的人》是一曲男女声对唱的赞达仁,反映了鄂伦春族男女青年间的恋情。曲调结构为两个对称的上下乐句加一个固定衬腔和下句原样重复。上下乐句的开头,都有一个起到‘引子’作用的延长歌腔。在表现上,它具有提示作用,并使情绪的传达更为充分;在结构上,它有意打破平衡,增加了音乐的起伏,而且保留了山歌的某种痕迹,‘一石二鸟’,很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全首民歌为五声羽调式,两个‘引腔’分别停在La(6)、Re(2)二声上,两个乐句的结音分别落在Mi(3)、La(6)二音上,发挥了它们的呼应、平衡、对称的表现功能,加强了作品叙述性与抒情性的高度融合。”此歌现已成为鄂伦春族众多民歌中唯一入选的优中之优的代表作,它将流传于世、代代相传。原黑龙江省文化厅厅长贾宏图说我是“黑龙江的王洛宾”,我很感谢他对我的赞誉。我深知我做得还很不够,同时也为能对鄂伦春民族音乐的收集、传承作出自己的贡献而感到很欣慰。 收录在这本集子里的附录部分,是我这些年来在省级以上发表的鄂伦春民族文化的论文及调查报告,这是我对鄂伦春音乐研究的总结。其中《大兴安岭民歌概述》一篇;鄂伦春音乐舞蹈论文两篇;萨满跳神的调查报告一篇;萨满歌舞的调查资料三篇。共计七篇。这些论文和调查报告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供后人研究参考。 在这里,我要感谢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使这本书能正式出版。还要特别感谢著名民族音乐理论家、原上海文联副主席、原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江明淳恩师,博士生导师黄白教授赐序;感谢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系黄白教授、好友珊卡、丁达宾先生赐墨宝;感谢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方国平先生为本书的出版、编辑、筹集资金所花费的心血;感谢为本书策划谋篇、作品赏析、文字校改等的原大兴安岭地区作协常务副主席的陈建华先生。感谢爱妻田秀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最后,还要感谢海上词曲作家叶金剑先生,为本书歌曲精制谱和担任所有文字的输入工作。由于时间紧迫,水平有限,虽竭尽全力,仍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同行、同仁指正。 作者:原黑龙江省呼玛县插队上海知青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