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一座江南名城的悠悠古韵与灼灼韶华
来源:文汇报 作者:丁曦林 时间:2023-10-17 点击:
美丽宜居的活力之区 令人向往的未来之城
历史深厚、澎湃不息的文化力量推动今天“奉贤美、奉贤强”音符发出辉煌交响。 (本版图片均由奉贤区委宣传部提供)
文化积淀,乡风形成,皆非一日之功。奉贤崇文兴教,得益于一代代追随言子精神文化。
人们去“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看演出或画展,犹如穿行于茂密的森林。
“南塘第一桥”,原位于南桥塘莲峰庵南侧,1983年迁建于上海奉贤区南桥镇古华公园超然堂前。
贤风胜地乃东方美谷的气质和灵魂。正因如此,奉贤才能将大量有关美丽健康和生物医药的企业引来集聚。
设计新颖、环境优美的海之花青少年活动中心,是深受奉贤学子热爱的“第二课堂”。
作为“五个新城”中首家新建开业的三甲专科医院和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中福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奉贤院区已于2022年9月建成运行。
跃于广袤绿海的“上海之鱼”,是奉贤在功能建设和地标建筑上的完美结合。
丁曦林
奉贤,一个有别于对上海固有印象的独特存在。
它地处南上海门户,贤美文化、桥都水乡、现代文明在此互相碰撞,交相辉映。
我常常去,每次都油然而生某种情绪,能回归生活本真,疗愈常年奔波积累的焦虑。
它是这般神奇,当游走于粉墙黛瓦、河湖交错、翠柳依依、倒影浮动间,与繁茂古树、苍劲石碑、古韵寺庙静静对话,身上浮躁和紧张会顿时消退。它牵引你放慢脚步,松弛心弦,感受微风,沉浸乡野。大都市成熟的商业、文教、医院等功能配套,它有;大都市罕见的茂密森林、清澈湖泊、悠然乡味,它也有。更让人醉心的,是城乡无数细节里的历史光泽若隐若现,或隐藏在灯火阑珊处,或刻录于当地老人温暖的额头。四、五千年前良渚文明发源地遗址之一的闪耀,历史深处江海古文化遗迹的沉吟,两千年前孔门弟子言偃讲学布道引发的弦歌之治,以及在国家处于存亡危急关头爱国青年沈志昂为理想与信仰勇于献身的家国情怀……澎湃不息的文化力量推动今天“奉贤美、奉贤强”音符发出辉煌交响。
这里成陆最早、文明形成也最早
上海以前是小渔村。文献记载里的小渔村出现在一千年前。
然而,奉贤柘林的丰富遗存带给我们无限想象:这里成陆后过多久出现小渔村?小渔村出现是不是远不止千年历史?毕竟,柘林遗址、江海遗址和浦秀村遗址均表明,史前已有人类活动。
柘林,坐落在占地733平方公里的奉贤最西侧,是上海成陆最早地之一——史前重要地理分界线“冈身”的最南端。近年科学考古发掘表明,这片沙堤高岗至少在良渚文化晚期已有奉贤先民繁衍生息。那里发掘出土的刻符陶器、玉器、骨角器等,经碳十四测定,是良渚文化先民的生活所用。由上海博物馆主持、奉贤博物馆参与协同,曾于2018年、2020年两次对柘林遗址作考古发掘,从1450余平方米的面积里发掘出墓葬、灰坑、灰沟、柱洞群等遗迹考证,专家认定:柘林遗址是良渚文化时期临海的小型村落。
一说江南文化,人们油然联想的史前源头是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以及良渚文化等,没错儿,其中良渚文化是中国文明史上集大成者,也是吴越之地的先期文化。吴越之民的共同特征是对“水”的极度依赖和崇拜。今日沪苏浙皖环太湖一带,水域丰富,土地肥沃,滋养出无比灿烂的江南文化。有关江南文化的范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划定,但自魏晋南北朝始,史家逐步趋于一致。钱穆在《国史大纲》里总结,“东晋南渡,长江流域遂正式代表着传统的中国。”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里有曰:“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从古代诗词看,“江南”一词无不与“风光秀美、民熙物阜”深度关联。从古代书画看,“叙事相生、意在言外”是江南审美的共同追求。
