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首场大考”之后,还有更多机遇在前头
来源:文汇报 作者:陆振权等 时间:2024-06-15 点击:
——资深教育工作者和考生家长谈谈中考
零陵中学的老师们为每一位初三学子书写了祝福满溢的加油贺卡。(校方供图)
编者按
又到中考时间!
今天,上海全市的初三学子将步入中考考场,迎来“人生首场大考”。望着意气风发奔赴考场的他们,让人不得不感叹:青春真好!少年未来可期。
考场之外,不少送考父母对这次考试的紧张程度一点不亚于考生。一路陪伴孩子升学,既要做好家庭后勤保障、成为“坚强后盾”,又要为孩子的前途绸缪,为人父母者的压力着实不小。
坦率说,中考之所以受关注,包括因中考而产生的升学压力,多少和“普职分流”有关:中考之后,一部分学生可以进入高中、继续深造之路,另一部分学生则会转向中职校等学校接受职业教育。
如何看待中考这个转折点?对考生来说,上名牌高中、普通高中或中职校,中考之于人生的“权重”究竟多重?如何帮助孩子走到更远的未来、发展得更好?今天,我们邀请几位资深教育工作者,和考生尤其是考生的父母们谈谈中考。希望他们的见解、分析和感悟,能给考生家庭带来启迪和帮助。
选最适合的赛道,为人生增值
陆振权(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闵行田园高级中学校长)
■在当前较为多元的升学体系下,无论是进入高中还是中职校,都拥有升入高一级院校乃至读到硕士、博士的通道。因此,无论孩子升入什么类型的学校,都可以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光明之路
一年一度的中考今天拉开大幕。经过这场考试,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三毕业生就要各奔东西,去到高中阶段学校继续开启新的征程了。此刻,有些家长满怀希望,期待孩子能就此考进名校;也有的家长不免忧心,为学习成绩平平的孩子担心起未来出路。
通常而言,中考会将学生分流至几类学校: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市特色高中、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普通高中、中职校。在当前较为多元的升学体系下,无论是进入高中还是中职校,都拥有升入高一级院校乃至读到硕士、博士的通道。因此,无论孩子升入什么类型的学校,只是具体的赛道有所不同,但都可以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光明之路。
能进入“四校八大”和各类市、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固然是好,但如果未能如愿,孩子也并非没了出彩的机会。要知道,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时间差异,有空间差异,也有个性潜能的差异。时间差异,就是俗称的“早熟”和“晚熟”;空间差异,即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的适应性差异,好比每个学生都像花朵一样有自己的成长和开放时区,有的花开得早,有的花开得晚;从个性潜能来看,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推理,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表达,有的擅长体育,有的擅长艺术,正可谓每位学生天生有才,每位学生各有精彩。
所谓的“头部高中”,通常适合专注力强、能够很快静下心来学习,并具有学习潜力的学生。因为在那里,教师的时间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上,在管理和关心学生身心发展上会相对少一些,所以学生要非常自觉、自律、自主,同时还要尽可能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和特色高中,适合个性特长鲜明,或者有偏科迹象的学生,以及目前成绩平平,但热爱生活、兴趣爱好广泛的学生。中职校则适合不太喜欢竞争,或者动手能力强但学习专注力不够,又或是还没“开窍”,在父母看来有些“浑浑噩噩”的学生。
事实上,每年都会有部分通过名额分配进入到“头部高中”的学生,因跟不上学校的学习节奏,导致学习很紧张、很吃力、甚至感到痛苦,有的干脆中途放弃……试想,如果这些学生当初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普通高中或特色高中,可能会更受关注,更好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为自己的人生增值。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三年高中生活,会是更健康的、愉快的、美好的。
放眼上海,当前不少普通高中都办得很有特色。如果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气质”匹配,那这些特色课程和氛围都会让他们如鱼得水,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经过三年学习后,这些学生考入自己理想大学和理想专业的可能性也很大。
如果孩子的中考成绩连普高线都没有达到,那也不必失望。中职校开设的专业对接的都是社会紧缺的技术型工作,毕业后工作不难找、薪水也不菲。再加上现在有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等途径,要实现大学梦并不难。
教育,是为了让人生更加美好幸福。面对中考这一学生阶段的首次统考,除了尽力发挥水平,考生和家长也要坦然面对现实。要相信,孩子无论未来身处何方,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能够前程锦绣,一路繁花,人生精彩。
有爱的家庭,支持孩子走得更远
金琪(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党委书记)
■所谓“家有考生,各尽所能”,孩子在考场上战胜试题,父母真正要做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今天是中考开考的日子,想必与在考场上拼搏的孩子们相比,站在考场之外的父母们,心情也着实复杂、紧张。
这些年,我们老师在目送一批批学生毕业、送上美好祝愿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真正对孩子未来产生深刻影响的,并不是一次中考的分数,而是一个有爱的家庭。对考生而言,坚强温暖的家庭支持,才是让他们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最有力的力量。
我们学校的初三班主任姚磊老师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一次家长会上,他请家长们坐在自己孩子的位置上。一个多小时过后,班主任问家长:“你们坐在这样相对逼仄的桌椅之间,觉得累吗?”没等家长回答,这位老师继续说,“大部分家长虽然工作忙碌,但办公环境相对宽松。你们坐的椅子,要么是舒服的转椅,要么是符合人体工学规律的办公椅。但你们的孩子每天要坐在硬板凳上,从早晨八点学习到下午四五点,还要付出脑力劳动,认真听讲、完成作业。”这位班主任老师,其实是希望家长能有一些代入感,懂得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辛苦和承受的压力。
