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进士冠华夏 文章节义堆花香
我有点孤陋寡闻:只知与我的故乡同在江西省吉安市新圩镇的青原区,有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渼陂古村,离我们毛家村不到半小时的车程,却不知在吉安吉州区兴桥镇,还有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钓源古村。2021年5月11日,我随同驴友游览了著名的国家4A级景区钓源古村。 钓源欧阳氏祠 翰林第 5月的天气,吉安多雨。我们抵达钓源古村时,一场雨正下得欢。在滴滴答答的雨中,我们撑着五颜六色的伞,跟随导游,踩着鹅卵石道,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那远古的年代。北宋年间,唐末博士、欧阳修的高叔祖欧阳弘在此肇基;至南宋年间,欧阳修的七世孙欧阳腾继嗣钓源,距今已千年。游览钓源古村,这里的祠堂、民居、匾额,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毛家村与钓源古村乃同渊源于吉安江右人庐陵文化,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著称于世。 然而,毕竟这里的面积规模更大,建筑特点更多,村落布局更奇,古村文化更丰。可以说,钓源古村是一座集祠堂文化(钓源欧阳氏总祠、明善祖祠、文章世家古牌坊、八老爷别墅、文忠公祠、礼派宗祠)、明清建筑、太极部落的大型露天博物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浓厚的耕读传统造就了钓源古村人才辈出的历史。 翰林第一进 村口的欧阳氏总祠,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主体为清朝建筑风格,坐南面北,分为总祠、房祠、家祠。前后厅的天井形成“品”字,有官至“一品”之寓意,也有做官有官品,做人有人品之警示。宗祠规整的青砖漫地中间,有一个个砖拼的圆圈,按前后顺序,从高到低均匀排列。这是祭祀时的排位,每年的大年三十,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总祠里上香祭祀祖宗,按照年龄辈分,站在“圆圈”里。这里千年垂丝古柏矗立,堂前屋后蕉翠欲滴竹风如涛,书香门第跃然眼帘。 翰林第二进 惇敘堂 干载悠悠,钓源人在功名学海、宦途仕进上,曾有得意满志的历史。欧阳氏总祠前,有约30平米见方的场坪,场坪上原耸立一座气势恢宏的花岗岩巨石建造的牌坊和多尊旗杆石,祠堂东侧原有“崇文书院”等附属建筑,可惜后来被毁掉了。从残存的旗杆石上,仍依稀可辨刻有考进功名的欧阳氏族人名字,也是欧阳后裔人才辈出,代代贤良的佐证。 欧阳后裔人才辈出(摄自村史馆) 仅从现残存谱碟、墓表石、墓志铭及牌坊石刻统计,钓源可确认的五品以上官员就有20多人,有文字标明的进士9人(其中明代一门四进士,兄弟连科,出任巡抚、布政使司等)。清代康熙、乾隆、嘉庆百年间,出任内阁中书、兵部郎中要职的就有欧阳天惠、欧阳模、欧阳萦、欧阳慎等5人。 村人尊欧阳修为宗,文忠公祠是村里营造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祠堂,始建于北宋末年,历经元明清各代多次修葺。前有30多米长的甬道,上饰宝顶的门坊,内有天井、回廊、串楼、殿堂,整个建筑群落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是至今全国最大的纪念欧阳修的祠堂。它的雕饰构成,是上乘的建筑艺术品。其大门两侧的偏门上方椽头上,镌刻有“文、行、忠、信”四个楷书大字;门廊外侧的梁柱间,各饰一玲珑剔透的“将帅戏狮图”;大厅左右的朽柱内,则各嵌一只回首昂视,吞云吐气的鳌鱼雕饰。据说这对鳌鱼,需征得皇帝的恩准才可以镌刻的。 礼派宗祠 存礼堂 欧阳氏到了第十三代,分为“仁、义、礼、智、信”五派,其礼派宗祠称存礼堂,匾额上“存礼堂”三个楷书大字,刚劲有力。据专家考证,存礼堂匾额,确为明礼部侍郎钱谦益存世的罕见墨宝。据说早些年匾额曾被盗,所幸后已被追回。