而从奉贤柘林的文化遗存看,那时虽无铜铁生产工具,但双鼻壶、陶器、玉器、骨角器等出土文物的制造工艺和刻画符号,记录了远古江南文明之萌芽。2023年的科学考古还揭示了柘林华亭东石塘南侧的土塘遗迹,大约建成于宋元时期。古奉贤早就有“海滨广厅,盐田相望”之说。随着华亭东石塘的修筑,先民平息海潮,兴起盐业,久而久之,古奉贤塘内(北侧)是鱼米之乡,盛产粮棉和鱼虾,塘外(南侧)是晒盐场,并以渔业为主。彼时盐场居民大多来自浙江岱山。
在今天的柘林镇,有一座始建于南宋时期的“通津桥”,是奉贤域内最古老的石桥,与太湖流域水乡古桥风格趋近;那里还有一株活化石般的古银杏,被有关部门编号为“0007”,自宋元起屹立至今,树龄逾1000年。奉贤柘林镇内的普陀观音殿与浙江“海天佛国”的普陀山寺庙遥相呼应。在奉贤柘林,从祖先筑造海塘修复工艺衍生出的手工“滚灯”——一种庆祝、祈福的用具,也堪称江南一绝,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凡此种种,无疑表明,奉贤是古代江南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
“江南文化”源远流长,开枝散叶
在高歌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地处南上海门户的奉贤,从未被“同城化”,或者说,从未成为中心城CBD拼图的一部分,而是以独特的诗意水乡与中心城形成互补。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奉贤域内共有131座古桥存世,由此可窥奉贤将江南水乡的肌理保护得很好。
江南文化范畴博大,遍及“环太湖”沪苏浙皖。其在宋代似乎就有“一体化”表现。苏东坡诗曰:“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黄公望笔下有《富春山居图》。春秋时期的吴王三女故事,借助王安石、梅尧臣等人的书写,使得当地早在北宋时期就名扬四方。精巧园林、亭台楼阁、闻香品茗、花红柳绿,诸多与生活及审美息息相关的江南意象,在奉贤也是星罗棋布,随处可见。江南文化还有个共同特征,即崇文重教。
在重视教育方面,奉贤无疑是个典范。
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共有72个门生,其中南方唯一弟子叫言偃(即言子),是孔子儒学与孟子儒学之间最重要的传人。《言氏家谱》记载:“故吴逸民,闻风向学,从之游者以千计”,“孔子之道渐于吴,吴俗乃大变”。清朝乾隆年间,《奉贤县志》也有一段关于时年63岁的言偃不顾年迈来青溪传学的记载。从文献以及从当地口耳相传的记录中可知,奉贤自古尚文,“凡有子弟者,无不令其读书”,青溪遂成“海滨文墨之区”。
新近落成的言子书院里有更丰富的文献呈现。
言子书院坐落于奉贤新城中央生态林地,毗邻九棵树。那天我去,一眼被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设计的“建筑形态”所吸引,其“水亭文院,诗意之境”,犹如江南文人画,虚实之间,相得益彰。设计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轴线,寓意传道授业的不凡道路。步入其间,所见内容琳琅满目,可谓国内讲述言子文化最全面、最丰富的“一道盛宴”。引我深思的是:文化积淀,乡风形成,皆非一日之功。奉贤崇文兴教,得益于一代代追随言子精神文化。
出身教师的一位钱先生告诉我,他小时候就听闻言子讲学的故事,及至大学毕业,在奉贤一所中学任教,他了解到奉贤许多小学、中学的老师都在课堂讲过言子的故事和他的教诲。这是奉贤人脑海里挥之不去的集体记忆。当然,除了讲言子,他们还讲述张弼。
张弼何许人也?不妨去奉贤“网红地”青溪老街走一走。
清溪,自宋初成村,繁盛于明清,一条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故名之。清溪两岸的民居和商铺都傍水而居,水岸两边依靠多座古桥连结,有的建筑保留了以前欃门头、马头墙、观音兜、浮雕等,一步一景,叹为观止。老街上有个“海秀坊”,史料记载,明代嘉靖皇帝为感念张弼父子四朝为官、清正廉洁而赐建。而今成千上万游客来此观光,感佩“吴中草圣”张弼家“一门三进士”,个个皆属“学霸”。张弼长于诗文,草书甚佳,被誉“颠张复出”。明后期书画宗师董其昌评价张弼行草比狂草更佳。此为奉贤崇尚文化、人杰地灵的佳话。
