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罗布泊
来源:摄影晨报 作者:摄影记者 王杰 时间:2017-05-18 点击:
有缘分才能相逢、有梦想才有行动、有胆识才敢穿越。
▲天是房,地是床,荒野戈壁当餐厅。
15年前,随同上海探险家王龙祥单骑摩托车勇闯罗布泊,经历十天不洗脸、不刷牙的无人区探险之旅。15年后,由新闻晨报、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办、上海野驴国际旅行社、上海极装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上海美莱医疗美容协办的《新闻晨报·周到之远征——2017罗布泊大穿越》活动,作为领队的队长与摄影家、画家、探险家和户外爱好者等组成的35名团队穿越罗布泊。从新疆吐鲁番市迪坎儿进入,途经余纯顺墓地、楼兰保护站、湖心、罗布泊镇、彭加木墓地和八一泉等地抵达敦煌市。11辆越野车(1辆指挥车)、4辆后勤保障车,行驶在戈壁、荒漠、盐碱地、沙漠等特殊地貌,历经6天5夜,行程1116公里,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穿越人生、敬畏大自然的“壮举”。
出师不利遭遇沙尘暴
踏进罗布泊约定30公里,遭遇3个多小时的沙尘暴袭击。20时20分,沙尘暴突如铺天盖地而来,在搭帐篷时已经将牵引绳固定在汽车轮胎钢圈上。然而,有2顶双人帐篷被大风吹到山顶,消失得无影无踪。其余的帐篷也是东倒西歪。后勤保障的大帐篷被大风吹得犹如“充气包”,瞬间支撑架扭曲瘫痪在地,幸亏抢救及时才没有被吹跑,全体队员们戴着防尘保护镜,嘴里却是咸味的沙粒。纷纷躲进被风吹的摇摇晃晃汽车里。23时,风力减小沙尘暴消失,营地一片狼藉,队员们清理帐篷上一层沙土再次搭建,度过第一个艰难的夜晚。
沙尘暴已过、风还在空中“游荡”不停地敲打着帐篷,帐篷又不断地骚扰着“住客”。单薄的帐篷虽然挡沙尘却不保温还特别“接地气”,地下的寒气“钻入”帐篷寒气逼人,彻夜难眠。天是房、地是床的滋味确实不好受。
余阿哥,阿拉来看侬了
4日,车队穿过龙城雅丹、途经土银、抵达余纯顺墓地。下车后一路小跑来到余纯顺遇难地。只见,余纯顺遇难墓地上摆放的红砖造型已经分化模糊,部分被沙尘掩埋。祭奠仪式在余纯顺墓地前举行,余纯顺是上海人,大家都讲沪语,墓地前敬上红白相间的余纯顺篆刻肖像和鲜花,插着6面小红旗、递上一包中华牌香烟,拿出3支点燃,播放上海的沪剧《为你打开一扇窗》。
我打开队员彭玺霖带来的一瓶法国红酒说:“余阿哥,阿拉上海人来看你了,带来一瓶红酒给你,侬慢慢的品尝吧。”主持人孙金伟朗读由吴立德代表全体队员撰写的祭文,35名队员鞠躬并在祭文上签名,与彭大磬专门篆刻的余纯顺肖像印章一起放入红色铁盒,埋入余纯顺墓地前沙土中,成为我们永恒记忆。
▲全体队员在余纯顺遇难地前默哀致敬。
罗布泊湖心的纪念碑是一位工程师在考察时树立写了“罗布泊湖心”木板,过路的司机又放了一个空油桶,成为罗布泊湖心的标志。15年前,我还在罗布泊湖心与“木板”合影留念,再次抵达湖心发现留影的那块“木板”没有了,改为一块写有“罗布泊湖心”的大理石,字体颜色已退色,彭大磬拿来红色油性染料让每位队员为“罗布泊湖心”添色。我们也特意带来一块刻有《新闻晨报》头版版样白色大理石,上面写着“大漠险远,见证梦想不灭!2017年5月1日~5月10日,上海摄影家35名队员参加《新闻晨报·周到之远征——罗布泊大穿越》活动,特此纪念!”,作为穿越的纪念碑。
为了不破坏罗布泊湖心地区的整体美观,我们采用斜卧式浅埋的方法将纪念碑埋在湖心西侧100米的地方(北纬40.25`36,东经90.18`30),方向朝着东(上海),将《新闻晨报·周到之远征——罗布泊大穿越》穿越纪念碑、罗布泊湖心纪念碑与上海形成一条直线。
▲穿越沙漠犹如汽车拉力赛,尘土飞扬。
“八一泉”没有泉水啦!
