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天是杨晓沪同志逝世两周年纪念日。原爱辉镇腰屯村的上海知青、爱辉三好农业生产合作社理事长杨晓沪同志因病于2015年4月13日不幸逝世。享年63岁。老辰光网今天刊登以前的文章,以对杨晓沪同志的缅怀。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腰屯村的村民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原爱辉镇腰屯村的上海知青、爱辉三好农业生产合作社理事长杨晓沪同志,杨晓沪同志因病于2015年4月13日不幸逝世,享年63岁。 杨晓沪同志于1953年生于上海;1966年——1969年就读于上海红旗中学;1970年4月插队到原爱辉县爱辉公社三好大队腰屯生产队;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任该队生产队长;1976年被推荐到上海同济大学英语系读书;1978年分配到上海金山石化总厂工作,直至退休;2012年起任爱辉镇三好农业合作社理事长。 杨晓沪同志是一位优秀的知识青年、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插队期间,他能吃苦,肯出力,队里的各项工作他总是冲到最前面。由于表现突出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生产队长。在任队长期间,他积极带领群众稿好农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巩固集体经济,上任第一年生产队的粮食产量大幅度增产,农民劳动日值达2元多,集体经济积累达到该队历史最高水平。他任队长的三年里,生产队的各项经济指标始终排在爱辉县前列。由于他的突出贡献,被群众推荐、组织保送到上海同济大学读书。 杨晓沪虽然离开了腰屯村,但他的心始终惦念着这片土地,惦念着曾与他同甘共苦的乡亲们。他曾多次回乡看望乡亲们,看到村里经济发展缓慢,寝室难安。退休后,经过反复思考,多次回乡考察,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腰屯,带着乡亲们像当年一样再创业,让乡亲们快富起来。 2012年,他抛弃城市安逸的生活,离开亲人,孤身一人回到第二故乡腰屯。与乡亲们成立合作社,使土地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生产经营,解放绝大多数劳动力向新产业发展。乡亲们仍像当年一样推选他当理事长,而他却提出一个条件:就是在合作社工作不拿一分钱报酬。 合作社成立了,但创业之初的艰难可想而知,他一面要组织农业生产,一面还要跑省、市政府部门,求得国家政策支持。一次,他带着合作社几个骨干到省里跑项目,用餐时有的说让合作社来报销吧!做为理事长的晓沪当时提出:“合作社是集体的,我们出差费用,不能让合作社拿一分钱,要自掏腰包解决吃饭费用。”由此非农业支出不入合作社成本成了合作社的一条铁的纪律。在合作社经营的三年里,他采用科学的农业生产与机械管理制度,出台了新农业用工与机械台班标准,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合作社5个人就能完成原来全村200多垧地的耕作任务,闲下来的村民们除拿到合作社的入股分红外,外出打工、经营新产业。农村每垧地的分红收入远大于原来分散经营效益,他大公无私,坚持分配公平、公证、公开,得到了农民合作社员的充分肯定与信赖。 三年多的日日夜夜,他一直带病坚持工作,每逢春耕、秋收,他总是亲自到地里组织生产,饿了就是两个包子一瓶冰凉的矿泉水。给合作社干活的司机都知道老杨工作认真,他亲自管账、亲自记工,他说:“乡亲们的钱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上”。 由于肝病与脑出血,乡亲们多次劝他不要干了,快回上海养一养,但晓沪知道刚刚成立的合作社离不开他,他不顾重病缠身,仍坚持在工作第一线。正当合作社的乡亲们分享着2014年丰收成果的喜悦,满怀信心的为2015年备耕春播的时刻,无情的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他走的如此之急,以至于乡亲们还没说上一句感谢的话,亲友们没有一个为他送别,他孤独一人默默的走了,临别的床边只有刚刚翻过的合作社的发展规划、管理账目。 杨晓沪同志走了,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以实际行动、用生命的代价为第二故乡的乡亲们鞠躬尽瘁,开创了致富之路。病魔虽然夺走晓沪同志的生命,却留下了一个老知青对第二故乡亲人们感天动地的情怀。 安息吧!杨晓沪同志,你的精神不会消亡,你的浩气将永远长存。我们一定要把你没有完成的事业继承下去,以“杨晓沪”的名字重新命名你创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尽早实现让乡亲们富起来的梦想。
知青博物馆 刘树新
2015年4月17日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