奉贤域内有个百年书院,叫文游书院。起初是清朝嘉庆年间时任奉贤知县的艾荣松与几个乡绅共同捐资创建的私塾学堂。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光绪年间的开明乡绅朱家驹出资将其改为新式学堂,并出任第一任校长,定校训为“敬、慎、勤”三字。至今,奉贤的老人仍会津津乐道文游书院变身文游学堂的故事。那里是南桥小学前身,今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重点示范小学。“圣道南行”“敬奉贤人”的厚重乡风一代代传承。
古今“灵境”,串起地方人文史
奉贤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设县,起名取敬奉先贤之意。
近300年来,奉贤在不同时期皆有更新,但无论怎么演变,“灵境”始终护佑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包括悠悠古塔,千年银杏,诗意绿海,都给人以熏陶和滋养。
坐落在奉贤区沪杭公路1749号的二严寺,又名“佛阁”,始建于元代,1993年迁至现址与张翁庙合并,一寺一庙合二为一。寺名源自涅槃经十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由“福智二严”得名。二严寺是佛教圣地,辉煌屋脊、古意院门、森严围墙,让人一靠近便油然而生肃穆和庄严。寺内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功德堂,其建筑气势恢宏,古朴壮观。寺内还有“二宝”——两株雌雄古银杏,在此相守相伴六百余年,深受当地群众的敬重和爱戴。
距此不远,每天清晨,晨曦初露时分,东海观音寺的法师会撞击慈慧大钟108响,祈祷国泰民安。东海观音寺始建于元末明初。相传,五代后梁贞明二年,日本有个高僧在五台山请了一尊檀香木观音像准备带回供奉,不料在东渡重洋时,三次出发均遇风暴、大雾、铁莲花所阻。此僧觉悟这是“天意”,遂将观音像就近供奉于东海普陀山的双峰山下。谁知,观音娘娘心有所念,施展佛法踏波而来,驻守奉贤沿海,从此,这一带风调雨顺……
无独有偶,地处奉城老街、依城傍水、布局奇巧的万佛阁,暮鼓晨钟,梵音绕耳,也经历了六百余年。它的命运始终与奉贤的兴衰变迁紧密相连。它也有个动人“传说”。元末有个富家女,为追求独立和自由,毅然逃避包办婚姻,削发为尼。其父母得知后十分懊悔,不惜耗费修建这座尼众庵堂,命其名为万佛阁……
神话传说,寄寓了民众美好期望和文化认同。
“贤文化”连结民俗文化的点点滴滴,散布于古刹秘境,院落宅邸,小径深巷。
再看看近几年新建项目。堪称“灵境”的,是跃于广袤绿海的“上海之鱼”,它将功能建设和地标建筑完美结合。它被郁郁树林所环抱,实现了占地2.53平方公里的绿色全覆盖。那里,年丰公园、雕塑公园、泡泡公园、青年艺术公园等等,一座连着一座。人们去“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看演出或画展,犹如穿行于茂密的森林。
这一被誉奉贤“现代客厅”、吸引市民前往游憩的优美地带,众多知名建筑设计师倾心留下了“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杰作,细细观瞻,令人流连忘返。
临水而建的奉贤博物馆,置身于碧水绿林间,远看犹如“一幅画”:古色古香,浓淡相宜,诗意婉约。它是江南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开馆迄今已经举办了多个影响广泛的文物展。
奉贤就是如此,给人以沉浸式的江南文化体验。一方面处处可见人文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织的景致;一方面又令人清晰地感受崇文重教、诗礼传家的风气,“古镇复兴、乡村振兴、园区更新、环境整治”,带来了一以贯之的江南气息,集水岸经济、水岸文化、水上交通于一体的滨水空间,呈现“百里运河、千年古镇、一川烟雨、万家灯火”的江南风光。
保家卫国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奉贤自古英雄豪杰辈出,可以从抗击倭寇的历史讲起。
