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病例为何增多?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泳 时间:2024-04-10 点击:
专家:有暴露史者可在指导下预防用药

摄影/李老师

      一度几乎绝迹的百日咳,近日成为关注焦点。国家哨点医院监测数据显示:三月以来,百日咳病例明显增加,以往报告病例以婴幼儿为主,而今学龄儿童也有中招。对部分百日咳儿童病例家人的筛查,发现部分成年人也有感染,症状轻或者无症状带菌。

      为何百日咳病例数增多?预防治疗有哪些要点?记者就此采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

      百日咳再现是全球现象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事实上,百日咳从来没有彻底消除过,2000年以后我国百日咳控制在最低流行水平。自20世纪90年代起,包括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很多地区都出现百日咳再现的情况,这主要与百日咳疫苗不能提供持久的免疫保护有关。

      我国自2014年以后报告的百日咳病例数有所增加。曾玫说,以往确诊的百日咳病例主要见于婴幼儿,今年看来,学龄儿童(尤其是6至7岁的小学生)也不少。网络上说成年人也会得百日咳,确实如此,不过成年人大多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成为潜在传染源。

      今年百日咳死亡病例较往年同期有增多,在专家看来,任何传染病在流行期都会有重症病例出现,出现死亡并非百日咳疾病本身严重程度发生变化,死亡病例几乎发生于3月龄以下尚未接种疫苗的小婴儿。

      “痉咳”是百日咳典型症状

      百日咳顾名思义咳嗽是最典型症状,患者会出现阵发性痉咳、鸡鸣样吼声、咳嗽后呕吐,阵发性咳嗽晚间尤为明显。同样是“暴咳”,百日咳与支原体感染有哪些不同?

      曾玫说,百日咳发病一周左右进入“痉咳期”,“痉咳期”可以持续数周,有的甚至两个月,一般不伴有发热;而支原体肺炎通常以发热、咳嗽起病,发病后3—5天暴咳,发病2周后咳嗽明显减轻。两者情况差别还是很大的。

      百日咳早诊早治很重要。专家认为,一般来说百日咳发病1—2周以内用药,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痉咳期、减少并发症;两周后用药对症状减轻作用有限,但仍然可以减少并发症,尤其是对清除带菌、阻断百日咳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曾玫表示,“传染病用药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减轻症状,其二是清除带菌。百日咳病例如果未接受有效抗生素治疗,可持续40天之久,及时用药就能减少人群中的传播概率。”

      用药方面,考虑到当前的百日咳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很高,一线用药以磺胺类药物为主,但专家强调:“2月龄以下儿童必须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确保磺胺类药物的安全使用。”专家还提及:一般传染病感染高峰会持续两个月左右,预计今年5月份或者6月份以后,百日咳病例会有所减少。

      咳嗽2周以上需警惕

      提及百日咳的预防,其实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大同小异。曾玫说,患者戴口罩对于阻断或者降低传播至关重要。临床观察到,婴幼儿的传染源大多是家庭内的成年人,但是成年人感染症状不典型,往往被忽视。因此,对于出现不明原因咳嗽两周以上的学龄儿童和成人,要引起警惕,可以前往医院进行检测明确病因。目前针对百日咳的筛查应用PCR检测法,几小时即可出结果,一旦家庭有人中招,其他密切接触的成员也可选择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用药,防患未然。

      据了解,欧美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百日咳再现”现象后,探索并实施学龄儿童、青少年、成人、孕妇加强接种百日咳疫苗的免疫策略,逐渐解决了百日咳再现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与欧美国家在百日咳再现、疫苗应用、免疫策略等多个节点有一些时间差,国家正在探索符合国情的百日咳防控策略,并进行论证和优化。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评选启动
    下一篇:站在十字路口的产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