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态万千 以梦为笔

来源:新民晚报网 作者:朱渊 时间:2024-02-13 点击:
听九零后设计师李诗忆谈豫园灯会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
李诗忆(左)和她的团队
赤龙遂愿
 
编者按

      自2017年2月8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至今,已有7年。如今,传统文化不仅活起来了,也火了起来。从龙年新春大年初二起,该系列专栏升级更名为《让传统文化火起来》,仍将持续聚焦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传统文化,比如非遗、文博、戏曲等,尤其将在中国传统节日期间凸显赓续中华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山海璀璨如梦似幻,千灯琳琅繁花一片。2024豫园民俗艺术灯会在除夕暂歇后,于昨晚再度点亮。从山经到海经,从陆地到海洋,从神话到传奇,从中国到世界,这场自豫园开启的“山海奇豫记”展现着东方生活美学的独特魅力。

      龙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地位独特,和人们传统印象中的中国龙略有不同,今年豫园灯会中的龙神秘而不乏亲切,威仪中带着一点“萌萌哒”。社交媒体上,“龙的传人”纷纷晒出合影,“祥云眉毛爱心鼻,流水龙须高颅顶”的豫园龙火速出圈。

      参与此次豫园灯会设计、制作的“守白艺术·忆想天开”团队负责人、90后海派剪纸传承人李诗忆说:“每一代人都有着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这种潜藏在基因中的对于自身文化根源的追寻不会停止。我们要做的,就是为非遗艺术、传统文化注入现代审美,结合时代创新,让其融入当下生活。”

      颠覆刻板印象

      在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的中国龙中,豫园商城晏海阁前的“赤龙遂愿”颇具挑战。这组高9.5米、宽10米的巨型龙灯,龙姿威仪、气宇轩昂,龙尾甚至“扫”到了另外一栋建筑上。为呈现最佳效果,团队结合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并于现场拼接完成。为突出其独特的神韵,在设计上,特意将龙眼放大,并采用亮丽的色彩进行点缀,使龙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充满活力和魅力。

      豫园新春灯会中,还有四条神龙分别镇守四大门头。他们有的以龙头灯彩的特写亮相,你抬起头就能看到龙牙、龙须;有的盘旋于柱,真正“神龙见首不见尾”。李诗忆说:“我们不想让年轻人看到的龙还是原先的刻板印象。”

      还原山海秘境

      除了形态各异的龙,黄金广场前那片“海市蜃楼”也让人流连忘返。这一海底秘境光设计稿就改了不下15遍,既要展现海底世界的光怪陆离,又要突出秘境的奇幻缥缈。

      步入如今的“海市蜃楼”,只见空灵仙山倒悬,珠玕之树丛生,身边象征福禄寿三神的仙鱼游哉摇曳。倒置的仙山顶部铺设镜面,游客抬头看到的是灯光作用下波光粼粼的海面,倒映着海底各色海洋生物,人们游览其中就像一次奇妙的海洋探险。

      倒置的仙山头重脚轻,缥缈的云雾追求氛围感又要支撑体“隐形”,制作起来大为不易。李诗忆带领团队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工厂,寻找专业人士测算不同弯曲钢管的承重。他们不断修改、测试,再修改、再测试,最终在梦和现实中找到平衡点。李诗忆说:“美好的事物叫人心生向往,做起来虽然难一点,但有挑战才有趣味。”

      非遗融入生活

      此次豫园新春灯会中还有许多奇幻瑰丽的灯组设计。驻守在文昌街出口的龙角耳机,只要站在适当的距离按下快门,它就能稳稳戴在你的头上;浑身都是触角的绵羊海蛞蝓,需要最新的5D打印技术才能制作。

      “守白艺术”创始人、海派艺术家李守白说:“需要用匠心引导大家去欣赏、去体验、去感受经过提炼的东方美学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才有助于人们更直观、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

      而身为年轻的非遗传承人的李诗忆则表示:“只要聚焦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能将非遗转化为可参与的生活、可沉浸的空间、可共情的故事、可感知的艺术。我们愿意化身为时代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向世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派美学,助力讲好上海故事和中国故事。”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针对俄罗斯,欧盟又出新招
    下一篇:纪委点名曝光,他们在工作日早上酒驾被查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