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见不到几例的百日咳,今年为何这么多?

来源:医学界 作者:医学界 时间:2024-04-03 点击:
往年见不到几例的百日咳,今年为何这么多?

 

使用抗生素能稍微缩短百日咳的病程,减少传染性,但多数患儿的咳嗽症状依然会持续2个多月。

撰文 | 凌骏

新冠疫情之后,儿童成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的易感人群,继去年下半年的支原体肺炎感染潮后,近日,“百日咳今年已致13人死亡”登上热搜第一。

百日咳以持续数月的剧烈咳嗽为特征,主要感染人群为儿童和婴幼儿。根据国家疾控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2月共报告百日咳17105例,比去年12月多了7979例,是2023年同期(538例)的近32倍。同时,今年前两个月累计报告了13例百日咳死亡病例,超过了2018年至2023年的总和。

“近期,百日咳病例确实比去年有所增加,一些孩子持续咳嗽一、两个月,出现痉挛性咳嗽,严重的咳得面红耳赤,还有一些患儿需要住院治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王颖硕告诉“医学界”。

此外,安徽、上海、北京、重庆等多地医生也表示观察到了类似情况。“我们住院部一楼有40张床位,这两个月住满了百日咳患者。往年一年都见不到几例。”浙江一家三甲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称。

“孩子比较遭罪”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潜伏期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除了久咳不止,一部分高危患儿还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肺动脉高压、百日咳脑病等。

“从年初开始,我们在门诊中就观察到百日咳病例上升的趋势。”王颖硕告诉“医学界”,“患儿一般不会出现严重发热,临床表现为痉挛性咳嗽,典型患者咳完后有鸡鸣样回声。血常规常出现白细胞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甚至出现异常淋巴细胞。有的患儿白细胞非常高,可以达到正常值的10倍以上。”

“但也有的患儿在发病早期血象相对正常,此时我们会根据临床经验进行评估。”王颖硕介绍,“春季是百日咳的高发季,对于一些症状还不是非常典型的患儿,若发现有流行病学暴露史等,经评估后我们也会进行核酸测,明确病因后启动抗感染治疗。”

图源:浙大四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项云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趋势。“虽然还不至于到‘暴发’的程度,但相比往年,今年百日咳病例确实明显有所增加。”

“这两个月,我平均每日会接诊5到6个有痉挛性咳嗽的患儿。”项云说,“往年的病例非常少,大概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在住院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检测到百日咳鲍特菌,进而提高了门诊中对于百日咳的关注度。”

据项云介绍,今年的感染患儿以5岁左右为主,经早期规范化治疗大部分可以痊愈。“治疗方式和抗肺炎支原体感染相似,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等都是百日咳治疗的优选抗生素。”

“就是孩子比较‘遭罪’,使用抗生素能稍微缩短百日咳的病程,减少传染性,但多数患儿的咳嗽症状依然会持续2个多月。有些严重痉挛性咳嗽的,还需要辅以雾化等治疗缓解症状,避免病情发展。”项云说。

也有一小部分患儿需住院治疗。浙大儿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黄丽素告诉“医学界”,今年百日咳的住院病例,相比往年也有所上升。

“住院患儿以2月龄或以下的婴幼儿,以及大龄儿童为主,前者免疫力较弱,同时还未到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年龄,属于‘高危人群’。后者则随着年龄增长,疫苗产生的保护性抗体衰退。”黄丽素表示,“此外,住院病例大多还因为合并有先天性基础病,如支气管哮喘、心肺功能不全等所致。”

对于住院病例,黄丽素告诉“医学界”,“一方面是抗感染治疗,有一些患儿使用阿奇霉素后效果不佳,此时我们可能考虑存在耐药,根据情况改用β-内酰胺类、磺胺类等抗生素。”

除了个体化调整抗感染方案,还需要预防患儿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肺炎、肺不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黄丽素告诉“医学界”,“住院患儿大多会出现低血氧症,有严重痉挛性咳嗽、憋喘的,我们还需要让他们吸氧。”

百日咳为何突然高发?

