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写作 >

牛人牛事(连载九)

时间:2017-02-17来源:原创 作者: 林嗣丰 点击:
少年时的小伙伴们 虽然我小学阶段正是共和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到整个国家小到每个家庭都遭受到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困难,但少年不知愁滋味,在全家人的呵护下,我却过得无忧无虑。这也利益于我的那些小伙伴们。 我有许多的小伙伴,我的许多小学同学就住

少年时的小伙伴们
 
      虽然我小学阶段正是共和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到整个国家小到每个家庭都遭受到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困难,但“少年不知愁滋味”,在全家人的呵护下,我却过得无忧无虑。这也利益于我的那些小伙伴们。

      我有许多的小伙伴,我的许多小学同学就住在学校的周围,来往并不要走许多的路。

      住我楼下裁缝铺老板的小女儿是我的同班同学,记得小学入学通知寄来时,她的通知书比我的窄了一条,她们家里好生难受了一段时间。也许感到自家在评成份时被评定是小业主吧,总认为是在政治上出了什么问题。可以想象当时的一些事情对人们的影响之大。她中学毕业后去了崇明农场。

      那个告我默写时作弊的女同学住在710号的二楼,本姓朱。她父亲死后(也许是离婚了)就改姓继父的姓,姓颜了。她家楼上后来好像做了里弄工厂的一个作业点,是做电子元件的,而她们家旁边的708号就曾是元件五厂的一个车间。我下乡后就没有再见到过她了。班级里还有一个大家称作“嗲妹妹”的,住在威海卫路靠近中苏友好大厦(现在的上海展览中心)的林村。其实她也说不上“嗲”,只是她总是早于其他女孩换上裙子,展示女孩子美的一面而已。

林村,后面的大烟筒是其标志性建筑。
 
      对面的威海别墅里,住着两个同学。威海别墅是新式里弄房子,建于1938年,里面居住的人家除沿街第一排的少数人家条件较差外,其他住户都是中产以上的,里面的住房条件相当好,有煤卫设备,底层人家都有一个比较大的院子,这在当时的上海滩是十分令人羡慕的。我的一个叫蒋承熙的同学就住在弄堂的最里边,享有一楼到三楼的优雅居所。楼的南面有一个相当大的院子,院子里铺着草坪。我时常被他邀请去他们家玩,所以也就得以知道他家的住房情况。另一位同学家虽然没像他们家那样有那么多的住房,但一楼的整个层面都是他家的,并有一个不小的院子,相比我们家自然如要宽敞许多。当然,和他们更多的是学习上的伙伴。

蒋承熙家在弄底。

另一位同学就住在这样的院子里。
 
      还有两位同学住在张家花园,一个叫姜虎年,从名字看就知是属虎的;另一个叫张志新,和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女英雄同名。他们俩同住在张家花园的东北角的一个单元里,紧靠着现在的公惠医院。公惠医院原址是斜桥弄巨厦,一座花园洋房。姜、张两位的住宅现在因吴江路改造而已经拆除,斜桥弄巨厦对面的一座西式洋房还保留着。姜虎年家在后院,张志新家在前院,姜家比张家大。我们到他们家去主要是为了看书,张志新家有许多的小人书,这是我们的最爱。

红白相间的就是原斜桥弄巨厦,到底处就是姜、张二位的家,现已拆除,建起了高楼。

斜桥弄巨厦对面尚保留的洋房。
 
      说到小人书,当时上海是有许多小人书出租的店铺。张家花园沿威海卫路那边开了许多店。弄堂口有一个做大饼油条的小店,开始时花5分钱就可以买一付大饼油条的。后来油条长成4分钱一根了,用1角钱买两只大饼一根油条,这对于我们这些正在长身体时期的少年来说,是正好的量。当然这样的享受是非常难得的。再往东,有一家酱油店,随后就是小人书出租处了。我们常常花几分钱在那里坐上一下午,看的都是《大闹天宫》、《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有打斗内容的书;后来大一点了,也看《红楼楼》。既看内容,也看图画。这小小的小人书出租店,也是我们的文学启蒙处。

      还有一个叫张志龙的,住在茂名路靠近吴江路那里的小弄堂里,从那里可以穿行到张家花园,但条件要比张家花园差了。那时候大家很少讲究家庭出身,相处的都很好,关系都十分的纯真。张志龙和我关系尤好。记得每到端午节,我们就会拿出家里给的鸡蛋相互交换。那个时候时行把鸡蛋放在编好的小网袋里,网袋是自己动手编的,红的绿的非常好看。

      还有一个叫孟六行的,早先住在静安别墅靠近威海卫路处,后来搬到延安中路中苏友好大厦对面的模范村。他们家共七个孩子,六男七女,大姐领着六个弟弟。他们家取名非常有特点,就一二三四地往下排。他排行第六,就叫孟六行;他有个哥哥排行第四,就叫孟四达,是我大阿姐的同学。他家条件非常好,在静安别墅住时就包下了楼上楼下。搬到模范村后,更是把一个楼洞的所有房子都包下来了。我五年级时候的学习小组就安在他们家,做完作业后就在他们那里玩。他家有一张很大的长桌,那是我们打乒乓的地方;他家门前的弄堂就是我们踢足球的场所。那时我也不太懂足球的规则,就守在中间。他问我为什么守在那里,我说:“我是中卫呀。”他嘲笑我说:“你还中尉(卫)呢,那我是大校!”那次好像弄得不开心,我就说下个星期学习小组我不来了。没想到偏偏那天班主任来检查学习小组活动,问孟六行我为何没来,孟告诉他说我上周就讲不来了的。班主任没问个青红皂白,第二天就把我狠批了一顿,弄得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总体来说,我们相处得还是非常开心的。

静安别墅,右侧就是孟六行早先的家。

原中苏友好大厦,现上海展览中心。
 
      小学同学现在基本没有来往了,蒋承熙在我下乡回沪探亲时曾经遇到过一次;还有一年夏天我回沪探亲,一天于楼下乘凉,听到有人叫我,回头一看竟是姜虎年。老友见面,感慨万千。也许是大家并未多大的改变所以相隔近十年了居然还能相互认出,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除了同学,我还有邻居家的玩伴,那就是隔壁718号里的兄弟俩。他们家原籍无锡,原先好像也是开裁缝铺的,前店后房,只是我认识他们时他家已经败落。他们的父亲不知因为什么去劳动改造了,由奶奶、妈妈带着他们过日子。家中有四个孩子,两头是男孩中间是女孩。好像家里人都不是读书的料,当哥哥的留过好几级,但小动物养得不错。他家后面有个小弄堂,为他们养鸡提供了方便。小鸡崽刚买回来时毛绒绒的,十分可爱。我们会用砖筑起小弄堂,让小鸡在里面来回的跑。小鸡长大了,他奶奶要宰了吃,他死死抱着大哭不放,体现出他的心肠之软。我们还一起养过麻雀,放暑假时一起到人民广场去学习人家是怎样训养的。我们也去马当路带的新城隍庙,买金蛉子。买回来后自己用塑料的雪花膏盒做养金蛉子的小盒子,放在胸口的口袋里暖着,听它清亮地歌唱。我们还翻砖倒土的去抓蟋蟀,养在盆里打斗;也用面粉做成面精,拿着竹竿去三角花园粘知了。我们在一起玩的东西很多,打弹子、刮洋片、玩飞标,抽铃角、顶橄榄核,应该说那时候男孩子玩的东西,我们全玩过。当然还有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

      小伙伴们伴我度过了小学时光,从而进入中学。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