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廿年⑩|一个香港立法会议员的意见表达:爱香港、爱国家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 李闻莺 时间:2017-06-28 点击:
【编者按】
香港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已被证明是成功的。
澎湃新闻深入香港细部,触摸20年间香港各个领域的变化,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无论大小,均值得记录。
澎湃新闻刊发的“香江廿年”系列报道,今天的故事来自香港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
香港中区立法会道1号,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以下简称“香港立法会”)新综合大楼所在地。
这是一座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理念的建筑,曾被香港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解释为“开放、包容、有规有矩”。
作为香港的立法机关,过去二十年,香港立法会经历了临时立法会和六届立法会议员选举。议员们围绕香港各项事务积极发声,并在关键时刻为这座城市的前途和命运作出决定。
从2008年起,叶刘淑仪已经连任三届香港立法会议员。这位昔日被称为“铁娘子”的香港保安局前局长,转换角色,走上街头、参选拉票,在民意的支持下走进香港立法会。
质询、辩论、表决……
2017年6月上旬,她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坦言,一个负责任的议员,发表意见应该是理性、中肯的,有基于事实的依据,而不仅仅为了选票。
对于为何一直坚持从政这条道路,她回答,因为爱香港、爱自己的国家。“香港是我的家,我三十年来参加‘一国两制’工作,希望这个伟大的事业能够成功。”叶刘淑仪说。
香港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 央广网 资料图
“最关注的领域其实是教育”
叶刘淑仪有三个版本的名片,上面印着不同头衔:立法会议员、新民党主席、海上丝绸之路协会联席主席。
这些身份占据了她的大多数时间。繁忙的事务、频繁的曝光率,就像很多年前,她仍是全香港最具知名度的政治人物之一。
那个时候,她是执掌香港纪律部队6万余人的保安局长,现如今,她的很多时间都分配给了香港立法会。
6月5日上午,叶刘淑仪前往香港立法会参加财经事务委员会会议,向香港财务汇报局行政总裁卫皓民提出两个与会计界相关的问题。
两天后的6月7日,香港立法会举行每周三的例行全体会议。这一次,她就医疗卫生服务专业的监管问题,向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发问。
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审核、通过财政预算,对政府的工作提出质询……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赋予香港立法会的一系列职权。
基本法规定,香港立法会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它由选举产生,除第一届任期为两年外,每届任期四年。
从2008年开始,叶刘淑仪已连任三届香港立法会议员。9年来,她身体力行、参与香港各项社会事务,其中就包括推动外佣税撤销和雷曼兄弟迷你债券事件的解决。
不过,叶刘淑仪告诉澎湃新闻,自己最关注的领域其实是教育。
担任上届立法会议员期间,她曾向特区政府大力提倡设立奖学金,资助香港本地优秀学生去海外顶尖大学读书。这个建议最终被采纳,写入香港特首梁振英2014年的《施政报告》中。
上述《施政报告》显示,将推行一项新的奖学金计划,资助每届最多100名杰出学生在香港境外升读知名大学,以培育更多元化的顶尖人才。
2014年11月,该计划被命名为“香港卓越奖学金”,获香港立法会拨款近3.5亿港元,计划由2015/16学年起推行三届,每人每年资助额以25万港元为上限。获奖人完成课程后须承诺回港工作最少两年。
“现在已经推行两年了,这对培养香港的人才库很有帮助。”叶刘淑仪认为, 尽管香港已经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也有不错的大学,但有个别学科,香港的大学是没有的。香港如果想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就要把卓越的学生送到世界最顶尖的大学,这对年轻人拓宽视野非常有帮助。
此外,她还指出,现在很多香港家庭和内地一样,只有一个孩子,在家备受宠爱。把孩子送到国外历练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为了增长知识,更是一个学习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的过程。
尽管很享受做事的过程,但谈及担任立法会议员9年的最大感受,叶刘淑仪直指愈演愈烈的“拉布”问题。
关于“拉布”,新华网有关报道曾解释,这是一个西方议会政治的专业术语,英文为Filibuster,主要指少数派议员利用议会议事程序,延迟或押后他们反对的议案的审议进程,以阻止该议案获议会通过的行动。
叶刘淑仪坦言,受“拉布”影响,现在立法会开会时间越来越长,获批项目却少于以往的一半。政府的《财政预算案》起码要两三个月才能通过,一些工务工程预算迟迟批不下来,导致很多工程无法展开。
“这很大程度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也影响香港的经济发展。”叶刘淑仪说。
“光是骂官员,这不是解决的办法”
如果时间是一条线,把过去和现在连接,就不难理解叶刘淑仪对“拉布”的看法。
在成为香港立法会议员之前,她曾在香港政府系统工作28年,担任过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入境事务处处长以及首位女保安局长。
那是她在媒体语境中非常强势的一段时光。
人民网曾报道,当年有漫画嘲笑这位女保安局长的发型,叶刘淑仪在电台节目中义正词严地加以驳斥:“如果我连发型都捍卫不了,又怎样去捍卫香港的治安?”
