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杂谈 >

从未变淡的“年味”

时间:2021-02-09来源:辽宁学习平台 作者:杨光 点击:
周末在家,孩子在写作业,闲来无事,偶然翻开了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这本书。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
      周末在家,孩子在写作业,闲来无事,偶然翻开了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这本书。“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这才想起,文章里的糖已经好多年没吃过了。
 

      在中国人的心里,年总是包含着一种特殊的含义。对爸妈来说,年是家庭的团圆和欢聚;对我来说,年是游子的归心,在外奔波,终有归处。而在孩子的心里,年也许是甜甜的糖果,也许是厚厚的压岁红包。
 
      一年又一年,如今,很多人过年的时候只是拿着手机,盯着屏幕,这让我无比怀念儿时的春节,怀念那些让自己流口水的食物,怀念噼啪作响的鞭炮,怀念祖父祖母嘴里念叨的习俗,怀念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怀念冬季蒸锅里腾起的那团白汽,怀念拜年时那些熟悉的乡音,这些记忆加在一起,就成了内心的“年味”。
 
      “年味”是什么?它淡了吗?
 
      “年味”就是人情味,就是家人的陪伴。走亲访友,让亲人们释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快乐、抚慰心里的相思。时代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并没有改变人情味,而“年味”也有了新的表达方式,把面对面拜年变成了视频聊天,把压岁钱变成了红包。一些习俗消失了,一些习惯也在改变,但是“年味”最核心的人情和陪伴,一直未曾改变。
 
      鉴于工作的安排和防疫要求,我已经快半年没有回家看看爸妈了。我拿起电话拨给了妈妈。她一边聊着家常,一边嘱咐我:“春节要是防疫要求严格,就别回来了,就留在那边过年吧。”
 
      那一瞬间我感觉到,年味并没有淡,它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里,那是陪伴,那是亲情的味道。
 
      (作者单位: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