百日咳病例之所以突然呈上升趋势,多位专家对“医学界”分析,可能受到包括免疫债、抗生素耐药、菌株变异或检测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目前我国使用的百白破疫苗仅用于7岁以下儿童,其保护作用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这是导致目前青少年及成人发病率显著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王颖硕说。

而成人发病率的增高,也可能反向导致低龄儿童风险增加。

2021年发布的《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专家共识》指出,百白破疫苗大规模接种,儿童因普遍接种疫苗而受到保护,百日咳发病率降低并一直处于低流行状态。此后发生的百日咳病例,多为抗体已衰减至无保护作用的青少年、成人及尚未到疫苗基础免疫接种时间的婴儿。

“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是百日咳鲍特菌主要由青少年和成人传播给婴儿。”共识指出,2011年就有监测数据表明,在疫苗接种率维持高水平的同时,天津市百日咳发病较以往明显增加,已具有百日咳再现特征。近年来陕西省、广东省、山东省、重庆市等也发现百日咳局部暴发或流行。

不仅仅是在国内,根据英国卫生安全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7月至11月累计报告716例百日咳病例,是2022年同期的3倍。捷克也暴发了十年来最严重的百日咳疫情,今年截至3月13日共报告1666例,超过过去4年的总和。美国、西班牙、俄罗斯、丹麦等国也有类似情况报道。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百日咳的病例报告都有所增加。”王颖硕说,“这与检测手段的进步也密切相关。一方面是检测方法的改进,过去我们通常依赖痰培养诊断,往往要1到2周才能出结果,现在用核酸检测,最快当天就能确诊。”

根据“央视网”报道,近年来诊断标准不断改进、监测系统更加完善。相比于之前通过细菌培养、PT抗体检测,目前百日咳的诊断还纳入了核酸检测,有条件诊断的医院或机构显著增多,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病例数增多。

上海新华医院儿童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海沛同样对“医学界”表示,“核酸检测使得百日咳检出阳性率增加,加上新冠后大家对呼吸道疾病的关注度提高,因此目前的病例上涨,还很难断定为感染率同期增加。”

而即便绝对感染率有所上升,项云对“医学界”分析,类似去年出现了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峰,病原体流行本身存在周期性,“在一段时间‘沉寂’后,某个年份,某种呼吸道病原体突然出现一波感染潮,这种情况在传染病史中不算罕见。”

婴幼儿重症风险高,需格外重视

王颖硕预计,当下处于百日咳的高发季节,这一轮感染在春末夏初会逐渐减少。在这期间,他提醒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主动预防,尽早治疗。

目前,疫苗接种是防控百日咳最有效的措施,对降低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都具有较高的保护效果。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如果没有及时完成接种,家长应尽快带孩子补种。

但对于2月龄及以下婴幼儿和7岁以上儿童,我国目前暂无可用的百日咳预防疫苗,王颖硕告诉“医学界”,“其中婴幼儿的重症风险相对较高,家长要格外重视。若家中发现有人出现痉挛性咳嗽症状,要尽快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传染给孩子。

“家中有初生婴儿的,更应该注意百日咳的防控。WHO早在10年前就提出‘茧计划’,主张孕妇孕晚期接种百日咳疫苗,同时经常接触婴儿的人群,如家中成员、育婴师、婴儿保姆和儿童医院的医生护士等接种百日咳疫苗,使新生婴儿周围的人群保持安全状态,形成类似蚕茧一样的保护机制。”王颖硕说。

理论上,百日咳患者在确诊后应尽量避免外出,黄丽素介绍,发病前3周传染性最强,此时应尽可能采取社交隔离措施。

但黄丽素同样表示,由于百日咳病程较长,完全隔离至转阴、痊愈,很难做到。“这种情况下,二级预防,包括识别感染风险人群,预防感染后重症以及各类并发症尤为重要。”

“百日咳导致的咳嗽,会有明显的尖锐鸡鸣样回声,咳嗽时间以半夜和凌晨为主,若发现类似症状,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前往医院。”黄丽素说,“发病早期,百日咳鲍特菌载量较低,此时对症治疗效果最好。”

项云告诉“医学界”,婴幼儿若不是发生百日咳,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痉挛性咳嗽,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判断孩子是否感染百日咳鲍特菌,相对容易。“而对于大龄儿童,百日咳发病早期症状的辨识度相对较低,和普通感冒有所重合,鉴别有一定难度。”

“因此,按照现阶段的流行病学特征,若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咳嗽又比既往感冒时明显,再结合学校、社区是否已有感染病例,可以尽快先去医院做核酸检测。”项云说。

除了儿童,项云还提醒,高龄人群也需要格外的重视,“老年人也是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后的高危人群,有些咳嗽厉害的,肺泡都可能‘咳破’。”

“需要强调的是百日咳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虽然发病率有所上升,但是该病可防可治,公众完全不必担心。”王颖硕说。

医学界
 

责编:北风

更多新闻可点击上面各栏目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上海能否成为下个国际医疗旅游热门目的地
    下一篇:医保药品信息哪里查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