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中的知青岁月

来源:未知 作者:晓歌 时间:2015-10-20 点击:

悠悠中国梦,醉美艺术情

 

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最美好的年华。

 

然而这知青们段美好年华却是在十年艰辛的农村生活中度过的。在这十年中,伴随着他们的是血泪、汗水、痛苦、彷徨、困惑和辛酸。尽管如此,知青们还是怀念那段青春岁月,不管里面有多少无奈和屈辱,也不管里面掺杂了多少情感体验。

 

他们希望能从青春的追忆中挖掘出聊以自慰或引以为荣的东西,以证明自己火样的青春年华。

 

有诗人说:青春是一本仓促的书。

还有诗人说:青春是一片斑驳的树叶。

 

这些说法都很美丽很伤感,但对历经农村生活洗礼的知青来说,青春哪里有那么小资?从社会学意义上说,中国知青只是昔日疯狂政治神坛上的一道祭品吧?无论个人所遇如何(如下乡到兵团的知青比插队知青的生活条件好一些),就整个上山下乡的历史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苦难记忆。虽然文艺创作可以无关政治,但有切身体验的知青艺术家在表达与个人生命如此切近的题材时,通常不会忽略对真实历史的感受,即便是有虚构和夸张的作品,也一定是以真实性为基础的。

 

知青是对一代参加上山下乡运动的城市青少年群体的称谓,由于其整体命运过于起伏且与中国社会变革难解难分,导致这个用来表达某种身份的词语已成为一个社会文化概念,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代文学艺术创作的热门题材之一。

 

 

从图像角度看待历史,会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倾向,总是会通过物质的外观部分得以体现,作为文化大革命的组成部分,上山下乡运动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农业生产意义,知青的政治放逐身份远重于农业生产者身份。

 

 

孔喜在作品中描绘了毛主席像章,军大衣、军用书包和水壶,还有挺拔昂扬的身姿,都是政治激情时代特有的图像和肢体符号;狗皮帽子,原始劳动工具和纯净无瑕的神情,则传递出农业生活中的纯厚美感。当然,构成这种美感的核心元素,不是体现社会意识形态的服饰和生活用具,而是自然生命中青春年华的美好。

 

 

 

 

 

刘孔喜(b.1952

青春纪事之六-离离原上草

 

2007

木板坦培拉

签名:(右下)刘孔喜2007

(背签)

 

 

《青春纪事六——离离原上草》,着力刻画一代女知青的特有美感。在这些形象身上,我们不但看到了作者的审美追求和技术能力,还能看到作者对历史与人生的独特理解,以及对纯美的精神世界的向往。

 

 

他用油画记录了一个悲情与浪漫兼有的时代,生活艰苦而世风纯朴,年轻女性的形象成为刻画的重点。这是一组神情、装束和背景各不相同的年轻女性形象,她们身后是草地、麦田、白桦林、雪地和村庄;她们面对观众以垂直站立的方式出现,自信、美丽、质朴,也许还有一点点羞涩。

 

 

 

作者对道具的刻画写实至极,镰刀、帽子、旧水壶、农田鞋、旅行袋、搪瓷茶缸、皮手套、信封、像章,都有着强烈的视觉真实感。孔喜以知青为题的这组油画作品,以古典手法完成,形象动人,内容质朴,是对特殊时代中人物的造像,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刘孔喜,1952年生,河北固安人。擅长油画、版画。

1969年自北京初中毕业后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劳动,其间从事北大荒版画创作。1977年考取沈阳鲁迅美术学院,1982年继续考取该院研究生,198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3—1994年,任日本国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油画学科客座研究员,研修油画古典技法和坦培拉绘画技法。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写实画派成员。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知青点名讲故事】老来河
    下一篇:一万五千个日日夜夜——上海知青阿秀寻女记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