对于有人指出这位女保安局长“笑容不够”,叶刘淑仪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表示,不认为自己要刻意讨好别人。
“我不是演员,我是官员,我的工作的是非常的重要的,我处理的问题都是很严肃的,比方有关争取自由权、公安条例,都是很严肃的问题。”叶刘淑仪曾这样说。
凭着这种果敢、硬朗的作风,叶刘淑仪在香港保安局长任上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如居港权争议和越南船民问题的处理,都在香港民众中间赢得广泛认可。然而,2003年7月,她以私人理由辞去官职,和女儿一同远赴美国读书。
叶刘淑仪代表汇贤智库发表香港长远竞争力研究报告。
就在很多人以为这位明星官员或将退居幕后,2006年7月,完成学业的叶刘淑仪回到香港,成立智囊组织“汇贤智库”。一年后,她以独立参选人的身份参加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立法会港岛区补选。
那次补选,叶刘淑仪输了。2008年,她继续参选,以地区直选的方式顺利跻身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立法会。
再度回归政坛,叶刘淑仪坦言,参选让她更接近群众,更加接地气,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政府经验加上选举经验,让叶刘淑仪对立法会议员身份有自己的理解。
她表示,因为此前当过很多年官员,可以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担任议员,要聆听市民声音、回应市民需求,但并不意味着必须站在政府的对立面,为了反对而反对。
“有些问题,光是骂官员,这不是解决的办法。”叶刘淑仪认为,现在一些议员为了增加媒体曝光度,采用比较激进的方式发声。有的人每次开会都提问、质询甚至责备官员,问完问题就离开,并不管之后怎么办,而其过分的言论只会误导市民。
她还指出,一个负责任的立法会议员,不单要考虑民意,还要保障公众利益最大化。议员发表意见应该是理性、中肯的,有基于事实的依据,而不仅仅为了选票。
“讨好一群人,也会得罪另一群人。” 谈到选票,叶刘淑仪表示,对香港市民抱有信心,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可以判断哪一位议员真心为市民服务。
怕争议不作为,香港就没有进步
如今叶刘淑仪67岁,留清爽的短发、化得体的妆容,谈话中偶尔提及女儿,表情柔和而平静。
大家都叫她“叶太”,这和过去当“叶局长”有所不同。叶刘淑仪说,当官员有更多资源、经费、人手,做议员却辛苦得多,要上街拉票、努力筹款,还要想办法争取并留住人才。
不过,也是参选立法会议员让叶刘淑仪稍稍有所改变。
2017年6月23日,中国香港,叶刘淑仪接受采访。 视觉中国 图
她告诉澎湃新闻,选举使一个人放下身段,多听取意见,是很好的磨练。特别是刚开始参选时,有些人不喜欢她,一张口就骂。几年走下来,支持者越来越多,这让她有很大的满足感。
回归二十年来,“叶太”同香港一样历经风雨,提到近热点事件,她又像“叶局长”一样坦率且态度鲜明。
叶刘淑仪表示,2012年香港推行“国民教育”遇到挫败,是她担任立法会议员以来最遗憾的事情。当时立法会已经同意有关国民教育经费的拨款,中间却因教科书设计引起误会,导致“国民教育”推行无法落实。
对于这件事,她的观点是,香港需要加强对年轻人国民身份的认同,这不仅是新加一个科目的问题,还应推动更多香港年轻人学习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同样有关香港年轻一代,2016年10月,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立法会首次会议发生“梁、游辱华事件”。两名来自香港本土激进派“青年新政”的候任议员在就职宣誓时以侮辱性词语称呼中国,尽管二人议员资格此后被取消,亦引起轩然大波。
“这些年轻人不懂事,闹事闹的太厉害。”叶刘淑仪表示,香港很多市民对此很愤怒。或许梁、游二人之前并不知道事态会如此严重,他们讲一些侮辱中国人的话,以为是在电视机前作秀,其实冒犯了很多人,践踏了中国人的尊严。
事实上,从25岁考上政府公务员那天起,叶刘淑仪的目光就从未远离政治。2011年,她组建香港新民党,到目前已发展党员800多人。2012年和2016年,她还两次宣布参选香港特首,均因未获足够的提名票数无奈退出。
“我觉得我的个性比较适合公职,不适合在商场打滚。”谈及个人经历,叶刘淑仪并不避讳对政治的兴趣。在她看来,一个人如果选择从政这条路,需要有很强的原则性,有一定的理想,有承担、愿意付出、不斤斤计较,而她具备这些品质。
不过,正如许多人看到的,从政这条路并不轻松,特别是对叶刘淑仪来说,可谓历经坎坷。为何还要坚持?叶刘淑仪回答,香港是我的家,我爱香港、爱我们的国家。
她说自己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参与了《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起草的幕后工作,三十年来从事和“一国两制”有关的工作,希望这个伟大事业能够成功。
说起“一国两制”,话题又回到那个曾让她陷入争议的“基本法23条”立法。
十多年过去了,叶刘淑仪初心未改,“我觉得香港应该负起宪制的责任了,我们已经回归20年了。基本法写得很清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一切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
像过去一样,她不担心引发争议。她说香港很多议题都有争议,如果政府怕争议不作为,香港就没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