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黄浦江上第一座桥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沈轶伦 时间:2024-06-07 点击:
今日松浦大桥 图片来自于“上海松江”微信公众号
当时还是名为“黄浦江大桥”的松浦大桥通车典礼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微信公众号

      从老桥变新桥,从铁路改慢行,人们再次来到这座桥上,眺望四周,上海已有了不一样的风景

      本报记者 沈轶伦

      1

      谁是横跨黄浦江上第一座桥?


      相信大部分上海人都会异口同声:1991年建成的南浦大桥。全长8346米的南浦大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一跨过江,江中不设墩。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南浦大桥”手迹,镶嵌在桥塔之上。它的建成结束了上海市区居民只能依靠轮渡和隧道过江的历史,圆了几代人的建桥之梦,向全世界展示了上海开发开放浦东的美好前景。

      不过,南浦大桥名衔上的“第一”前其实要加个定语,它是上海市区内横跨黄浦江的第一座大桥。而上海市境内黄浦江上第一座通车大桥的历史,要远远早于1991年——1974年7月开工的松浦大桥才是横跨上海黄浦江上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梁。

      2

      那么,这座松浦大桥究竟在哪里?


      横跨黄浦江上的诸座大桥拥有同一个“谱系”,取名大多用所在浦西段所在区的首字,如从老南市区而起的南浦大桥、从杨浦区而起的杨浦大桥、从徐汇区而来的徐浦大桥等。

      从松浦大桥名字的第一个字可以看出,松浦大桥的一端在松江区。它在从闵行—西渡上游12.5公里处,北起车墩镇,上跨黄浦江水道,南至叶榭镇,为上海到瑞丽的G320国道组成部分。它诞生之初的名字,更为恢宏大气——直接以黄浦江得名黄浦江大桥。

      时间来到松浦大桥开工两年前——

      1972年,在上海市西南部、黄浦江以南的金山卫地区、杭州湾北岸,国家重点工程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动工开建。

      次年,在一片荒滩上建成长8.4公里围海大堤,围出建厂用地706.07公顷。石化厂由上海包建,全国支援,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上海成立石油化工总厂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统筹工程全局的筹建指挥部,组织21个工业局、20个专业设计单位、14个施工运输单位,分别对口包建总厂的10个分厂及所有的辅助工程、辅助设施,形成了全市各局包建、各路人马会战金山的局面。

      一期工程于1974年1月1日破土动工。在上海市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仅用三年多时间,就建成当时中国最大的现代化石油化纤生产基地。1977年6月,原油加工、乙烯、化工、化纤、塑料等18套主要生产装置打通全流程投入试生产。投产后,每年向全国提供人均1米的化纤织物原料,为缓解“穿衣难”作了贡献。每年创利税约5亿元,一期工程国家投资22亿元人民币,四年收回全部投资。(《当代上海历史图志》)

       为了配合金山石化的建设和承担石化总厂的运输任务,建造跨越黄浦江的大桥被摆上了议事日程。

      1974年7月,这一座直接以江名命名的黄浦江大桥,在松江得胜港畔打下了第一根混凝土管桩。1975年9月,铁路桥建成通车。1976年6月,公路桥正式通车。由此,“本市黄浦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双层桥——黄浦江大桥胜利建成。这座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施工的大桥,前后总共只花了22个月的时间,创造了我国建桥史上的又一新成就”。(《解放日报》1976.06.30)

      它的出现,真正改写了黄浦江上无大桥的历史。

      3

      《松江地名志》资料显示:松浦大桥是钢桁架结构,分上下二层,上层供汽车行驶,为双车道公路,下层供铁路列车运行。铁路、公路出正桥后向上游分岔,铁路北接新闵支线,南达金山石化厂。公路北接北松公路,南通亭枫、南亭公路。

      大桥铁路桥为单线桥,全长3036.92米。公路桥为双车道,车行道宽9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下部结构为三墩两台,桥身长419.6米,引桥长1438.85米。全长1858.45米。钢桁架标高12.8米,桥下最高通航净空10米。公路桥南北各22孔。

      1976年6月29日,大桥公路桥正式通车,“路面可并行三辆解放牌卡车。大桥两边深蓝色的百叶栏杆,线条明快清晰,几十根乳白色灯柱与黑色柏油路面相映”。“大桥工地上彩旗飘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数千名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红卫兵参加了通车典礼。当二百辆满身披彩的汽车徐徐驶过公路桥时,大桥上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解放日报》1976年6月30日)

      新桥被呵护备至。一份1977年2月公布的《黄浦江大桥交通管理试行规定》显示,当时,为加强黄浦江大桥的交通管理,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特规定:

      “汽车、二三轮机动车通过大桥最高时速不得超过30公里,桥上禁止超车和停车。车辆下坡不得熄火滑行;轮式拖拉机在7时至11时和13时至16时禁止通行;严禁教练车、农用机具车辆通行。”而且,“自行车、人力车上下桥一律推行,桥上不准停留”。

      4

      那时的人们,在推行自行车上下桥时,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呢?

      彼时,车墩和叶榭都是一片田园风光。1978年农村“三夏”时节,当火车驰上黄浦江大桥,乘客便望见松江县叶榭公社的繁忙景象:“纵横交错的河道上,大小农船扬帆催桨,争相把化肥、农药运往生产队;平得像镜子的水田里,插秧机大显神威;四处的打麦场上,麦垛如山,脱粒机隆隆作响,把麦子直喷到半空高。”

      随着经济生产的恢复,大桥也见证着人们的生活回到正轨。松江高桥公社水产大队当时就坐落在黄浦江大桥下。因为当时金山、松江两县的江河汇集到这里,水产资源丰富,是一个天然的捕捞场所。1979年秋天,“中午潮水来临之前,乘小艇来到了捕蟹点,只见渔民们站在船头上,拖起蟹网,一只只螃蟹在网中乱爬,用手一抖,纷纷滚向网底。怀着丰收喜悦的渔民,把蟹装进蟹篓。渔民陈家仁、陆国庆告诉我们:自从蟹汛开始以来,每天两潮水可捕获五十斤左右,最高达到六十七斤半,到十一月初,这个水产大队共上市河蟹一百多担,收入一万多元”。(《解放日报》1979年11月13日)

      在一份1981年的上海市内一日游指南中,有一条路线就是“通过黄浦江底隧道,汽车可以直接开到金山去参观金山石油化工建筑群,然后由黄浦江大桥到松江游览醉白池”。

      1987年1月1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开征黄浦江大桥机动车过桥费,这是上海市公路上首座收取过桥费的大桥。1989年1月4日,黄浦江大桥改名为“车亭大桥”。

      1995年2月7日,车亭大桥更名为“松浦大桥”,从此与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奉浦大桥等一起进入黄浦江上的“浦字谱系”。

      进入新世纪后,松浦大桥逐渐取消下层铁路部分运营及使用。2019年2月23日,松浦大桥下层完成改造建设工作并开放,下层桥梁改造为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实现了人车分流;同日,同步封闭上层公路桥进行改造建设工作。2020年8月30日,松浦大桥上层公路桥完成大修改建工程并通车,桥面拓宽到24.5米,车道拓宽为双向六车道。

      当夕阳的余晖穿过松浦大桥桥体,行人在下层通道两侧的行人通道上漫步:

      从老桥变新桥,从铁路改慢行,人们再次来到这座桥上,眺望四周,上海已有了不一样的风景。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小粽子融入东南亚国家的大生活
    下一篇:3位老人瞒着家人组团爬泰山:最年长82岁,回程还捡了一车废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