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纪念 >

鞠躬尽瘁黑土情——记瑷珲镇腰屯村三好合作社理事长杨晓沪

时间:2018-04-18来源:黑河日报 作者:黑河日报 点击:
1970年,年仅17岁的杨晓沪响应祖国的召唤,从上海来到黑龙江畔的瑷珲县爱辉公社三好大队插队。不久杨晓沪便入了党,担任了生产队长。由于他吃苦在先,苦干在前,善于学习,狠抓农业,带领群众迅速改变了生产队的面貌。受到了村民的拥护和爱戴。1973年至1975


      1970年,年仅17岁的杨晓沪响应祖国的召唤,从上海来到黑龙江畔的瑷珲县爱辉公社三好大队插队。不久杨晓沪便入了党,担任了生产队长。由于他吃苦在先,苦干在前,善于学习,狠抓农业,带领群众迅速改变了生产队的面貌。受到了村民的拥护和爱戴。1973年至1975年,他连续三年谢绝群众推荐,放弃上大学机会,坚持在农村苦干锻炼。1976年,在公社领导和生产队群众一再坚持推荐下,才恋恋不舍离开农村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在上海石化总厂,从事外贸工作。几十年来,他一直关心、关注着第二故乡的建设和发展,关心着当年的知青战友们。
 
      6年前,杨晓沪被查出严重肝胆囊肿,医生判断他生命期至多五年。遵医嘱他提前办理了退休。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养病中的杨晓沪学习了总书记的报告非常振奋,于是,他下定决心,抛弃城市安逸的生活,回到第二故乡腰屯村,带领群众闯出一条发展集体经济坚持共同致富的新路。他走家串户反复调查,呕心沥血细心研究,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经营管理、经济核算和财务监督制度,制定了今后合作社多种经营、深层开拓的发展规划。2012年年底,经过全体成员通过,选举出理事会监事会班子,并推举杨晓沪为理事长。至此,三好农业种植合作社终于成立,顺利运转了。
 
      创业之初的艰难可想而知,他一面要组织农业生产,一面还要跑省、市、区、镇政府部门,求得国家政策支持。两年多来,杨晓沪日日夜夜与群众干在一起,无论是播种施肥采购运输,还是外出联系、争取资金,他亲自驾驶小车、操纵农机具,率先示范干在头里。饿了买两个馒头,喝口矿泉水;累了靠在墙壁打个盹。无论是到镇里、区里、市里、还是跑省城哈尔滨,联系业务、汇报工作、争取资金,采购农资,全部都是自掏腰包承担一切。两年多来,杨晓沪非但不拿合作社一分报酬,没在合作社报销一分钱。他还积极发动上海知青联谊会,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和家里的存款,共筹措到80万元资金,借贷给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将所有贷款还清,并顺利运行。他大公无私,坚持分配公平、公证、公开,得到了农民合作社社员的充分肯定与信赖。
 
      两年多的日日夜夜,他一直带病坚持工作,每逢春耕、秋收,他总是亲自到地里组织生产。这两年,杨晓沪病情加重,肝腹部的剧烈疼痛,使他吃不下,睡不着,多次抽取肝腹水,靠服用大量镇痛药物维持工作。2014年夏,杨晓沪又患了脑梗,行走不了,病情更加严重。乡亲们也多次劝他不要干了,快回上海养一养,但晓沪知道刚刚成立的合作社离不开他,他不顾重病缠身,仍坚持在工作第一线。在他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各级政府的扶持下,农田路修好了,粮食储存设施建好了,大型机具拥有了。正当合作社的乡亲们分享着2014年丰收成果的喜悦,满怀信心的为2015年备春耕生产的时刻,无情的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
 
      杨晓沪虽然走了,却留下了一个老知青对第二故乡亲人们感天动地的情怀。乡亲们说,杨晓沪是我们党教育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老知青说,杨晓沪是知青中的英雄。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