无独有偶,也是在前些年,我毛家村裕元巷祖屋内被盗,里面的家具包括照片等洗劫一空。 礼派宗祠前的忠节第牌坊,是全村十六座牌坊中的唯一遗存,三檐单门。坊前的四株璎珞柏,是元代欧阳氏外迁后裔从广西运回来栽种的,距今已五百余年。四株香柏,既像四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把守着古村,又是欧阳氏族一路繁衍的活化石。 千年垂丝古柏矗立 忠节第正下方,有“父子登科”、“兄弟连科”的匾额,两旁是“忠义寸心足千古,文章二字值千金”。牌坊的背面题有“文章世家”,两侧的对联“九成翰墨无双品,八代文章第一家”。据说,这副对联,“九成翰墨无双品”是写给欧阳询的,“八代文章第一家”则是对欧阳修的赞誉。这即是庐陵文化“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精髓,也反映了钓源人的文韬武略中,文重于武。 “七星望月”水塘 礼派宗祠门前有7口大小不一的水塘串联,名为“七星望月”。站在水塘前,清澈的水面上倒映着黛顶翘檐、垂柳池堤,恬淡秀丽,俨然一幅雅致清逸的水墨画,既有“文章留痕,墨香沁心”的诗情,又有“眼波才动众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的画意。 “眼波才动众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 “七星望月”水塘将村庄分成南北两半。村中一条条青石板铺就的巷道,曲折迂回伸向各幢古宅。从平整、光洁的青石板上走去,只见民居依两边的坡势铺展,老屋高低错落,排列有序,显得幽静与苍老,引人入胜。 据资料记载,全村现有村民150多户,800余人,现存赣派建筑190栋,祠堂8个,书院7处,别墅1栋,江右民居170余栋。存有明清建筑150多处,宗祠、家祠9座,书舍5处,古石桥2座。明清建筑样式为砖木结构,穿斗构架,墙体由青砖两顺一丁砌成空斗墙,山墙变化丰富,各式各样的骑瓦风火墙有单叠和双叠之分。 钓源民居中,有“抬头见元宝”一说。老祖宗摒弃了天井潮湿的缺陷,在屋面的正中“开元宝”,一尺八寸深,一尺二寸五分宽,一丈长的大元宝,使得屋内的采光效果良好,满眼的“金元宝”。 民居也因主人的身份、地位、财力、经历而各具特色。既有常见的单檐屋面,又有不多见的垂檐瓦顶;既有1进2厢、2进4厢式厅房,又有庭园式、院墙式等风格迥罕的居室。单栋民居多为“一明两暗三开间”的布局。村中的古建筑囊括四方朝向。在庄山村以座南朝北方位最多,座北朝南方位次之,而在渭溪村则以座东朝西和座西朝东方位居多。风姿各异的历代建筑,荟萃了我国南方古代民间建筑的主要基本类型,成为汇集我国古代村落建筑风韵的瑰宝。 徜徉古村满眼皆绿 商人们腰缠万贯后,投入巨资,在家乡兴建豪宅,铺路架桥、规划街区,建有长达两华里的商业区,有纵横16路,每路32家铺面的繁华街市,有酒楼、茶楼、钱庄、跑马场、当铺、妓院等,方圆数百里的官宦富商,经常来这里博彩听戏,品茶饮酒。 早在清嘉庆、道光年间,钓源村曾拥有居民1500多户,人口逾万,终成显赫于庐陵地域的乡村闹市“小南京”。至今留有的钱庄旧址、舞台残垣,依稀可显昔日繁华。钓源人亦耕亦商,亦官亦商,明清时期,全国十大商帮之一的“江右帮”,钓源欧阳氏就是其中一支劲旅。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太平军为筹措粮食,派兵三打钓源,在钓源民团的殊死抵抗下,太平军无所收获,盛怒之下,一把火点燃商业区,大火三天三夜,终使“小南京”归于沉寂。今日的钓源存仅过去四分之一的住宅区。但秉承诗书传家传统的钓源人,仍崇文重道,近50年来,钓源先后走出60多名大学生、研究生。 钓源村的先祖崇尚遁世,建筑和装饰也无不透露出一种隐逸遁世的道家色彩。古村建筑布局顺乎山势,依太极、八卦图形成布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风水原则。俯瞰钓源,犹如道家太极图,环绕的山岭名叫长安,呈S型,从东往西伸展,酷似阴阳太极图案。在形似半圆的两个弯环里,又把钓源古村分为两个村:东边叫渭溪,西边为庄山。 两村同宗同族,都是与欧阳修同宗的欧阳弘的后裔。长安岭高约9米,蜿蜒千米,形成两村的天然屏障,上植1.8万余古樟,将两个自然村掩映其间。徜徉在古村中,满眼皆绿。