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也被“热死”?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黄杨子 时间:2024-06-08 点击:
上海常见两大品种,“忍”为止痒上策

摄影/日升
 
      本报记者 黄杨子

      当地时间5月29日,印度德里的气温监测站记录高温达52.9℃。虽然6月1日官方澄清表示,由于温度传感器出现故障,数值比实际温度高出3℃,但当日另两座气温监测站分别记录高温49℃、49.1℃。高温挑战着人类的生存极限,也让蚊子“无影无踪”。

      蚊子生存更倾向于多少温度值?目前进入夏季的申城,不少人也苦于蚊子的骚扰,是否有更好的驱蚊方式?

      28℃至30℃是蚊子最爱

      “蚊虫是变温动物,其生长与活动完全依赖于外界气温。”青浦区疾控中心病媒消毒科任志华说,此次印度的高温造成蚊子“消失”并不夸张,其生存确有温度需求。“当气温低于16℃时,蚊子的吸血活动会停止;气温低于10℃时,蚊虫启动‘冬眠’程序,不再活动,不再吸血繁殖,不再生长发育,仅靠越冬前最后一次吸血储备的营养物质熬过严冬。”如白纹伊蚊等品种,会在入冬前产下当年最后一批卵,附着在小容器壁上或底部的泥沙中,而这些蚊卵,就成为第二年蚊虫的“始祖”。

      上海对常年成蚊密度有详细监测。数据显示,温度在28℃至30℃时蚊虫最为活跃,家蚊(淡色库蚊)每年5月至10月都处于较高密度状态,6月至7月为全年最高;白纹伊蚊6月至10月处于较高密度状态,7月至8月为全年最高。

      不搔抓,痒感会逐渐降低

      常被提到的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分别是什么?上海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治科王静静介绍,淡色库蚊是上海的优势蚊种,多以成蚊越冬,其中有受精产过卵的成蚊,也有蛹期羽化后的成蚊。翌春气温大于15℃时,雌蚊开始吸血,之后产卵、孵化,继而产生第一代虫。另一类白纹伊蚊是以卵越冬的典型代表,也是传播登革热等其他虫媒传染病的主要媒介之一。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其主要以卵的形式越冬,暂时性积水容器和废旧轮胎是其主要越冬场所。

      除了登革热,蚊虫还可能带来疟疾。“疟疾如果及时诊治,完全可以治愈。但延误诊治,特别是恶性疟疾很容易发展为重症,甚至会导致死亡。”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朱民说。

      当然,被“咬出病”的仍是少数,蚊子带来最大的烦恼就是瘙痒难耐。怎么止痒最好?“一个字:忍。”上海市疾控中心实验结果显示,被蚊子叮咬后,如果不搔抓,痒感会随时间逐渐降低,约1小时后几乎不痒了。“如果实在难以忍受,可在被叮咬处涂抹清凉油、风油精、花露水等进行止痒。若反应严重,应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生死战,国足又没赢!
    下一篇:国足0比1不敌韩国队!感谢新加坡!国足出线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