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来源:环球人物 作者:冯群星 时间:2023-12-28 点击:
·1945年,毛主席赴重庆谈判前,在延安机场向欢送的军民挥帽告别。
 
“蒋介石称主席为匪,不知道主席称他什么?”
 
作者:冯群星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三下广州,在国民党担任要职。在这里,他遇见了一个年轻的国民党新贵,虽然也来自乡间,但是异常自负,野心勃勃地想要掌握中国的命运。此人就是蒋介石。
 
      在很长一个时期,国共两党既有斗争,又有合作。与蒋介石等人斗争时,毛主席打打谈谈、挥洒自如,留下“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精辟论断。
 
      面对追求和平、民主的国民党人,毛主席又用广阔胸怀与超凡魅力,为中国革命、建设汇聚了巨大力量。
“围剿”与反“围剿”

      蒋介石生性多疑。和毛泽东相识时,他表面上热烈称颂国共合作,私下里却在日记中写道:“革命实权非可落于外人之手。”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说共产党人要劫持他离开广东,借此实行戒严,监视和软禁大批共产党员。
 
      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蒋介石的反革命面目,主张强硬反击。“我们示弱,他就得步进步,我们强硬,他就缩回去。”
 
      这是毛泽东平生头一回跟蒋介石对抗。此后,毛泽东离开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投身农民运动。
 
      蒋介石则步步高升。1927年4月12日,在国民党站稳脚跟的他下令“清党”,大批逮捕、枪杀中共党员,即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血的代价让毛泽东越发坚定:“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秋收起义后,他带着队伍上了井冈山,走上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道路。
 
      “蒋介石发动5次‘围剿’,就是要消灭共产党。”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天石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起初,蒋介石对井冈山上的红军不屑一顾,称之为“朱毛股匪”,乐观地认为“赣匪不足平矣”。前三次“围剿”均以失败告终后,他终于意识到共产党的力量不可小觑,在日记中写下:“余细思之,如欲剿灭赤匪,绝非一朝一夕之间所能成功……”
 
      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1935年1月,在红军生死攸关的时刻,遵义会议召开,在事实上确立了毛主席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蒋介石飞到重庆亲自指挥对中央红军的“追剿”,但毛主席带领红军四渡赤水,历时53天纵横往还于崇山峻岭。他指挥红军能打则打,不能打则走,忽南忽北,声东击西,甩开了敌人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转为战略主动。
 
·《二渡赤水——毛主席在长征途中》油画,从左至右依次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后,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扣留了来西安督促“剿共”的蒋介石,逼迫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消息传来,要求“审蒋”者不在少数。美国记者斯诺的夫人记录:“从1927年‘四一二’以来,蒋介石欠我们的血债高如山积,现在是清算这笔血债的时候了,必须把蒋带到保安由全国人民来公审。”
 
      毛主席也曾考虑“审蒋”“罢蒋”,但最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明确提出争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主张。
 
      在红军大学的报告会上,有人提问:蒋介石毫无信义,放了他,他会抗日吗?毛主席指出:“这就要全国人民进一步努力,逼迫蒋介石执行。世界上很多事情不可能都是顺利的,都要有一定的压力才能成功。”
 
      国共两党由此建立起统一战线,国民党对共产党由剿灭转为联合,共产党也由逼蒋抗日改为联蒋抗日。
和谈与较量
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10天之内连发3封电报,邀请毛主席去重庆“共定大计”。
 
      “此时,国共矛盾又凸显出来。蒋介石有一个很天真的设想,让共产党放弃革命根据地和军权。他显然低估了毛主席。”杨天石说。
 
      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后决定:应该去。他对即将去解放区前线的同志说:“蒋介石这个人我们是了解的。你们在前方打得好,我就安全一些,打得不好,我就危险一些。”
 
      面对面“较量”43天的重庆谈判,堪称毛蒋关系史上的一个高潮。带着累积20多年的“恩恩怨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站在了一起。
 
·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前右)与蒋介石(前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前左)等一起合影。
 
      当时担任毛主席副官的蒋泽民回忆:“无论谈判多么紧张,斗争多么尖锐,争执多么激烈,毛主席的表情是平静的,举止是从容的,讲话时的语调也都是温和的。”
 
      除主持谈判外,毛主席还同国民党内的各派人物进行了广泛接触,包括一向反共的陈立夫、戴季陶等人。
 
      有一次,毛主席正好在小路上同蒋介石相遇。听毛主席说去见了戴季陶,蒋介石先是一怔,然后说:“好,见见好,见见好。”
 
      有些顽固反共的人指责:共产党“不要另起炉灶”。毛主席答:“‘不要另起炉灶’的话我很赞成,但是蒋介石得要管饭,他不管我们的饭,我不另起炉灶怎么办?”
 
