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杂谈 >

【海上记忆】楼下有爿烟纸店

时间:2019-11-08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任炽越 点击:
摘要:烟纸店开在街边,不仅仅是购买商品,方便日常生活的场所,而且也成了重要的社交中心。弄堂里及附近的居民来购物之余,总会聚在一起聊会天;派出所的民警下社区,也总在柜台旁与大家一起交流民情,连家访的老师,也常常站在柜台边,与家长们沟通学生的
      摘要:烟纸店开在街边,不仅仅是购买商品,方便日常生活的场所,而且也成了重要的社交中心。弄堂里及附近的居民来购物之余,总会聚在一起聊会天;派出所的民警下社区,也总在柜台旁与大家一起交流民情,连家访的老师,也常常站在柜台边,与家长们沟通学生的学习与在班上的表现。
 

 

      从出生到结婚搬离,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居住在十六铺小东门的一幢假三层二楼的街面房子里,推窗而岀,就是人民路。房子的底层开了爿烟纸店,出售肥皂草纸、香烟啤酒、针线纽扣等近百样日常杂货用品,夏天还兼售冷饮瓜果。记忆中周边类似的小烟纸店不下二三家,但因地处老城厢居民密集区,生意还很不错。

      我祖父母从宁波乡下来上海觅生活,先在十六铺码头摆水果出摊,几年后在码头对面“顶下”房子开了水果店,后就在不远的人民路租了这幢住宅,让一大家子安顿下来,并在底层开了家烟纸店。

      从我有记忆起,烟纸店的门面是一个九十度直角的柜台,临街柜台是玻璃的,柜面斜放着几排大口玻璃瓶,瓶里盛放着五彩弹子糖与各式蜜饯,柜内则展示着各式商品,内侧柜台是木制的,柜面上堆满了商品,木柜台临街一头,放着一架黑色的拨盘电话,打一次收四分洋钿。柜台右边形成一条走廊,供楼内人进出。

      烟纸店的后面是开放式的,连接着客堂、厨房。厨房里放着几只煤球炉子,一到烧饭炒菜时间,油烟与菜香就穿过店堂,在烟纸店前飘散。烟纸店的后门是一条窄窄的弄堂,放置着一排水斗,供人洗涮,弄堂一直通向旁边的高桥路。

      我记事时,烟纸店已收归集体,我二伯母与先前的雇工成了小店的营业员。雇工以进货为主,二伯母则主要照看店面。

      由于这种前店后住家业态的形成,很难严格分淸店与家之间的物理界线,二伯母常常一边在厨房炒菜,一边跑到店里接待顾客。我们楼里的一些孩子们,也时常聚在柜台内外聊天,有时还会帮着做些生意,收进的钞票就扔在柜台的抽屉里,好像也没发生过少钱的事情。

      那时我们人小,记得除了偶尔帮忙接待顾客外,做得较多的事情是做些辅助性工作。一个是帮助数草纸。当时草纸的包装是一大扎,不象现在一刀一刀的,而且起买点很低,几分钱就可买,我们就把草纸十张一叠叠好。还有就是切肥皂。把一条一条的肥皂切成一块一块的,堆在那儿晾干。最起劲的是帮忙贮藏物品。小店后面的堂屋地下有个贮藏洞,放置店内一些需低温保存的东西,每当需要取东西放东西的时候,我们总特别兴奋的围在洞口,帮助拿东西,递东西。在我们当时的眼光里,那就是个神奇的洞。

      烟纸店早晚要缷装又高又厚的牌门板,牌门板很重,我们拿不动,也帮不上忙,但牌门板下边有一条缝隙,很窄很窄的,顾客买东西时不小心会有些硬帀掉进去,一分二分的,掉下去后,看不清也拿不出来,只能自认倒霉。我们发现这个秘密后,别提多高兴了,就用二根铁丝,伸进夹缝里,夹住硬币后,慢慢提升上来,有时提到一半又掉了下去,不过每次屏住气,小心翼翼,总会有几分钱的收获。有时运气好,能夹个五分钱的硬币上来,那真是“发财”了!夹了钱后,就在烟纸店买了盐金枣、橄榄、弹子糖等蜜饯糖果,大家分而食之。

      烟纸店开在街边,不仅仅是购买商品,方便日常生活的场所,而且也成了重要的社交中心。弄堂里及附近的居民来购物之余,总会聚在一起聊会天;派出所的民警下社区,也总在柜台旁与大家一起交流民情,连家访的老师,也常常站在柜台边,与家长们沟通学生的学习与在班上的表现。民警与老师来得多了,相互熟悉了,谈得兴起时,还会抬起头来,与二层阁楼上,倚在窗前的老祖母“隔空”聊上几句,常常说得老人家开心的哈哈大笑。

      住在烟纸店的楼上,烟纸店似乎已与我们的生活连成了一体。冬天下雪天,我们会坐在店内的高櫈上,捧着灌满热水的盐水瓶,隔着烟纸店的落地玻璃橱窗,看路上的行人缩着头颈匆匆走过;夏天暑热,我们一边啃着母亲刚刚分给我们的一小块黄金瓜,一边围着店前放着的一大筺西瓜,大声帮着吆喝;平时遇到急事,我们走下楼梯,拿起柜台上的电话,就能随时与对方通话,像后来拥有自己的私人电话一样。

      后来,随着城市建设与商业业态的升级发展,烟纸店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最终,楼下的烟纸店也撤走了,二伯母也去了女儿家养颐天年。烟纸店的原址,一座现代化的复星艺术中心拔地而起,成了上海的新地标之一,但楼下那爿烟纸店,却始终藏在我心中,成了童年生活难以忘怀的记忆。

      一想起烟纸店,我就永远不会忘记这样的情景:我在老祖母的阁楼里听她讲老底子的故事,烟纸店上方,彩色玻璃上写着的“永昌烟号”四个斗大的颜体字,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出橙红色的斑驳,映在老祖母布满皱纹的脸上。

      栏目主编:沈轶伦文字编辑:沈轶伦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苏唯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