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将是美好的一天。 38年前的12月24日,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是胡耀邦为张坊农民探索市场经济创举作出重要批示的日子。 而悬挂在张坊农村改革纪念馆中的大型电视片《邓小平》记载,李锦12月24号在商河接到北京的电话,接着到北京向邓小平汇报到包产到户的情况。 这两件事情使得我把12月24日牢记在心。以新闻记者改革开放时期新闻实践建立的纪念馆,在中国是第一座。今天,这座纪念馆将在山东省商河县张坊镇举办。 今天的活动,将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与济南市党史研究院等联合主办。省政协、省部门的领导,王树理等老朋友们赶来参加活动。感谢九间棚党委书记刘嘉坤、感谢兴福镇的党委同志来参加会议。还有黄山父女、李现文夫妇专程来看展览。 这个纪念馆在商河县城至张坊镇的省道一侧,新建纪念馆正面墙上,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表明这个改革初期的农村改革展览,是适时之举。 纪念馆建在白集村的村头,入口处是李锦所写调查的开头部分,右侧是时任党中央主席胡耀邦批示的石雕。
进门是一个雕塑,在农家土炕煤油灯下,我在向回族农民调查,在写调查报告,这是38年前实际情况的还原。雕塑上面写着:“在这里发现市场经济的萌芽"。旁边是当地文人庞佃军写的“炕头夜半写华章,一醒天下市场潮”。
商河县张访镇白集村依靠销售加工羊肉致富的事迹,报告了中国市场经济的萌芽,我写的调查被时任党中央主席胡耀邦批示认为写得“极生动、极有说服力”。这个镜头,成为展览馆核心内容的展示。时任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做出批示,认为对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提出的道路“值得思考”。记者给中央写调查的土炕 被农民保存38年 有意思的是,村中几乎所有人家都用上木床,而记者当年给中央写调查的土炕至今仍然被群众李凤英保存着,成了改革开放时期珍贵的历史文物。8月份来时,房东为我包水饺。 张坊镇党委、政府在组织《张坊镇志》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改革创新的内容,并且专程到北京向当事人李锦搜集资料,建立这个纪念馆,并且依托这个平台,对群众进行改革创新精神教育,从文化振兴着手,为打造农村振兴样本提供平台,开展“挖根源、建平台、搞活动、聚人心”活动。今天的纪念馆落成活动,同时举办的“弘扬优秀文化,打造农村振兴样本”与《张坊镇志》落成。 预报市场经济提前十年 纪念馆内,陈列着白集农民送给李锦的“市场经济的引路人”“老百姓的贴心人、发家致富保护神”奖杯。商河县白集村是当年最早创造市场经济模式的样板,现在是山东省振兴农村民族试点村。 十四家党委政府发出学习李锦的文件。 展览馆里多家党委政府和新闻部门学习李锦同志调查研究作风的活动。 今天,将同时举行李锦书院张坊挂牌仪式 今天参加活动的有省政协、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科联、山东大学、济南市政协与新闻、文化、农村、党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与50多人。 感谢人民记着我曾经做过的贡献。我将沐浴在人民对我的亲密感情里。 最新授课内容: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国企解读; 2、2021年国企改革趋势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