在奉贤柘林,祖先修建海塘史可以追溯至隋唐。今天所能看见、一条平行于海岸线的石海塘,宽约二三米,长约4公里,当地人称其“小长城”。遥遥望去,一眼看不到尽头。眼前的石海塘始建于雍正年间,但奉贤海塘存在的历史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在奉贤博物馆海塘文化展厅,展陈了奉贤千年海塘的丰富文献和历史变迁。明朝时期,奉贤祖先始采用土石结合工艺筑塘,清朝时期又在条石间采用铁榫铁销工艺连结,使石塘异常坚固。石塘修筑完成后则在每段石塘上刻有碑记,内容包括工匠、官员、施工负责人等姓名。如此“责任到人”,折射了先贤们一丝不苟、敢担责任的“贤文化”和“贤精神”。
这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而我特别想说的是,海塘自兴筑以来,“屹若金汤”不仅被用于防潮抗浪,也肩负抵御倭寇、保家卫国的重要使命。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11月,日军选择海上登陆地是杭州湾沿岸。
据奉贤有关资料,彼时日军气焰嚣张,扬言“三天内拿下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为抗击日军入侵,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的营长王子隆,率部驻扎今日奉贤柘林漴缺,积极备战。他们挖掘战壕,设立岗哨。当敌人借着夜雾掩护划船偷袭,奉命正被调防的王子隆毅然杀回漴缺海滩,击退了敌人多轮进攻,誓与阵地共存亡。敌军见状,不得不撤离奉贤沿海,另谋突破口。只是,这位年仅36岁的抗日英雄因重伤不治。
对于中共建党最初几年,人们大多关注和研究在黄浦(含以前卢湾)、静安(含以前闸北)、虹口等地活动,却很少留意在远离中心城的奉贤,一位名叫沈志昂的小伙儿,其事迹也可歌可泣。
沈志昂,1906年生于今南桥镇沈陆村。13岁那年,正逢五四运动,他在那时接受新思想,主动投身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张贴标语,上街宣传。19岁那年,因声援“五卅”惨案,他上街游行,结果被学校“遣散”。后考入上海一所大学附属中学,其间继续参加学生活动去南京路演讲。1926年底,沈志昂考取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7年,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改编为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8月初,沈志昂随教导团向广州进发,参加广州起义。后随部队奔向海陆丰,部队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师。不久,在进攻惠来县城时不幸负伤,转至陆河县激石溪时,因伤势过重而牺牲,时年22岁。沈志昂是奉贤有记载的第一位革命烈士。他的妻子汤瑾一直悉心保管他留下的30余封家书。在家书里,这位青年烈士坦诚投身革命的初心:“男之投身于革命,非为个人之升官发财,实鉴于人民之受痛苦而谋其解放也,虽牺牲,于心亦愿也!”
我们在地处南桥镇沈陆村的“忆红居·红色主题馆”,看到首次完整展出的沈志昂37封家书,观摩了烈士后代参与演绎的纱幕剧《家书中的中国》。奉贤有关部门组织考察烈士故居,访谈烈士后代亲属,搜集查证相关图片,为民众发掘了十分宝贵的“英雄”遗产,大力弘扬家国情怀。
奉贤还有个革命“潜伏者”,奋战于早年的曙光中学,他叫李主一。1925年他在上海大同大学读书期间,经介绍,成为奉贤早期中共党员。1927年,他受中共组织指示,邀请刘晓等中共党员,担任在南桥举办的奉贤县暑期教师训练班的教员。在外人看来,这里悬挂的是国民党招牌,实际上,他们以此“合法”身份做掩护,秘密宣传中共的主张并培养积极分子。同年8月,曙光中学特别支部成立,是奉贤史上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同年秋,在此基础上,中共奉贤县委员会诞生,刘晓任书记,李主一任组织部长。曙光中学成为当年奉贤、川沙、南汇的革命中心。学校有个小屋藏有不少革命书籍供借阅,被师生称为“红角”。1928年,李主一在上海某地下联络站送信时,因该站被敌人破坏而被捕,并受到严刑摧残。当妻子探监,他自知难逃一死,便嘱咐死后愿葬于曙光中学后面,碑上题“死得其所”四字。这块碑至今竖立在曙光中学,激励一代又一代学子。
乡村振兴的“奉贤实践”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未来时代进发,今日奉贤何去何从?
