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挂号付费,子女可远程代刷医保
来源:文汇报 作者:唐闻佳 时间:2024-05-30 点击:
沪上医院开启医保亲情支付试点,方便“一老一小”就医购药
子女可开通医保亲情账户,为老人远程代付。 本报记者 唐闻佳摄
为破解老人就医时手机操作不熟练、使用电子医保卡不易的就医难题,上海医院开启医保亲情支付试点,子女在办公室就可通过手机替老人完成付费等手续。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是上海首家上线医保亲情支付的市级三甲综合医院,自上周五上线试运行后,到昨天上午已有超300人次使用了亲情支付。
上海医保参保人只要在自己的手机上添加亲情子账户,就可以代家中老人和孩子刷医保码,帮助其挂号、买药、结算等,这为“一老一小”就医购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昨天,市民贝先生就在公司的办公室里登录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借助微信端实现“亲情支付”,为正在六院门诊看病的父亲支付了6元门诊挂号费用。
71岁的贝爷爷患糖尿病20余年,就医频繁,因儿子工作繁忙,独自就诊配药成了他生活的日常,因为不太会手机付款,密码也老是记不住,因此每次贝爷爷只能老老实实排队付钱。得知六院开通医保亲情付功能,贝先生在父亲就诊前夜,通过微信小程序“我的医保凭证”中的医保亲情账户,上传父亲户口本、签署承诺书,通过父子关系审核后,完成亲情账户绑定,并帮父亲预约挂好了六院内分泌科的号。
昨天早晨,贝先生通过六院互联网医院微信公众号支付挂号费后,告知父亲前往门诊楼5楼内分泌代谢科等候就诊。问诊结束,医生开具药方后,贝先生的互联网医院界面马上收到了待支付消息提示,他即时完成了缴费环节。而贝爷爷看完医生就可直接拿药回家。
老人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儿童没有手机,导致长期以来这些就医报销频次高的参保人群无法享受更便利的医保服务。如今,电子医保就医应用场景的丰富,正对接这部分迫切需求。
以六院为例,当前,日均门诊量在14000人次左右,其中50%是老人。院长殷善开表示:“为了百姓就医更快捷、高效,无论是医保部门,还是医院方面都在努力推进移动支付,但在实际就医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老人因为缺乏智能设备或不会使用,常常被卡在最后的付费环节。这也导致他们无法享受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现在通过亲情支付,由直系亲属代为完成支付,最直接的就是减少了他们在院内的排队等候时间,从长远看,也有利于医院就医流程的整体改善。”
六院副院长狄建忠告诉记者,这一试点目前应用于门急诊,后续计划延伸到住院,包括出入院环节,希望利用信息技术,让更多好的医疗应用新场景惠及患者。
责任编辑:日升
上海医保参保人只要在自己的手机上添加亲情子账户,就可以代家中老人和孩子刷医保码,帮助其挂号、买药、结算等,这为“一老一小”就医购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昨天,市民贝先生就在公司的办公室里登录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借助微信端实现“亲情支付”,为正在六院门诊看病的父亲支付了6元门诊挂号费用。
71岁的贝爷爷患糖尿病20余年,就医频繁,因儿子工作繁忙,独自就诊配药成了他生活的日常,因为不太会手机付款,密码也老是记不住,因此每次贝爷爷只能老老实实排队付钱。得知六院开通医保亲情付功能,贝先生在父亲就诊前夜,通过微信小程序“我的医保凭证”中的医保亲情账户,上传父亲户口本、签署承诺书,通过父子关系审核后,完成亲情账户绑定,并帮父亲预约挂好了六院内分泌科的号。
昨天早晨,贝先生通过六院互联网医院微信公众号支付挂号费后,告知父亲前往门诊楼5楼内分泌代谢科等候就诊。问诊结束,医生开具药方后,贝先生的互联网医院界面马上收到了待支付消息提示,他即时完成了缴费环节。而贝爷爷看完医生就可直接拿药回家。
老人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儿童没有手机,导致长期以来这些就医报销频次高的参保人群无法享受更便利的医保服务。如今,电子医保就医应用场景的丰富,正对接这部分迫切需求。
以六院为例,当前,日均门诊量在14000人次左右,其中50%是老人。院长殷善开表示:“为了百姓就医更快捷、高效,无论是医保部门,还是医院方面都在努力推进移动支付,但在实际就医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老人因为缺乏智能设备或不会使用,常常被卡在最后的付费环节。这也导致他们无法享受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现在通过亲情支付,由直系亲属代为完成支付,最直接的就是减少了他们在院内的排队等候时间,从长远看,也有利于医院就医流程的整体改善。”
六院副院长狄建忠告诉记者,这一试点目前应用于门急诊,后续计划延伸到住院,包括出入院环节,希望利用信息技术,让更多好的医疗应用新场景惠及患者。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八旬老人心梗后命悬一线,医生十余次电除颤解除致命危机
八旬老人心梗后命悬一线,医生十余次电除颤解除致命危机 心血管内科专家团...近万名60+老人心衰筛查,阳性达三成!
2024版中国心衰指南发布 特别强调应将心衰防治关口前移 改变重治轻防的状况...百岁老人遭遇“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市一医院打破“年龄禁区”助
百岁老人遭遇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市一医院打破年龄禁区助脱险 东方网通讯员胡...超过70岁的老人,别吃这些!
多名医生呼吁:超过70岁的老人,宁愿在家喝粥吃馒头,也别吃这些! 王阿姨...江苏率先全省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会全国推广吗?
江苏率先全省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会全国推广吗? 应制定合理的评判标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