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故土情 拳拳赤子心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公众平台第745期 作者:别培吉 时间:2024-06-19 点击:

 
    【编者按】2023年,“南京知青在草原”课题启动以来,在鄂尔多斯和南京两地引起知青与牧人的广泛关注,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同,系列研究成果以不同方式陆续走进社会,影响面不断扩大与延伸。2024年,为再续民族团结友爱互助往来的历史佳话,唱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之歌。值此南京知青插队乌审草原56周年之际,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鄂尔多斯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领导的推动鼓舞下,乌审旗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故事主题,由旗委统战部牵头,成立《足迹——南京知青在乌审草原》编纂委员会,追寻当年插队乌审草原的217名南京知青足迹,深入挖掘采访南京知青及其家人子女与乌审儿女,半个多世纪里守望相助、你来我往的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编纂出版《足迹——南京知青在乌审草原》一书。第一辑故事隆重推出,反响非常好,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公众号现予转载,以飨读者。
开栏语:
      1968年10月,1087名南京知青来到内蒙古自治区插队,217 名知青分配到乌审旗各个公社,开启一段激情燃烧的插队岁月,与当地农牧民同甘共苦,带来了先进的知识和文化,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谱写下无定河人民与秦淮河子女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性凯歌,书写了一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壮美诗篇。
 
      为再续民族团结友爱互助往来的历史佳话,唱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之歌。值此南京知青插队乌审草原56周年之际,乌审旗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故事主题,由旗委统战部牵头,成立《足迹——南京知青在乌审草原》编纂委员会,追寻当年插队乌审草原的217名南京知青足迹,深入挖掘采访南京知青及其家人子女与乌审儿女,半个多世纪里不离不弃、长相往来的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编纂出版《足迹——南京知青在乌审草原》一书。即日起,陆续推出这些有形有感有效的民族团结动人故事,为绿色乌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再添新彩。
 
别培吉:《悠悠故土情  拳拳赤子心》
 
      2024年6月7日,插队乌审旗乌审召镇的南京知青孙惠山、武冰、林天雄、郑月娥、别培吉一行5人应邀回到第二故乡参加布日都嘎查阿贵希里牧业社那达慕大会,踏上插队的故土,熟识的地貌、久违的乡音、亲切的面容、浓浓的乡情都扑面而来,5位知青忍不住悲喜交集喜泪而下……
 
      今年77岁的别培吉是一行人的老大哥,依然精神矍铄的说:“我们一行是南京铁路中学的校友,孙惠山他们4人当年在阿贵希里小队插队(现阿贵希里牧业社),我的插队小队在沙梁那边的巴嘎柴登,我是阿贵希里的女婿。”
      站在当年挥洒青春的热土,回忆像潮水般涌来……别培吉告诉我们一行人,1968年10月21日,风华正茂的1087名南京知青,满怀豪情,背起行囊,上山下乡,来到鄂尔多斯这片热土,其中54名知青在乌审召与当地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11位南京铁路中学的知青,把人生最灿烂的青春年华和最美好的回忆留在布日都嘎查这片茫茫草原。当时,他们随布日都嘎查农牧民和插队知青参加了那场打牧草的集体大会战,那时候的斯布扣这一片是水洼地,水深差不多到膝盖,芦苇草长得都非常好,大概有一米五六高的时候,就开始要收割了,走进芦苇丛,知青们学着当地农牧民干活的样子,挽起裤腿走进水洼地,拿起大概有50公分多长10多公分宽的扇廉,扇廉的把子将近两米长,他们把扇廉把子紧紧抓在手里边,两脚站稳,然后把扇廉挥起来,以腰部为圆心,对着水面上的芦苇草,“唰”一下,快速的画一个半圆,这样就能割的倒下来一大片芦苇草,女知青把割下来的芦苇草全部收集起来,从淖尔里背到沙梁上晾晒,尽管淖尔割过苇草茬子在水里,脚踝踩过茬子,划出一道血痕,钻心的疼,全然也不顾了,只是比拼看谁背出的牧草多。干一天的活后,集体劳动的五六十人到了晚上,就在旁边向南的大沙梁上在沙丘坡底烧茶喝点炒米,大家把湿淋淋的裤腿拧干,借着烧茶水的火烤干后,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毛毡往地上一放,用割下来的芦苇草随便铺成草垫子和小枕头,和衣而卧就在沙梁上过夜。
 
      武冰和郑月娥清晰的记得,当年,时任乌审召公社党委书记的宝日勒岱依然牵挂着整个大队整个公社的牧业进展,所以一有空闲,她到各嘎查和农牧民一起参加劳动,给知青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郑月娥回忆道:“集体大会战的时候,真的是特别苦特别累,心里有苦不能说,就咬牙坚持着,听到有人喊‘宝日勒岱书记来了,宝日勒岱书记来和我们一起劳动了’我的心一下就信心百倍,心想,宝书记能起带头模范的干,我们也一定能干,也立马精神起来,浑身充满力量的投入到劳动中。”
      别培吉感慨万千的说:“宝日勒岱书记教导我们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她这种永不脱离群众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们,是我们一生值得学习的好榜样,以至于后来我们自己回到南京后走上工作岗位,走向领导岗位,她这种对我们的言传身教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
 
      如今,再次站在曾经挥洒汗水、挥洒青春的地方,看到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淖尔、看到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沙坡,武冰代表知青在会上的激情讲话,郑月娥、孙惠山、林天雄止不住频频感叹时光流逝、岁月匆匆,在他们的心中,更多的是对第二故乡的感激、感恩、感谢!此时此刻的心情他们在南京不会有,只有在故乡的乌审草原才能找到。他们说,此时此刻的心情,只有在乌审召镇布日都嘎查和阿贵希里才能找到,只有在故乡的乌审草原才感概万千。一面锦旗:“青春留草原难忘乌审人 友谊传江南永驻知青心”表达了他们南京知青对故乡人的一片深情。
      别培吉说:“无畏困苦,昂扬向上,情系乌审,难忘故乡。”这大概是走过乌审草原的人共同情结,艰辛奋斗的磨练,铸就了他们坚毅的秉性,更是一段难以忘怀的一种记忆。青春在哪里 ,故乡就在哪里,那是他们挥不去的故乡思念,忘不了的草原乡愁……


     
 
  (来 源:乌审旗发布)
 
 责任编辑 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看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如何“身披绿衣”
    下一篇:31省份公布2023年人口数据,11省份人口正增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