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 献
来源:蔡觉权 作者:蔡觉权 时间:2025-03-22 点击:



3月20日,正是农历乙巳年春分。风和日丽,一派春光。自第二次脑梗后,蜗居静养两个多月,近日似乎明显有点恢复,说话不再有气无力,走路也觉得脚下长点劲儿了。突然接到上海市档案馆章先生的来电,说是我们捐献给档案馆的资料已整理好,希望能前去办理相关手续。趁着感觉还不错,当天下午我就赶往坐落在浦东前程路上的上海市档案馆新馆。
这批资料全都是岳父黎家健的遗物。岳父生前曾长期在新闻界、文化界工作,历经抗战前期文抗队、解放广州、炮击金门、板门店谈判、创办解放日报“朝花”副刊、参与上海广播事业改革(率先推出广播剧、举办星期广播音乐会和星期广播戏曲会、首提“通俗歌曲”的概念等),在工作中留下了许多难能可贵的见证历史的资料,特别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生活日记和工作笔记,光是日记本,从1949年一直写到2011年底(之前大概是在白色恐怖下,不宜留下文字记录,只能在以后的回忆中写了),装满了好几箱。由于长期在报社、电台和市委宣传部工作的缘故,岳父平时在家很少谈及他工作上的事情,对于以往的经历也很少谈及,偶尔他当年的老战友庄炎林来上海到家来探望,我们才会从他们的口中听得一些当年在上海解放前夕创办“上海人民”报的惊心动魄的事迹。岳父生前曾希望我有暇能够帮他整理他的日记和笔记,但几十箱的资料,根本无从下手。我也曾打算从中觅得一些资料,以便进行文学创作,但我退休后一直忙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连自己的回忆录也停停放放,不得有闲。我们几个晚辈一核计,一致认为,老人家的这些遗物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而属于社会,应该得到更好的利用。对于我们个人能力,保管条件不足,况且许多文字资料有所散佚或损坏,还有许多已出版发行的著作也找不到了。最后决定捐献给上海市档案馆。
决定捐献时,正逢疫情刚过去,当时市档案馆新馆正在兴建中,而整理这批繁多的资料也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两年,现在听说已经整理完毕并入库收藏了,着实让人开心。我趁兴赶到上海市档案馆,档案接受征集部的章先生和赵小姐接待并介绍了整理情况,计有356卷。我代表家人对档案馆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对这些资料的利用提出我们的意见,双方签署了《资料捐献协议书》,档案馆郑重地给我颁发了收藏证。
一桩大事总算落地,出了档案馆大门,心情爽朗,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正是春分时节,春天来了!以往我每逢节日都会写上一首诗,甚至每个节气也想写,但去年连续两次脑梗后,反应似乎有点迟钝,总也找不到灵感。今天心情舒畅,春意引发了灵感,在回家的路上,在手机上写上几句,居然写成了。一高兴都顾不得仔细推敲,就给各位亲友发送了出去,回到家再一读才发现太粗糙了。晚上正在考虑如何进一步雕琢,忽地看到一位四川成都的网友给我发了他的修改版,给了我许多启发,终于修改成:
《春分》
春分一刻阴阳半
暖风徐来昼夜均
欲觅枝头红意闹
早有花信传佳音
孩提立蛋成往事
今悟人生近黄昏
恰如四季初起始
放眼前程抖精神
春分一刻阴阳半
暖风徐来昼夜均
欲觅枝头红意闹
早有花信传佳音
孩提立蛋成往事
今悟人生近黄昏
恰如四季初起始
放眼前程抖精神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