从教30多年,我越来越觉得,现在的学业对初中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就拿中考来说,考试形式一直在变革之中,陆续增加了体育、理化实验操作考试、英语听说测试等内容,希望考察学生知识积累之外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学生综合素养越来越好,孩子们积累的知识和常识,有时候甚至比老师还多。
如今,社会上还流传这样一种说法,称“中考甚至比高考挑战更大”。这种说法,也有一些道理。要知道,初三学生本身就处于青春期,看似个子高高的,但身体、心理各方面的发育并没有完全成熟。想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安排好学习和复习的节奏——对一名只有十五岁左右的孩子而言,并不是易事。这种掌控的难度,甚至超越了高三考生。此时,家长的理解和陪伴就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学段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尤其知道家庭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以我们学校为例,进入初三以来,学校围绕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度过初三这段特别的时光,召开了三次家长会。我们特别强调“晚餐文化”,学校鼓励家长再忙也要陪伴孩子吃一顿晚饭,因为晚饭时光是家长和学生分别忙碌了一天后最放松的时间,也是亲子之间交流、谈话最自然的时间。尤其当孩子处于一个人生的关口时,家长可以自然地在餐桌上讲一讲自己的中考、高考故事,讲讲自己在面临重要选择时是如何思考的等等,引导孩子树立信心,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做一些长远规划。
所谓“家有考生,各尽所能”,孩子在考场上战胜试题,家长则要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中考很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家长要关心孩子,但不要太关注;要送祝福,但不要给压力。父母真正要做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疲惫时,给他们减减压;孩子烦躁时,给他们宽宽心;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他们鼓鼓劲……孩子每一个成长的瞬间,父母都用心地陪他们走过,必将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
中考之后的选择,要有“预见未来”的规划
胡杰(上海市进才中学校长)
■绝大部分学生并不会因为中考失利,就此陷入人生的“滑铁卢”。毕竟,孩子未来的求学路、人生路还很长,有很多不确定性,有很多机遇在等待他们
又到一年中考时。今年,我想跟考生和家长聊聊“选择”。
中考的选择,是十四五岁的少年在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初步形成后的一次人生初选择。
中考之后的路怎么走?确实,如果选好了,他们可能会顺利地走完高中、进入大学,甚至会成为孩子一生“开挂”的起步;但即便没选好,走上一段弯路、经历一点波折,绝大部分学生并不会因为中考失利,就此陷入人生的“滑铁卢”。毕竟,孩子未来的求学路、人生路还很长,有很多不确定性,也有很多机遇在等待他们。所以,中考之于孩子一生的影响,其实没这么大。
很多家长和考生可能已经意识到,当下,选择的能力,越来越重要。从基础教育阶段选择就读的学校,到中考时填报心仪的高中,再到读高中后选择高考加试科目,进大学后选择专业以及未来选择就业方向、工作岗位……我们的一生,似乎都在不停地作出选择。有人甚至说,学得好不如选择得好。选择,有时候确实会改变人们前进的方向。
对于初三考生而言,中考之后,究竟该做出怎样的选择,结合这些年的任教经验,这里给大家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眼光放长远,要有“预见未来”的规划。升学关乎个人成长,但要看到,个人的成长一定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故而我们在作出选择之前,要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考量。将来选什么专业,从事何种职业,也应该是从中考就需要考虑的问题。进入高中后,就要面临高考“小三门”科目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会影响到未来大学攻读的专业。从近期教育部和高校发布的消息来看,高校理工农医等专业的招生比例有所提高,未来就业的适应性会比较有优势。
中考后,考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情和兴趣爱好,选择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或者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还在打造特色普通高中,总体来看,现在留给考生的选择很多元。
二是做适切的选择,不一定追逐“最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并非一定要考入所谓的“四校八大”才算成功。对一部分学生而言,与其瞄准所谓的“头部学校”,不如选择一所更适切个人发展的学校。
考生在填报中考志愿时,当然可以把目标设定得高一点,报考那种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高中。而且,由于上海中招实行名额分配到校和名额分配到区政策,政策红利的释放也可以帮助一些考生达成目标。但要提醒的是,即便有的考生在中考时“捡漏”成功,心里也要清楚:去了一个与自己学习水平差距较大的学校,今后必须要加倍努力才行。相比之下,选个自己合适的学校,将来报考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氛围友好的学校,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三是要遵从内心。孩子初中毕业时,自我意识已形成,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此时,父母要在理性分析、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面对升学选择题,填好志愿表,规划孩子未来的发展之路。毕竟,读书是孩子自己的事。而且要提醒家长的是,从近几年大学专业冷热的切换程度来看,高中毕业生的选择不再像过去那样高度集中在金融、计算机等几个热门专业,更多的人会从兴趣出发,关注一些小众专业。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不同行业之间的沉浮变化只在瞬间,我们无法预判未来哪些行业一定“长红”,所以在孩子求学这件事上,应该懂得放手,选择自己所爱,才是最好的职业。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