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学做虎头鞋 “我已经‘13岁’啦!”说这话的李宜君,其实已经60多岁,抗癌13年,她把每一天都当做“重生”,制作虎头鞋,渐渐成为了她“重生”的象征和最大爱好,100双、300双、600双……1000多个日夜,她已经制作了600多双鞋,受到街坊邻居的欢迎。逢人结婚生子,她都热情制作,免费赠送,每一双都“私人订制”。 作为一名69届知青,李宜君曾在黑龙江爱辉县插队落户,春种小麦、秋播黄豆,样样农活都在行,插队不久,她被推荐为大队的赤脚医生,深受乡亲们爱戴。1979年知青大返城,她回到上海成了一名会计。
然而2003年,她被检查出输卵管癌,“一瞬间感觉要崩溃了。”万幸的是,癌症还处于早期,存活率一般为5年以上,“至少还有5年好活,还怕什么!”李宜君暗暗给自己鼓劲。 由于心态乐观,治疗积极,术后的李宜君恢复良好。病榻上的她,清楚地记得医生说,共使用了1200毫升血。“我一定要报答这些无名好心人!”这一心愿,渐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去亲戚家送请柬,突然看到桌子上有一双漂亮的虎头鞋。那是世博会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出的,制作者已经80多岁了。李宜君眼前一亮,瞬间就被迷住了,拿起虎头鞋爱不释手。回家后当即决定要自己“试试”,然而,随着身边会做虎头鞋的老人相继离去,虎头鞋技艺也渐渐被大众遗忘。李宜君找不到带教师傅,就在网上自己学习,一点点摸索,一针针尝试,从模仿开始,做好的样品还到处请人指正,逐渐痴迷其中。 潜心“研制”获成功 一双虎头鞋长不到10厘米,虎目有神,五官俱全,周身还绣有图案,十分精致。别看鞋子小,从打袼褙到纳鞋底,从做鞋面到绣花,一针一线凝聚着辛劳和巧思,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
“这期间,还闹出不少笑话呢。”李宜君说,“老虎眼睛最难做,按正常的眼睛画,做出来是反的,变成了‘斗鸡眼’。”后来,她在广告中注意到一个“逗号”,觉得很好看,便拿来借鉴,先绣眼白的斜纹,“逗号”作底,再用粗线条勾勒,然后再绣眼珠,瞬间眼睛就有灵气了。“眼睛如果直接绣上去,白线露在外面,不好看。就先粘上去再绣,减少缝线。”
李宜君说,缝制虎头鞋有20多道工序,先从剪纸样开始,根据事先想好的式样,剪出鞋头、鞋帮、鞋底三部分,然后贴在袼褙上裁剪下来,粘上面料晾干,再用各种色线、布头,通过缝制、绣花等多种技法,使用缝纫机等工具,“一个‘老虎胡子’就要做2个小时,一根线一根线穿进去。” 退休前,李宜君从未接触过针线。做虎头鞋,让她家里瞬间成为了“针头线脑”的天地,丈夫“抱怨”,李宜君撒娇似地说:“这是我的虎头鞋工作室,你别进来哦。”经过“千针万线”的努力,李宜君的虎头鞋终于试做成功,并且改进技艺,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 最大心愿是能传承“非遗” “根据民间传说,虎头鞋是辟邪保平安的,自从做了虎头鞋,家里很顺,身体康复,儿子得奖,又给我生了孙女,虎头鞋给我们家带来了福音,所以我也要把福音带给大家。”李宜君感到非常快乐。
为此,她来者不拒,但凡上门求做虎头鞋的,她都为他们“私人订制”。张阿姨儿子要结婚了,她特地在鞋底绣一个“囍”字;李阿姨孙子满月了,她把布料上的“年年好运”缝在鞋底,“一只脚‘年年’,一只脚‘好运’”。每双虎头鞋里,都有独一无二的编号和祝福语,拿到虎头鞋的阿姨妈妈们兴奋不已,“这是无价的,有钱也买不到”。 “虎头鞋一定要纯手工,一定要古老的手法,要是用亮闪闪的水晶片替代刺绣,看似花里胡哨,但没有那种味道了。”李宜君说。如今,虎头鞋技艺已经被纳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她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提篮桥街道和居委的支持下,李宜君的“冠军妈妈虎头鞋制作”培训班在三联居委开班了,20多位社区居民成为了她的首批学员,“不能让这一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代人手上遗失。”李宜君说。 13年前的5月13日,是她查出患癌的第二天,被李宜君当作“重生”纪念日。“这一天,我一直有个心愿,去回报献血给我的无名好心人。”她希望通过制作虎头鞋来报恩,“1200双鞋我不一定做得了,那就做120双吧。到那天,去送给义务献血的人。”但是,李宜君做的多,别人要的也多,没想到都做了606双了,还没有完成这一目标。不过,她依然乐呵呵的:“我把虎头鞋送给大家也就是把‘福’送给大家。这个目标,肯定能在明年5月13日前完成。”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