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谈科技金融:不会因为监管就没有竞争力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陈德霖 时间:2017-06-24 点击:
月初(编注:6月初)我去了一趟深圳,造访深圳市金融办公室和人民银行深圳支行,并参观两家在发展和应用金融科技(FinTech)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平安科技和微众银行。短短一天的访问令我获益良多,对金融科技在内地的高速发展有深入的了解。我想在此与大家分享我此行的感受和启发。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视觉中国 资料图
金融科技(FinTech)能否颠覆传统金融业?
近年金融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在支付领域,涌现大批提供新颖而便利服务的平台商,极受市民欢迎,并抢占传统银行在这方面盘峙多年的雄霸地位。金融科技来势汹汹,以致有些人认为,这股趋势持续下去,传统银行和金融业会被彻底颠覆,甚至淘汰。我就这问题不断深思,得出的结论是传统金融业的经营模式正承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不至于被金融科技颠覆或淘汰,这是基于两个主要原因:
(i) 传统银行很多是财力雄厚,资源丰富,过去确实可能不太注重金融科技。但时移世易,客户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服务模式和效率,加上外来竞争加剧,很多银行都正在加大、加快金融科技的投入和开发,最明显的例子是最新的生物验证技术(指纹、面容、声音等)和分布式分类账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的研究和应用都有银行的积极参与。可以预见,将来银行会大规模地应用新的金融科技,不论是自身开发或由第三方提供,去维持竞争力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当然,也不能排除有小部分银行基于各种原因跟不上科技潮流的发展,相形滞后,因而面对很大的客户流失风险。
(ii) 银行业不论使用什么科技去服务客户和竞争,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基本元素,就是需要为客户的存款安全和理财交易的权益提供一定的保障。不论是使用算盘、计算器、计算机或手机去进行金融交易,都只是一种手段,其本质并没有改变,社会要求保障,政府就有责任去监管。金融科技确实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方便的服务,例如以手机去做支付和理财等交易广受欢迎。但无论是当面或经手机销售投资产品,同样需要让投资者深思熟虑、看清条款、明白风险。以新的金融科技销售产品,如何避免令用户只求便捷而仓卒做出决定、导致重大的损失呢?在网上销售一些结构复杂或很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又如何能让投资者明白当中的细节和涉及的风险呢?这些问题都反映出在便捷与投资者保障方面要保持一个合适的平衡。
金融科技斗科技金融(FinTech vs TechFin)会谁胜谁负?
最近听到另一种说法,就是科技金融(TechFin,意指以科技起家的公司涉足金融领域),会蚕食甚至取代传统金融业。让我们看看内地几家具代表性的企业。一家从电商起家,雄踞网购市场,进而创立支付平台,几年间在电子支付领域异军突起,然后大举进军金融领域。另一家以社交通讯作起步,继而借助巨大的网络资源开拓支付平台,然后创立主攻微小贷款的银行。还有本业是保险而业务范围已不断扩展至各个金融领域,借极强大的科技支撑,成为一个金融和科技公司的合体。
如果这些公司可以称为科技金融公司(TechFin companies),它们会不会淘汰传统的金融机构呢?对这个问题我亦作出反复思考,我认为科技金融肯定会为传统金融业带来极大竞争压力,亦会改变、改造提供金融服务的模式和生态,但它难以取代传统金融业。
理由很简单,科技公司开发各类平台和应用程序去为客户提供方便和多元化的服务,有商贸、购物、一般支付、社交和生活(social and life style),可以是海阔天空,创意无限。但一旦科技公司进入金融领域,就不能、亦不应脱离社会和市民对存款和投资者保障的要求,因为科技无论多新,都不会改变金融交易的本质。然而,这并不代表科技金融公司一旦接受监管就没有竞争力。相反,我相信它们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因为它们的服务模式和科技平台的设计首先是围绕着客户的消费、购物、社交和生活而形成,只需要将客户的投资理财和保险需求的元素加入目前的平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一站式服务。一个成功的标准就是公司能否提供一个涵盖客户每天衣、食、住、行、保健、支付、交费、理财等需要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试想像只要打开一个程序,基本上整天生活所需的都能照顾到,那是多么方便和写意呢。传统银行或金融机构目前达不到这要求,有些银行正开始起步,但迟起步总比不起步好。很多银行因为种种原因,不易自主开发一站式服务程序,但它们大可伙拍其他FinTech或TechFin公司,减低成本和时间,争取早点与TechFin公司一较长短。学无前后,达者为先,竞争带来效益和进步,获益的将是消费者和投资者。
最后我想提出一点,香港与深圳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可以优势互补。香港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银行和金融机构林立,有良好稳健的金融监管制度,是将国际企业“引进来”内地、让内地企业“走出去”海外的跳板和枢纽。深圳金融业发展迅速,又有强大的金融科技产业支撑,是内地金融科技专才的集中地。我和深圳金融办的何晓军主任都同意,两地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金融科技的互联互通,达至双赢。
另外,我和深圳人行邢毓静行长都同意,应该加强深港两地金融互联互通,尽量考虑在适当的情况下,先行先试,为国家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作出贡献。
金管局的监管原则是“风险为本”和“科技中立”,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新科技如何应用于金融活动或交易,只要牵涉到需要保障存户和投资者这一本质,我们便需要也会作出合适的监管。话虽如此,我们进行监管的手段和工具亦可能要有别于以往沿用的一套。但我想强调,在“风险为本”的大前提下,金管局是支持和拥抱科技和创新,因为它可以为市民带来更大的方便、效率和安全。这也是为什么金管局近年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储值支付工具发牌制度、成立金融科技促进办公室(FFO),伙拍科学园和数码港促进金融科技、推出银行界的“监管沙盒”等等。往后,我会继续与大家汇报和讨论金管局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工作。
(原题为《金融科技对决科技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