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午,吉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任命侯淅珉为吉林省副省长。会上,侯淅珉进行了宪法宣誓并作表态发言。
侯淅珉表示,要坚定政治立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要坚决勇担重任,牢记宗旨,立足实际,下基层、接地气、查实情,扎扎实实为吉林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要坚守纪律底线,时刻自警自醒、慎独慎微,做到老老实实、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 “政事儿News”注意到,生于1963年7月、现年54岁的侯淅珉,是2010年中组部组织央地交流厅官之一。 2010年,侯淅珉由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司长岗位,“空降”至安徽铜陵,任铜陵市委副书记,其后担任了3年铜陵市市长(2011年至2014年)。2014年4月起,历任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安徽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等职,直到此番履新。
“空降”到铜陵之前,侯淅珉曾长期与“房”打交道。
1987年毕业后,侯淅珉成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发展研究室研究人员。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房改提上日程。1991年,侯淅珉进入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处工作,之后先后担任指导处副处长、处长。 1998年,侯淅珉调入建设部,先后担任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建设部住房保障与公积金监督管理司司长。2008年大部制改革、组建住建部后,侯淅珉担任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司长。 上述履历意味着,从1991年至2010年,侯淅珉与“房”有关的工作,亲历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房改的过程。 “政事儿News”注意到,2009年9月接受采访时,时任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司长的侯淅珉,曾以“口述实录”的形式,讲述自己亲历的房改。 侯淅珉回忆:1991年6月,《国务院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出台。这时,我刚刚来到了原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为第二次全国房改会议做准备。10月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接见第二次全国房改工作会议代表时,发表讲话:“房改中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而且各地情况又不一样,既要有一个大气候,也不能操之过急。贵在走出第一步。” 当时,上海正在推行优惠售房,每平米建筑面积基价仅为250元,全国各地也有效仿。可由此引发了国有资产流失等争议,有人反对优惠售房。 到底该不该鼓励上海的优惠售房模式?侯淅珉称,当时他专门做了两项研究。 第一项,自1980年代后期以来,职工收入较快提高,其中已经包含有部分住房消费因素,但含量不足。所以个人应当承担部分房价,但不应当是商品价格。也就是说,国家应该优惠售房。 第二项,通过测算,1978年住房实物分配规模约为46个亿,到了1990年代,这一规模变为800多个亿。也就是,如果当初完成房改,只需要40多个亿,但现在则需要800多个亿。我的结论是“房改越推迟,改革的成本就越高。” 侯淅珉说,“就在各方意见难以统一,导致房改工作几乎陷于停滞时,1992年11月份,我犯了一个‘错误’——以所在的国务院房改办政策指导处的名义,直接给朱镕基同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写了一封信,谈到当时房改的状况和问题”。 “结果,得到了朱镕基副总理的批示。李鹏总理也指示,要抓紧研究房改问题。此后,在时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志峰的直接带领下,国务院房改办召开了近百次座谈会,广泛听取专家学者、部委和地方同志们的意见,开始起草房改决定,筹备第三次房改工作会议”。
“政事儿News”注意到,2010年离开熟悉的住房领域,“空降”到铜陵任职时,侯淅珉面对一个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
如何转型?担任铜陵市市长期间,侯淅珉提出了“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的发展思路,强调要形成“四破四立”的转型新观念。 “四破四立”即破“有什么资源就发展什么产业”的旧观念,立“没有资源照样发展”的新观念;破“境内有什么资源就发展什么产业”的狭隘观念,立“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大开放观念;破“先发展后治理”、“边发展边治理”的观念,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观念;破“拼资金、拼土地、拼资源”的粗放式发展观念,立“比科技含量、比发展质量、比管理水平”的集约式发展观念。
编辑:北风
(责任编辑: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