我们在参观时发现,在钓源的祠堂门循上,民居的窗棍中,大厅的“海涵”下,花架床的雕饰内,均安置醒目的太极八卦图案。 古村奇特的“歪门斜道”,令人扑朔迷离,堪称一绝。巷路、村道、塘岸没有一条是笔直到边的,甚至每幢房屋的四边,也寻觅不到四方皆直的四沿。无论鹅卵石古道,还是青石街巷,均形成楔形、梯形、喇叭型等多种巷道。 村里庄重肃穆的“明善祖祠”,其东墙有角度约20度的折墙;高达5米,长22米的“绝祖祠”照壁,建成了半圆形;一座明代民居的南墙,弯成了圆弧形;而两栋明代早年的古屋大门,左侧巨石门框均向青墙内深嵌2寸许。 一座明代民居的南墙弯成了圆弧形 即使同为“歪门”,其“歪法”也不同:一处呈直插形相交;一处则为波纹式连接。这是建造者有意为之,巷道时宽时窄,院角有圆有方,墙面有正有侧,形成回环往复、参差跌宕的格局,正是应合古代阴阳八卦的理念。 铺设巷道的条条青石板,据说是从安福经水路运到固江,再花大价钱从固江镇用人力抬回来的。青石板表面都凿得如此平整,双脚踩在青石板上,有岁月的沉重感和仪式感。一块块规整的青石板,在无言地展示着钓源村的内涵和古韵,那泛着清正之气的门柱、门框和台阶上的青石板,意在讲述先祖们对家园的热爱和用心。 青石板铺成的巷道两旁,是四通八达的排水沟,有“明道”和“暗道”,青石板下的暗道,均为青砖砌成,天下大雨,巷中无积水,雨天不湿绣花鞋。祠堂的天井下,也是四通八达的袖珍排水渠,最终一起汇入七星望月池塘。我们在雨中行,的确鞋不湿,雨水过后,村子里没有泥泞,干净整洁,一片清新景象。 游览中,喜爱钓鱼的张大哥,见这里水源丰富,便问询导游,古村名为“钓源”与钓鱼有关吗?据说,还真是有关呢。原来,钓源古村的第一世祖欧阳万,被尊为“万公”,在安福县做县令。吉安到安福有一条古驿道,万公看到这里虽然山不太高,却有水的源头,感觉是一处山清水秀的佳境,将来子孙若是在此繁衍,一定生生不息。 钓鱼窗是一个正方形的窗户,没有窗棂,原来下面是一方池塘,富家子弟就把钓鱼竿从窗户上伸出去,以求鱼儿愿者上钩。 万公的第五代欧阳弘,遵从了万公的夙愿,当时带了两个随从来到这里。为了测试这里的风水,他在水源处放了钓竿钓鱼,直到日头偏西,鱼儿都没有上钩,就在他准备收鱼钩的一瞬间,一条大鲤鱼扑腾扑腾钓了上来。他当即在地上写下了四个大字:此地可泊。因在水源处钓鱼,就将这里取名为“钓源”。 “八老爷别墅” 与“钓源欧阳氏祠”相望的,是一座清代乾隆年间兴建的中西合璧式别墅庄园,也称“八老爷别墅”。这里占地面积达两亩多,建有歇山式瓦顶的两层主楼位居后方,前院后庭,是钓源古村气势恢宏的标志性建筑,院墙四周爬满了薜荔,连同沁满新绿的苔藓,典藏着繁华落尽时的简约和落寞。 别墅主体为木结构,楼层的左右及前方均有吊楼,做工考究的楼梯和扶手,精致的藻井。八老爷是钓源首富欧阳国宝的后代,他狂来舞剑,闲去吹箫,能赚会花,是个享乐型的公子哥。同时,又或许是一位志向高远的读书人,别墅对联这样写道:“神驰万里观天地,笔写千章说古今。”如今,八老爷别墅已成村史馆。 参观完村史馆已是中午,雨还在下着,微风斜雨中,我们沿风雨廊桥漫步出村。回望钓源古村,历经千年风雨,伴随宋、元、明、清历史的车轮,一路浩浩荡荡,从远古走来,厚重而悠远。 钓源人将幸福吉祥的企盼和向往之情,寄寓于这些精雕彩绘之中。如以宝剑花瓶寓意健康平安,以猴象寓意封侯拜相,以鹤鹊寓意延年益寿、双喜临门等等。 钓源古村三十多对旗杆石,保存完好的祠堂,长长的照壁,精美的石雕、木雕和彩绘,堪称一部浓缩的古庐陵文化史,其所蕴含的祥瑞文化、科举文化、氏族文化、宗教文化、生态环保文化以至藏品文化,令人赞叹不已。 2014年9月25,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记住乡愁》节目摄制组来到钓源古村,对该村的村落历史、文化传承、独特民俗、特色建筑等内容进行为期八天的拍摄,向世界展示了钓源古村的神秘和古朴。 村史馆话:知古鉴今,开创未来 离开钓源古村,我即与驴友小别,赶往南昌祭扫外公墓。一路上思绪万千,无不感慨:钓源古村和毛家村,千百年来,都恪守着崇文重教的传统,始终保持庐陵文化中“饱读诗书,耕读传家”为家训的优良传承。我们作为后人,在阅读后必为之主动担当起责任。世间所有的金钱物质名利都将化为尘湮,唯有文字思想精神财富,才能千秋万代,薪火传承。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