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继去年的《母亲邵华》之后,毛家后代推出的又一部亲情力作。《我们的父亲毛泽东》是毛泽东之子毛岸青和儿媳邵华生前对毛泽东的零距离回忆,书中用深沉温暖的文字再现毛泽东的风雨岁月,用充满敬意的笔触重温伟人的点点滴滴。 该书由“毛泽东之路”、“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永远的思念”三部分构成,并配有300余张珍贵照片,再现伟人风采。本书最值得期待的一点就是打破既往刻板形象,力图在宏大历史叙事之外,还原一个真实可亲的毛泽东,直击伟人政治生涯背后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毛岸青,毛泽东杨开慧次子。1923年生于湖南长沙,曾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室任俄文翻译,翻译出版10多部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书籍。 邵华,毛泽东儿媳,毛岸青夫人。1938年生于陕西延安。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副军职),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95年晋升少将军衔。 毛新宇,毛泽东唯一嫡孙,毛岸青与邵华之子,1970年出生。现任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部副部长(副军职),少将军衔、教授(研究员),战略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刘滨,毛新宇夫人, 1977年出生,2008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干部。 1.东湖客舍毛泽东密会蒙哥马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父亲除了他的菊香书屋,在京外住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恐怕就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东湖客舍了。父亲平均每年都要来这里住两次,每次少则十天半月,最长的近半年。 是什么使父亲这么迷恋这个地方,在我心中一直是个谜。今天,父亲走了,而这个谜却一直存在。我不得不承认,从父亲辞世以后,他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从来就没有在我的眼前消失过。时间洗不淡如昨的往事,岁月带不去那沉甸甸的感伤。 从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六年,东湖客舍的工作人员在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六日,都吃一次面,以表示对父亲生日的祝福。作为父亲的儿媳,我深深地感谢曾经祝福过父亲的人,也深深地、诚挚地祝福他们每一天都有好心情,每一夜都有好梦,每一年都有崭新的收获。 东湖西畔有一片茂盛的树林,密林深处能看到一栋别致的青砖平房,这就是东湖客舍。走近东湖客舍,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仿佛我这一次又要见到我久别的父亲。父亲就在这座青砖平房里,用他那宽厚有力的大手和风趣幽默的话语,迎接我这个儿媳。 在这个地方,在这里的一张红色地毯上,两位历史上的巨人双手紧紧地相握。一位是身材魁梧高大、语言直爽幽默的父亲;另一位是从泰晤士河畔悄然而来,稀疏的头发往后梳得一丝不乱,清癯的面孔,鹰隼似的鼻子,深邃的目光——他,就是英国的元帅蒙哥马利。 父亲紧紧地握着元帅的手,说了句略带湘音的英语:How are you?我仿佛听见了父亲对这位元帅热情的问候,仿佛看到父亲面带微笑,目光锐利。 蒙哥马利听到父亲用英语问候倍感亲切,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 父亲很尊重这位威名远扬的英国元帅,十分乐意与他畅叙,纵论天下风云。晚餐席间,两位老人举杯,互祝身体健康,气氛轻松愉快。他们平时都不喝酒,而那天他们都喝了几口葡萄酒。 两个老人现在都已经谢世了。但我相信,蒙哥马利的后人肯定还珍藏着父亲送给元帅的亲笔手书:《水调歌头·游泳》,肯定还记得元帅讲给他们的一个中国老人畅游长江的壮举,他们肯定和元帅一样敬佩父亲改天换地的气魄。 父亲最喜欢吃的鱼不是武昌鱼,而是翘嘴白鱼和小麻鳞鱼。父亲吃的武昌鱼,是获得国家首批特级厨师称号的杨纯清做的。那一次是父亲第一次畅游长江归来,把杨师傅做的武昌鱼全都吃光了。 凡是和父亲有过接触、听过他的报告、与他交谈过、读过他的著作的人们一致公认,父亲是一位精通中国典籍的大师。父亲吃了武昌鱼后,与杨师傅进行交谈,也引用了典故。父亲对杨师傅说:“杨师傅,你的武昌鱼蛮不错。这武昌鱼还有典故的:岑参有‘秋来倍忆武昌鱼,梦魂只在巴陵道’;马祖常有‘携幼归来拜丘陇,南游莫忘武昌鱼’。看来,武昌鱼历史悠久。” 父亲还风趣地对杨师傅说:“不吃你做的武昌鱼,我是写不出诗来的。” 父亲在这里几乎天天吃娃娃菜。是父亲“发明”了娃娃菜,并且还把娃娃菜推荐上了国宴。这道菜就是用萝卜苗的叶柄烧制而成。我吃了一口,有点清苦粗糙。我认为父亲这么爱吃,大概就是因为娃娃菜有苦味吧! 现在经济飞速向前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准逐步提高,可是我每一次坐在丰盛的餐桌前,心里就很不好受!怎能忘,一九六○年,国家面临经济困难,父亲自己定下了“三不吃”: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父亲一生中最爱吃红烧肉,可是作为共和国的领袖人物,一个大国的主席,却七个月不吃一块肉,有时工作一天只吃一盘马齿苋或菠菜! 作为子女,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健康。劝父亲休息是不可能的,他肩负重担。改善他的生活,又无能为力。只有拣些海白菜送给他。现在回想起那段日子,鼻子总是酸酸的,很不是滋味。父亲是经历磨难的老人啊! 父亲在东湖的日子,给这里的人留下了很深的记忆。仿佛一切就在眼前,一切就在昨天。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