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县长,为招待“上面”的来客,一天陪洗了8次温泉澡; 一位县委书记,也是为了接待“上面”的领导,一晚转战了5个“圆台面”……请注意媒体报道的上述奇闻,不是发生在现今,而是出在八项规定出台之前——反“四风”已经5年啦,我们的县长书记们,应该不要再“日陪八澡”了吧?我们的基层干部,应当从“接待才是生产力”的苦不堪言中解脱出来,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当好企业的“店小二”、群众的“办事员”了吧? 应当说两句话,第一,政风大有好转,第二,不可过于乐观——就在这几天,中部某县干部告诉记者,当地一个乡是出名的“被调研明星乡”,这一年有500多批领导干部前来调研,“这意味着乡里一年365天,平均每天至少有一拨领导前来调研”,都要全力招待,都要倾情陪同…… 这是不是孤例呢?不是,同在这个省,另一个“一般”的区委领导掰着手指算给记者听,最多时区里一天招待了5拨调研,有6名厅级领导分别前来,区委区府班子悉数上阵陪同,区长一天陪了三拨调研,真是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啊!但没办法,“尽量要陪,否则就是块心病”,日后区里申请项目或遇到清查检查都不好说话。其实这5拨调研的领导中,有两拨调研题目一模一样,都是非公经济,为避免调研撞车,区里还要为他们精心设计不同的线路……更不要说该省某市仅有30多个乡镇,40多个市领导都要下来调研,结果不得不“错峰调研”呢。至于如人民日报前天披露的,某乡这几天一个早上就接待了13个检查调研团,就更是匪夷所思啦。 最要命的还不是疲于接待陪同,更在于下来“调研”的领导,看一下,听几句,就要发指示、谈看法,有的还是“全面性战略性”的,一人一个主意,你是听好,还是不听好呢?所以有的基层总结出某些“调研”,一是下来求教变成“指导”,仿若“钦差大臣”下旨;二是人到心不到,“蜻蜓点水式”下去;三是不愿雪中送炭、只想锦上添花,“嫌贫爱富”式调研。 按说调研本是俺们的基本功,“下来”更应是作风转变的一件好事,总比泡在“上面”,夸夸其谈、尸位素餐好吧。但是近年来,在反对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之后,有的地方出来了一个形式主义的怪现象、新动向。比如反“四风”伊始,曾经披露过某省一个厅,一年开了1068个会,现在呢?会是不开了,会海没有了,但是,文山的“重点下沉”,形式主义搞到了基层,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因此“苦不堪言”,说全村130家贫困户,每户扶贫统计表均为一式4份,每表要签登4次,仅填写一遍他就要签2080个名,哪有精力来“精准扶贫”?其实这样的“基层扶贫”并非一例,最近某自治区一个旗上下气氛紧张,这半年内,该旗除了要接受2次全区“大检”,还要接受专项审计、巡视、抽查3次“小检”;为迎接另一个旗来“交叉检查”,该旗花在培训、差旅、接待费上已计20万元。至于有的“扶贫”,要求一线人员对上至中央下到县乡的政策条规一字不落背下去,有的花上百万建平台,甚至用GPS 监控扶贫人员是否在岗,就更是形式主义“下沉”到基层到扶贫第一线了。 治理不作为后要防止乱作为,形式主义就是乱作为。其实形式主义的实质就是变种的官僚主义,只是这几年来,我们在大力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时,忽视了这个打着“勤政”旗号的官僚主义孪生兄弟——从“一年来了500拨”的“并非奇闻”中,我们应当对新倾向持有新的警觉!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