奉贤区委将乡村振兴、生态建设作为最普惠的民生。
乡村振兴,是大国之基。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奉贤这些年正是以“二十字”指导实践,戮力奋战在建设“江南水乡”金山银山的道路上。他们全力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城市中的森林、森林中的城市,全区绿化覆盖率43.67%,人均绿地面积17.12平方米,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在全市名列前茅。这是都市人羡慕不已的“奢侈呼吸”。
诚然,有机更新的今日奉贤,生态喜人,草长莺飞,水美鱼肥,因水而兴又因水再兴。
浦南运河横贯奉贤东西全境。奉贤对其两岸的庄行、南桥、青村、奉城、四团等古镇进行修缮改造中,特别注重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等关系。他们发现古镇虽古未废、虽衰未败,便竭尽全力保存维护老街、老桥、老建筑,包括老字号、老店铺,正是依托这些昔日江南水乡古镇,结合浦南运河水系,活化历史遗址和保护建筑,重构生态系统和生活系统,完善公共空间与城市功能,从而打造出具有江南人文历史风貌的街巷和社区。
再看两岸一些村庄,处处体现国际大都市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的“奉贤特色”。
我曾多次去青村镇吴房村。
驾车一进村口,立即感觉新农村“不一样”。漫步其间,从外貌看,整个村庄非常整洁,小桥流水、田园牧歌,让人既解“乡愁”,也见到“发展”。从“门道”看,他们在村里建了成片的暖棚,那是他们的产业承载。他们以黄桃、花卉和现代农业为特色,每逢桃花盛开,整个村庄成了粉色的海洋,吸引无数人前来“打卡”。他们引入产业、文旅等要素,打造集农业、创意为一体的园中园,带领村民在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道路上,走出了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吴房村模式”。该村是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曾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类似的村镇,还有沈陆村、杨王村、江梅村、六墩村、华严村等。它们结合自身禀赋,发挥生态优势,多年以来频获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最美村镇红色文旅目的地、全国智慧养老示范镇等。这些田园的形貌,被精心勾画和建设了无数个十字水街、田字绿廊的叠加,直接让飞鸟代言,让锦鲤说话,让秋虫歌唱,真切还原了桃花十里、木槿花开、荷香满园、蛙声一片的乡愁记忆,生态、美学、文化“三重价值”在此和谐共生。
“有风景的地方会有新经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曾如此表示。
所谓“有风景”,不只是“山清水秀”,还包括美好乡风、审美意趣等。
地处“田字绿廊”腹地的东方美谷大道两侧,之所以能“长”出了堪称“茂盛”的美妆和健康产业,与奉贤文化良性互动深度连结。贤风胜地乃东方美谷的气质和灵魂。正因如此,奉贤才能将世界200余家有关美丽健康和生物医药的企业引来集聚,并引进一批国家级功能平台,使得上海成为不断迈向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重要承载地。奉贤还借势特斯拉撬动“未来空间”,正加紧建设智能网联汽车高地,“未来空间”将与中车城市交通公司、百度集团、中智行(上海)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等行业翘楚合作,创建全国首个“智能驾驶全出行链创新示范区”,成为上海汽车产业“第三极”。
奉贤的交通体系是独特的,被誉“通江达海”,水路交通、高速公路、浦江大桥、越江隧道、快速公交线BRT以及立项建设的15号地铁南延伸段等四通八达。人们印象里,奉贤偏居上海最南,其实它的特色在于:30分钟内实现城内通勤,45分钟到达中心城以及近沪城市、相邻新城,60分钟衔接国际交通枢纽。
基于这样的交通体验,奉贤人有句豪迈之语:“离开奉贤,便到世界”。如此大交通体系,连加被誉上海最大“绿肺”的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千姿百态的绿地、林荫道、屋顶绿化、立体绿化等,滋养了与它“有缘”的诸多产业。
从数据看,奉贤区经济实力在过去的五年里不断攀升,2022年区级财政收入222.5亿元,总量排名提升至全市第七。东方美谷品牌价值达287亿元,产值超700亿元,生物医药产值154.2亿元,排名上海第三,奉贤集聚了全市1/3以上的化妆品生产企业、3000多个品牌,占上海全市销售额的40%,成为上海规模最大、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化妆品产业集聚地之一,被称为“中国化妆品产业之都”。全区中小企业活力迸发,各类市场主体达56万家,占全市1/6。而奉贤区的“消费拉动”也表现不俗。在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奉贤区组织了浩浩荡荡的采购交易团,采购金额大幅攀升,采购门类涵盖了医疗器械、日化用品、纺织品、农产品等。
由此管窥,奉贤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超越,高品质生活得到全面提升,在新时代创造了新奇迹,延续并丰富了“江南自古繁华地”的美好意象。
一切为了民众获得感、幸福感
城市发展,根本要落在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上。
奉贤在上海加快推进“五个新城”建设伊始,就推出一系列民生重大工程。
其中,位于奉贤新城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奉贤院区建设引人注目,也富有深意。
奉贤是上海连接长三角腹地的桥头堡。作为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所布局的五个新城之一,奉贤新城是上海空间发展的重要锚点。奉贤新城规划2035年人口为百万,将打造成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城市人口的增长,对医疗、教育、保障房、交通、生态环境等都提出新的要求。
