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我们的目标很朴素
来源:昆仑策网 作者:司马南 时间:2024-07-01 点击:
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了。
今年亦是全文不足800字的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发表80周年。
我们常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要奋斗不息。
奋斗不息为什么?
为人民服务。
《求是》杂志今天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
这本杂志过去叫《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理论刊物。打从年轻的时候起就阅读这本刊物,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
求实杂志今天发表的文章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一部分,标题叫做《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文章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章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文章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文章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全党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阅读这篇文章,调动起了少时的记忆,这篇文章的调性和句式与小时候熟悉的一篇文章非常相似,与我年龄相近的朋友们,不妨来回忆一下对比一下。
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
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
要使全国人民有这样的信心: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
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
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
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
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
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
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无外乎全心全意为了上帝,基本逻辑没有变,全心全意方能感动上帝。今天的时代重音逻辑重音落在了中国式现代化上,舍此而无急务,舍此而无其他。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1、本质是社会主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2、一切有赖于实现高质量发展。
3、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4、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5、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6、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仔细阅读求是杂志的文章,你会发现,历史的经纬如此清晰:出发点落脚点悉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2、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的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3、政治立场上,价值取向上,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那是截然不同的,完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而不是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去为人民服务,这就从根本上确保了为人民服务的纯粹性、真实性和极致性。
全心全意,就是要保证纯粹性、真实性和极致性。所以及时清除掉那些腐败者变节者必须毫不手软。
做不到这一条,为人民服务就是打了折扣。
我们党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2024年7月1日于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8号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