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片热土
【李克强夫人程虹曾写文章忆知青往事】李克强出访非洲,夫人程虹陪同。1994年8月1日,程虹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难忘那片热土》,回忆下乡劳动往事。我们找到了这篇文章,奉献给大家。
全文如下:
难忘那片热土
程虹
汝河是我们插队时的落脚地——板厂村边的一条河。一想到它,我们就会联想起下乡的经历和那段青春年华。二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又站到它的旁边的时候,我们这些已经做了母亲的人,仿佛回到了少女时代,我们欢笑着,迫不急待地把手足浸在河水中,汝河变得漂亮了,原先光秃秃的石头滩,现在长满了青草野花,河对岸绿树丛丛,在河中留下美丽的倒影。水在流,风在吹,牛羊在动,没有人的喧哗,一幅恬静的自然风景画,生动迷人。我曾游过祖国的许多名山大川,但都不能使我产生在汝河边所涌出的这份情思,这份激动。这汝河滩上曾有我的汗水和泪水,有我的奋斗与追求,也有我的困惑和迷茫。
沿河岸向西行,便到了汝河大坝。手摸铁丝笼装着石头垒起的坝端,往事又浮上心头。当年汝河不安分的时候,发起洪水来简直像头猛兽。这道坝是由乡亲们和知青手推肩扛建起来的。曾记得那些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我们奋战在大坝上,用肩膀扛着装着沙石的稻草包加固大坝,泥泞中,有人摔倒了,爬了起来,又有人摔倒了,又爬了起来。那种劳动的热情或许会让今天十七八的少男少女们感到可笑。但是那毕竟也是一份真诚,谁又能说真诚的东西不是珍贵的呢?
告别了大坝,往东行就是板厂,当年的村舍几乎找不到了,几个闲着的老人竟然认出了我们,十分惊喜。他们引着我们来到了知青当年的住房,房子已经老了许多,原来整整齐齐的一排住房已被分隔成了几段,每段前面还都搭了个小厨房,把我们记忆中的住所搞得面目全非。记得当年我们住进这排房子的第一天,就下河去洗衣服了。回来时,天色已晚,在家的人已把灯打开了。柔和的灯光从窗口溢出,远远望去,心中竟产生一种莫名的激动:这就是我们的新家,我们新生活的开始。
在我的心目中,不仅永远珍藏着这个温馨的小村庄,珍藏着那一段难忘的生活,也永远珍藏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善良的人们。记得负责我们知青的队长,大名叫王照合,但是很少有人用他的大名,大家都叫他王石头,或石头队长。石头队长是一个非常开朗的基层领导,在知青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粗识几个字,喜欢看报,挺关心国家乃至世界上的大事。在农闲时,他保证每周日为知青的学习日。有时他来跟我们一起聊聊农村的现实,有时则带我们到大坝下的柳树林去学习讨论。记得刚到板厂时,他还特意带我们去汝河坐了一次摆渡船,着实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浪漫”了一回。当然,如果我们在干活中出了差错或没完成定额,队长也绝不心慈手软。碰上这么一个开明的队长,知青们都感到十分幸运。几乎每个知青都认为石头队长是一个值得尊敬和感激的人。
这次见到他,我们仍然习惯地称他“石头队长”。石头队长还是原来黑黑瘦瘦的模样,只是增添了几分苍老。见到我们,他十分惊喜,又看到我们远道给他带来的烟酒,竟木讷地不知说什么好。从他的表情里,我们感到了他的激动。我们来到了他那简陋的农舍,里面有个小黑白电视,它既当电视,又用于照明,屋里破破烂烂,连凳子都没有一个是完整的,我们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留我们吃饭,从乡供销社买来了肉,又到地里掰了玉米棒子,刨了红薯,还烙了白面饼,我们却食而无味。从老队长家里出来,下午那股浪漫劲儿荡然无存。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我们被农村的贫穷现状所触动,心情沉甸甸的。
夜幕已经降临,眼望周围朦朦胧胧的原野,那一块块熟悉的玉米地,那条一直通到板厂的沟,脚下这条曾走过多少回、至今还坑坑洼洼的路,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留恋。在那里我们曾洒下血汗和泪水,在那里有我们永志难忘的乡亲。我们虽经磨难却依然恪守纯真,我们从本该遭受遣责的岁月中捕捉到了美好的记忆。
难忘的那一片热土。
(本文转载自1994年8月1日《光明日报》)
来源:新京报
作者简介:程虹,1957年出生河南郑州,祖籍山东莒南。插队于河南郏县,毕业于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曾在清华大学进修英语。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语系英语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任教30余年。程虹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夫人。育有一女。程虹曾在美国布朗大学担任访问学者,被称为中国从事美国自然文学研究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