车队在尘土飞扬的沙漠中穿梭,兴起一层层的“沙浪”,铺天盖地,后车在数十米车距几乎看不见前车,犹如飞机下降时钻入云海之中一片白茫茫。经过沙尘飞扬的沙漠、迷路和陷车等终于抵达“八一泉”,也就意味着即将走出罗布泊。15年前,我们穿越罗布泊在“八一泉”短暂的休息,“八一泉”是地下冒出泉水而形成小水塘,周围沙漠植物因水滋润而生机勃勃,我们水塘里刷牙、洗脸等洗漱,焕然一新的走出罗布泊。这次抵达“八一泉”还特意带着毛巾走向“八一泉”,让我惊讶的是原来映出蓝天、绿色植物环抱的水塘不见了,却多出一块“八一泉”纪念碑,“八一泉”成为人们记忆中的地名,供人们拍照留影的标志。大自然变化太快了,人类保护地球、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已经是迫在眉睫,不知道那一天我们的城市……
走出罗布泊返回上海,亲朋好友的掌声响起,朋友圈的众点赞和祝贺挑战成功、战胜罗布泊等赞美之词此起彼伏。我们犹如斗牛场的勇士、战场上的胜利者、英雄凯般的旋而归。其实,当你走进罗布泊、站在一望无边的荒野之中,我们是多么的渺小。我们只是“过路客”匆匆而过,我们必须敬畏大自然才能更好地生存。
▲天是房,地是床,荒野戈壁当餐厅。
15年前,随同上海探险家王龙祥单骑摩托车勇闯罗布泊,经历十天不洗脸、不刷牙的无人区探险之旅。15年后,由新闻晨报、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办、上海野驴国际旅行社、上海极装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上海美莱医疗美容协办的《新闻晨报·周到之远征——2017罗布泊大穿越》活动,作为领队的队长与摄影家、画家、探险家和户外爱好者等组成的35名团队穿越罗布泊。从新疆吐鲁番市迪坎儿进入,途经余纯顺墓地、楼兰保护站、湖心、罗布泊镇、彭加木墓地和八一泉等地抵达敦煌市。11辆越野车(1辆指挥车)、4辆后勤保障车,行驶在戈壁、荒漠、盐碱地、沙漠等特殊地貌,历经6天5夜,行程1116公里,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穿越人生、敬畏大自然的“壮举”。
出师不利遭遇沙尘暴
踏进罗布泊约定30公里,遭遇3个多小时的沙尘暴袭击。20时20分,沙尘暴突如铺天盖地而来,在搭帐篷时已经将牵引绳固定在汽车轮胎钢圈上。然而,有2顶双人帐篷被大风吹到山顶,消失得无影无踪。其余的帐篷也是东倒西歪。后勤保障的大帐篷被大风吹得犹如“充气包”,瞬间支撑架扭曲瘫痪在地,幸亏抢救及时才没有被吹跑,全体队员们戴着防尘保护镜,嘴里却是咸味的沙粒。纷纷躲进被风吹的摇摇晃晃汽车里。23时,风力减小沙尘暴消失,营地一片狼藉,队员们清理帐篷上一层沙土再次搭建,度过第一个艰难的夜晚。
沙尘暴已过、风还在空中“游荡”不停地敲打着帐篷,帐篷又不断地骚扰着“住客”。单薄的帐篷虽然挡沙尘却不保温还特别“接地气”,地下的寒气“钻入”帐篷寒气逼人,彻夜难眠。天是房、地是床的滋味确实不好受。
余阿哥,阿拉来看侬了
我打开队员彭玺霖带来的一瓶法国红酒说:“余阿哥,阿拉上海人来看你了,带来一瓶红酒给你,侬慢慢的品尝吧。”主持人孙金伟朗读由吴立德代表全体队员撰写的祭文,35名队员鞠躬并在祭文上签名,与彭大磬专门篆刻的余纯顺肖像印章一起放入红色铁盒,埋入余纯顺墓地前沙土中,成为我们永恒记忆。
▲全体队员在余纯顺遇难地前默哀致敬。
罗布泊湖心的纪念碑是一位工程师在考察时树立写了“罗布泊湖心”木板,过路的司机又放了一个空油桶,成为罗布泊湖心的标志。15年前,我还在罗布泊湖心与“木板”合影留念,再次抵达湖心发现留影的那块“木板”没有了,改为一块写有“罗布泊湖心”的大理石,字体颜色已退色,彭大磬拿来红色油性染料让每位队员为“罗布泊湖心”添色。我们也特意带来一块刻有《新闻晨报》头版版样白色大理石,上面写着“大漠险远,见证梦想不灭!2017年5月1日~5月10日,上海摄影家35名队员参加《新闻晨报·周到之远征——罗布泊大穿越》活动,特此纪念!”,作为穿越的纪念碑。
为了不破坏罗布泊湖心地区的整体美观,我们采用斜卧式浅埋的方法将纪念碑埋在湖心西侧100米的地方(北纬40.25`36,东经90.18`30),方向朝着东(上海),将《新闻晨报·周到之远征——罗布泊大穿越》穿越纪念碑、罗布泊湖心纪念碑与上海形成一条直线。
▲穿越沙漠犹如汽车拉力赛,尘土飞扬。
“八一泉”没有泉水啦!
车队在尘土飞扬的沙漠中穿梭,兴起一层层的“沙浪”,铺天盖地,后车在数十米车距几乎看不见前车,犹如飞机下降时钻入云海之中一片白茫茫。经过沙尘飞扬的沙漠、迷路和陷车等终于抵达“八一泉”,也就意味着即将走出罗布泊。15年前,我们穿越罗布泊在“八一泉”短暂的休息,“八一泉”是地下冒出泉水而形成小水塘,周围沙漠植物因水滋润而生机勃勃,我们水塘里刷牙、洗脸等洗漱,焕然一新的走出罗布泊。这次抵达“八一泉”还特意带着毛巾走向“八一泉”,让我惊讶的是原来映出蓝天、绿色植物环抱的水塘不见了,却多出一块“八一泉”纪念碑,“八一泉”成为人们记忆中的地名,供人们拍照留影的标志。大自然变化太快了,人类保护地球、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已经是迫在眉睫,不知道那一天我们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