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如同战场,局势始终在变。 疫情之初,武汉和湖北,就是前线。上海呢,算是一个大后方。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竭尽全力,支援前线,都是共识。一个月来,上海人虽说一直紧张兮兮,甚至有点反应过度,毕竟还闻不到前线的硝烟。武汉和湖北的悲歌壮怀,我们还是感受不到的。 不过,这两天,上海人似乎有点不淡定了。先是有七位浙江丽水人,从上海入境及过境后最终被发现确诊新冠病毒。人们未免要想,这些人是怎么入境的,又是怎么跑到了丽水。事情还没想明白呢,海关又移送了四例入境的疑似病患。昨天,清零好些天的甘肃省,突然新增了11例境外输入病患。当然,这是国家包机接回来、并特意安排的。如果这些人,迂回包抄地辗转回国 ,又会是什么情形呢?他们中有多少人,会选择从上海入境?想想都有点不安 。于是,不少上海人,心里开始发毛了,究竟还有多少人在路上呢? 老百姓看新闻,习惯于嗅味道。主要领导视察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比较吃重。前段时间,上海领导重点去的地方是铁路和公路入口,特别是高速道口。同时,内防扩散,社区防控也成了重心。前几天,有序和有条件地复工复产复市,强调得比较多了。外防输入的口径,也有了变化。比如,过去的重点,主要是防国内的重点地区。现在,领导关心的重点似乎有调整,他们这些天关心什么呢?机场口岸,简言之,换方向了。这说明,形势正在发生变化。 今天早晨,国内疫情数据令人欣喜,持续几天,确诊病例都在200例之下,湖北武汉以外地区,甚至降到了个位数。我们不敢说拐点已来,至少局面已经有效控制,曙光乍隐乍现了。但是,全球的疫情,则有点失控的感觉,已有78个国家沦陷。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俨然成为重点战场,确诊数大幅增加,增幅从20%到60%不等,韩国的病例正在突破六千的整数关口。 境外输入风险的急剧增加,让上海人寝食难安了。一位朋友半夜发来一条信息:玛尼,崩溃啊!忙了一个月,感觉差不多了吧?可是,一帘春梦,被虫咬醒了,被雷劈晕了,怎么感觉上海快变成前线了呢?我认为,他的这份担心,是有道理的。 现在,外防输入,口岸就是前线。我们知道,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出入境口岸。去年上海口岸的出入境人员达4570万人次。北京是多少呢?2667万。我看到一个数字,据统计,去年7月23日0时至24时,上海边检查验的出入境人员16.6万人次,其中,仅浦东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达13.2万人次。我还查到一个深圳的单日峰值数:8万。我不清楚,出入境人数的大致比例,有人说,感觉总体差不多。既然是最大的口岸,也就隐藏着最大的风险,上海也就是防止境外输入的最大的前线。 从上海入境的人,基本就是两部分人。一部分是直接以上海为目的地的, 是小头。二是经上海中转去其他地方的,是大头。因此,我们的外防输入的防控手势,就需要进行重大调整。入境上海的老外(未必是外国人),上海的防控标准始终是一样的,尤其是重点国家来的。对这一条,上海人已有经验,大致可以放心。特别需要讲一句,上海这个地方,历来老外多(上海的社区外国人是常态),上海人没感觉,也不会特别的关照,“超国民待遇”这种事,在上海似乎也行不太通。有关“永居”的话题,上海人就比较淡然。当然,敏感时期,有关部门提出“永居”的话题讨论,也有点不合时宜,不提了。 既然上海是前线,现在最需要关心的,就是中转入境者。上海人也是有胸襟的,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然要守住,国家的大门,肯定责无旁贷。上海这个地方,以开放著称。“固守国门”之类的话,上海人过去是不太容易理解。时过境迁,一场疫情之战,把一道大考的题目,又一次摆到了每一个上海人面前。 据了解,中转的入境者,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一是机场直接中转,二是机场高铁中转,三是出站经上海地面中转(包括各种交通工具),甚至可能逗留过夜的中转人群。这三类人,也需要精准施策,分类防范。我也听说,上海提出了“专用通道”、“闭环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入境首问责任,应该成为上海的担当。现在,我们需要警惕的,是第三类人,这就会继续考验整个城市的综合防控能力。上海人需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堵住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缺口。大敌当前,匹夫有责。 有人说,上海是中国的阳台。阳台风景好,风也大。惊蛰已过,春光明媚,白玉兰已经盛开,上海人还远没到“一帘春梦”的时候。 加油,上海人。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