为此,围绕“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要求,《奉贤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以公共服务和文化赋能增强特色,以交通赋能深化联动,以产业赋能集聚人口,以空间赋能提高品质,以城市治理赋能推动转型,强化奉贤新城特色培育和独立功能。
按照“四城一都”发展目标,奉贤新城将构建“绿核引领、双轴带动、十字水街、通江达海”的总体新格局。其中,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是建设充实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资源。
前不久,作为“五个新城”中首家新建开业的三甲专科医院和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中福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奉贤院区填补了奉贤区三甲医院“空白”。
“国妇婴”保健院奉贤院区与徐汇院区将实行同质化管理,一体化运营,开放床位500张,这一项目引起市民奔走相告,当地妇女儿童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高质量诊疗服务了。与此同时,新华医院奉贤分院建设塔吊林立、机械轰鸣,现已完成结构封顶;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奉贤院区也完成立项,将破土而出。这意味地处“南上海中心”的奉贤新城,将以三家妇儿健康“顶流”品牌的三甲医院,筑起长三角妇女儿童医疗高地,未来有望打造亚洲妇儿医学中心,这将是奉贤“一城”独一无二的新高峰。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奉贤分院、龙华医院奉贤分院也为百姓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而奉贤新城的教育,立足于国家、上海、奉贤的发展,创造了“贤文化”特色鲜明的整体教育模式。位于奉贤东南沿海的杭州湾北岸,紧邻碧海金沙旅游景区的奉贤大学城,创建时配套社区约10平方公里,目前集聚了以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为核心的“园区”,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天然沃土和发展机遇,也为奉贤新城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奉贤的普教也一样“响当当”,被当地百姓这样评价:“不出奉贤就能上好学校”。是啊,百年名校奉贤中学,以及历史悠久的曙光中学、南桥小学等各有特色。而上海中学国际部奉贤校区、世界外国语学校奉贤校区、格致中学奉贤校区等优质资源在此“扎堆”,都致力于将每个学子培养成“贤人”。这里启动的“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可谓“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引领和带动了整个奉贤教育水平的跃升,涌现了一批诸如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贤师”,有不少教师入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人员,在教与学两方面都硕果累累。日前奉贤已入选首批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
“数字之城”,是当地百姓翘首以盼的另一个前景。奉贤新城坚定地提出,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奉贤将这一新经济、新生活项目发展融入上海这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正在着力打造近2平方公里的“数字江海”,投资400亿元的未来产业社区样板。
目前,三座“立体城”在那儿正拔地而起。
灼灼韶华,风禾尽起。古老又年轻的奉贤日新月异。弹指一挥间,十字水街滨水空间贯通开放,田字绿廊实现生态围合;轨交5号线南延伸段、BRT奉浦快线、S4综合立交、金海公路、浦卫公路、望园路森林大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城市规划展示馆、传悦坊、老年大学、第二福利院等一批现代化功能项目相继落成。“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建设、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MXGP)在奉贤登陆,还成功承办索道滑水世界杯以及ITF世界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等等,一切都赋能奉贤乡村振兴。
奉贤对“长者”养老社区建设也别具一格。我曾参加五宅“青春里”养老社区揭牌。它是继吴房村、浦秀村后,奉贤第三家正式投入运营的“青春里”养老社区。他们探索“乡邻聚乡情”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新模式,通过流转农民闲置的宅基房屋或利用闲置的集体资产,相继试点建设“青春里”养老社区,让老人“住得近、住得起、住得惯”,在家门口实现健康养老、快乐养老,这一乡村振兴项目,预计到2025年将建成13家,给老百姓切实带来“颐养”。
作为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江南名城,奉贤在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服务于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一盘棋”里,始终坚持“不变与变”。“不变”的是不断弘扬“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精神,精心呵护江南优秀文化的遗存,尤其在可持续的“有机更新”以及保护性继承发展方面,无论观念还是行动都走在了全国前列。而“变”的是什么呢,是不断开拓进取的意识,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时代精神发展丰富江南文化内涵,擘画更新更美的江南城乡意象。
若问奉贤有多好,我道遇见两幅“图”。
今日奉贤叠加了《清明上河图》的富足与《富春山居图》的诗意。走近细读,其丰富“细节”和发展经验,对生活史、社会史、民俗史、建筑史、商业史等研究均有启发。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