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上海知青傅国资
傅国资,男,祖籍浙江上虞,上海知青。1952年11月7日出生,上海市黄浦区大兴中学1968届初中毕业生,1969年8月29日支边到黑龙江省德都县永丰农场1分场13连(东山连),任农工班班长。1971年4月19日在执行追捕敌特任务中溺水牺牲。年仅19岁。农场党委追认他为共青团员,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举行追悼会并立碑安葬。 1971年9月11日黑龙江省革委会授予革命烈士称号,1983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讷谟尔河的悲歌
永丰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原德都县)北部,源远流长的讷谟尔河滋润着这片肥沃的黑土地。这里紧邻山秀、水幽、泉奇、石怪、洞异的旅游胜地五大连池。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还是一个落后贫穷的地方,连队驻地的条件十分艰苦。 傅国资刚到连队不久,炊事班要增加人手,连长征求大家的意见:“谁愿意去?”许多人觉得这不是好干的活儿,都不表态,傅国资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去。 农场的房舍非常简陋,一间四面透风的马架,就是炊事班的伙房。水井在坡下,食堂一天要用水十几担,特别是数九寒天道路很滑,更是艰辛。一天夜晚风雨交加,值班的小伙伴没把水挑满,小傅得知后,一个人悄悄地冒雨去挑水,直到缸里水满。 傅国资当上了炊事班班长,为了在有限的条件下搞好大家的伙食,时常征求大家的意见。冬季,他顶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赶着牛车,到十几里外的县城采购,脸上多次冻伤,留下了褪不去的紫斑。农忙时,小傅总是亲自下地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第一线;秋收时,晒麦场的工作量最大,每天有很多同志打夜班,小傅天天换着花样给大家送夜宵;有谁病了,小傅会端去热气腾腾的病号饭;“学大寨”,小傅带领炊事班挤出时间,拉着爬犁去捡粪,一个冬季就积肥四十吨。炊事班被连队评为先进班。 1971年春天,小傅调到1排1班担任班长。从炊事班到农工班他毫无怨言,上任后,他处处以身作则,最靠门口的铺位是他的;最累的活儿他带头;多次资助有困难的同志。 傅国资从下乡到牺牲一直没请过探亲假。他总是把工作留给自己,安排其他知青回家探亲。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连队是一个大熔炉,连队需要我,工作着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1971年4月18日,县里发来命令:接上级有关部门通报,有一境外特务(中国人)潜入德都县境内,要求全县紧急动员起来,迅速行动,把守交通要道,逐一开展区域拉网式搜捕。永丰农场的全体知青和职工迅即投入大搜捕之中,傅国资所在连队负责把守讷谟尔河大堤与公路交汇口,并对大堤内外两侧河套的丛林进行搜索,夜间设伏,检查来往车辆行人。 第一天,没有任何异常。19日傍晚,经过一天播种劳动,大家正在用晚餐。连长吹响了紧紧集合的哨声。说是有人发现了特务行踪,命令全连出动搜捕。傅国资奉命带领全班沿讷谟尔河防洪堤搜索。他们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草一木,陡坡石洞。突然,傅国资发现树丛下猫着个人,大声喝道:“干什么的?”那人看到一群青年人向他围拢,便一个箭步窜了出去,夺路而逃。知青们随即追了上去。哪想到此人越跑越快,更加深了知青们对他的怀疑。那人看看跑不脱了,便跳下河去。跑在前面的傅国资和另几名知青也纵身跃入河中。4月的北大荒,河水冰冷刺骨,游不多远,就有人抽筋挺不住转而上岸了,那逃跑者却过了江心岛,又跳进了另一侧河道,继续逃遁。傅国资咬紧牙关,坚持着紧盯着那人游去。不久,傅国资耗尽了体力,沉入激流,不幸牺牲。逃遁者也溺水身亡。 傅国资是在执行搜索任务时牺牲的,永丰农场根据傅国资生前表现和申请,追认他为共青团员,并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黑龙江省革委会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黑河地区和黑龙江农场管理局联合发出号召,要求全区人民和全局职工向傅国资同志学习。1983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傅国资为烈士。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