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多位院士在这场艰巨的战役中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黄璐琦、张伯礼、陈薇、乔杰、仝小林等业内著名院士,以及他们的团队齐聚湖北。 抗击疫情中,8位院士的8个正确决定,成功扭转疫情!建议人人都该知道! 1. 钟南山:肯定有人传人 “根据目前的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 1月20日晚上9点30分,央视《新闻1+1》节目连线钟南山,面对白岩松的提问,他作了上述这番回答,依据是“在广东有2个病例,没去过武汉,但家人去了武汉后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 斩钉截铁的回答让大家知道疫情的严重性! 2. 李兰娟:武汉封城刻不容缓 1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上,李兰娟就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提出具体建议。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 次日,武汉采取封城。 李兰娟院士接受采访时说,“武汉实施进出人员管控是因为疫情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只有严格地控制传染源,才能不让传染病发生大流行。” 3. 王辰:提出建立“方舱医院” 2月1日,王辰院士随中日医院医疗队赶赴武汉,在实地走访后指出,武汉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病毒的社会传播和扩散问题。迅速地把确诊的轻症病人都收治起来,给予医疗照顾,与家庭与社会隔离,避免造成新的传染源,至关重要。 他提出建立“方舱医院”,对患者要应收尽收。 48小时后,首批3座方舱医院开舱!4000多张床位,成为隔离在家、孤立无援的患者生命的绿色通道。 4. 陈薇: 自主研发检测试剂,攻关疫苗 从2020年1月30日上午开始,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和她的团队转入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使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 由于药物研发有固有的周期和规律,国内外同行仍需要时日以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陈薇和她的团队做好了“最坏打算”——以最充分方案,做最长期奋战。 在接受采访时,陈薇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我们正在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推向临床、推向应用。” 5. 乔杰:将孕产妇、儿童的治疗经验纳入新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院长乔杰在武汉与团队并肩作战已经43天了。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又身为妇产科和生殖健康专家,乔杰格外关注武汉孕产妇的安全和防治情况。她及时总结孕产妇、儿童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验,纳入到最新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 6. 张伯礼:轻症、重症分开治疗,征用学校、酒店作为隔离点 在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召开的会议上,张伯礼提出,必须马上对病患分类分层管理、集中隔离,将发热的、留观的、密接的、疑似的“四类”人员隔离开来,对确诊患者也要把轻症、重症分开治疗。 张伯礼建议,征用学校、酒店作为隔离观察点,给患者普遍服用中药,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 1月28日,首批几千名患者服上了中药;29日,3万人服上了中药。一两天后,一些轻症患者退烧了。 7. 仝小林:提出寒湿疫,指导全国中医治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仝小林一到武汉,就直奔病房、急诊留观、发热门诊看病人。他首先要判断这个新发的病到底是什么病。 武汉给他的第一感觉是又潮湿又阴冷。 他看到的初发病人,舌质淡,舌苔白厚腐腻,困乏无力,发热但热度不高或不发热,咳嗽胸紧,没有食欲,恶心甚或呕吐,腹泻,这是典型的寒湿郁肺和寒湿困脾的表现。 仝小林迅速定下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原则:宣肺化湿。“在后来指导全国的中医治疗方案里都是以这个思想为主线”,仝小林说。 8. 黄璐琦:中西医结合比纯西医明显缩短病程 2月1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 截止14日12点,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负责了42张床位,86例患者,其中重症患者65例,危重患者21例,纯中医治疗8例,出院33人。 以出院病人为例,把纯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与纯西医治疗进行比对,核酸的转移时间显著降低;发热、咳嗽、乏力、咽干、食欲减退、心慌等10个症状比西医组明显改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也明显改善;平均住院时间也显著地小于西医组。 这场抗“疫”战,离不开他们的逆行! 他们是院士,也是战士! 请为这8位院士点赞!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