      “蒋介石日记显示,重庆谈判期间他一度想要扣留、‘审治’毛主席,‘根绝共匪’,又怕国内外‘再起纷扰’,最终‘不敢稍有孟浪’。”杨天石对环球人物记者说,“经过重庆的接触,蒋介石意识到共产党的这位领袖不好对付。他的日记有云:‘共毛态度鬼怪,阴阳叵测,硬软不定,绵里藏针。’”
 
      毛主席飞离重庆两天后,蒋介石又写道:“……彼虽罪恶昭著而又明知其必乘机叛乱,将为统一之大碍,但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
 
      “蒋介石仍然自负得很,相信在今后的较量中,他可以战胜毛主席。”杨天石说,蒋介石一生做过许多错误判断,最大的误判可能就是这次。“历史证明,蒋介石的‘一握’根本无法控制毛主席。”

 
·1947年,国民党军进犯延安,毛主席带队撤离。

“化敌为友”

国民党要员中,也有一些爱国将领与毛主席“化敌为友”。
 
      傅作义是国民党中与毛主席结缘较早的人之一。抗战时期,毛主席数次致信傅作义,高度评价他率部英勇抵御外侮的功绩,并与其商讨抗战事宜。
 
      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奉国民党为“正统”,与中国共产党交恶。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北平、天津、塘沽被分割包围,傅作义成了笼中之鸟。毛主席考虑保护北平这一历史文化名城,不再计较与傅作义的昔日恩怨。
 
      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八项条件,率领华北50余万国民党官兵起义,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部队官兵在朝阳门列队迎接解放军。
 
      2月22日,傅作义来到西柏坡,与毛主席会面。
 
      毛主席握着傅作义的手说:“过去我们在战场见面,清清楚楚,今天我们是姑舅亲戚,难舍难分。蒋介石一辈子耍码头,最后还是你把他甩掉了。”
 
      谈到对傅作义部原有人员的政策时,毛主席说,要把被俘人员都放回去,令傅作义十分诧异。
 
      毛主席解释道:“国民党不是一贯宣传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妻吗?他们到了绥远,可以现身说法,共产党对他们一不搜腰包,二不侮辱人格;可以帮助在绥远的人学习学习,提高认识嘛。这些人我们以后还要用哩!”
 
      最后,毛主席问:“傅将军,你愿意做什么工作?”
 
      傅作义答道:“我想,我不能在军队里工作了,最好让我回到河套一带去做点水利建设方面的工作。”
 
      毛主席说:“你对水利工作感兴趣吗?那河套水利工作面太小了,将来你可以当水利部长嘛,那不是更能发挥作用吗?”
 
      傅作义胸中的苦闷彻底冰消雪融。他的谈判代表邓宝珊说:“不知毛主席用什么方法,一席话居然说得宜生(傅作义的字)像换了一个人!”
 
      张治中、程潜、陈明仁……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有类似经历的起义将领均被安排要职。毛主席与他们交心交情,建立了深厚友谊。
 
      傅作义则在水利部部长的职务上干了23年。有一年,毛主席在中南海设宴,为傅作义庆祝生日。傅作义万万没有想到,毛主席会留心到他的生日。回去的路上,他由衷地对同行者说:“毛主席真细心,真伟大,令人钦敬之至。”
 
·1955年,毛主席(左)授予傅作义(右)一级解放勋章。

使所有的人都有出路
      1949年10月24日,毛主席谈到起义部队的团结改造问题及同非党人士的长期合作问题,语重心长地说:“国民党的一千万党、政、军人员我们也要包起来,包括绥远的在内,特务也要管好,使所有的人都有出路。”
 
      这一千万国民党党、政、军人员里,最受关注的就是国民党战争罪犯。
 
      原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被俘后,本以为自己会像被俘的共产党人那样,不投降便遭到杀害,可左等右等,也没等到有人来问“投不投降”。
 
      尤其让他意外的是,管理所要求战犯写交代材料,不仅是反共罪行,做过的大事都要写。杜聿明曾率部与日军殊死搏斗,取得昆仑关大捷。他觉得这是“国民党做的”,不用写,可管理所领导告诉他,抗日是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国民党抗日也是爱国行为,要他一定认真写出来。
 
      “想不到共产党人做事这么公正。”“宁死不投降”的杜聿明,思想渐渐有了变化。
 
      1959年,新中国迎来成立10周年纪念。毛主席以此为契机,提议赦免一批“已经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犯和普通刑事罪犯”,从而更有力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杜聿明是首批获得特赦的战犯之一。
 
·杜聿明(左二)与其他特赦人员在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室。
 
      有一年夏天,同样获得特赦的原国民党军统人员沈醉带着分别多年的女儿沈美娟去见杜聿明。
 
      沈美娟在学校学习过《毛主席选集》,她一看到这位在《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中出现过的人物,便直率地说:“杜伯伯,你最不听毛主席的话了,他让你投降你不投降……”
 
      沈醉立即加以阻止。杜聿明不怒反笑,对沈美娟说:“我过去的确是最不听毛主席的话了,可是现在我是最听毛主席的话了。”
 
      即使对蒋介石,毛主席在人生最后的岁月里,也超然地称呼他为“老朋友”。
 
      1972年2月21日,毛主席在中美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中说:“我们共同的老朋友,就是说蒋介石委员长,他不赞成。他说我们是‘共匪’,彼此叫匪,互相对骂。”
 
      尼克松问道:“蒋介石称主席为匪,不知道主席称他什么?”
 
      毛主席哈哈大笑,周恩来总理代答:“一般地说,我们叫他们‘蒋帮’。有时在报上我们叫他匪,他反过来也叫我们匪。”
  
      毛主席接着说:“其实,我们跟他作朋友的时间比你们跟他作朋友的时间长得多。”
 
      1975年4月,蒋介石在台湾去世。消息传来,毛主席平静地表示他知道了。此后几个月,毛主席同来中国访问的外国客人谈话时,几乎每次都要提到蒋介石,表达了对最终解决台湾问题的深切关心。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青年毛泽东徒步900余里,是为了……
    下一篇:抗美援朝中毛泽东如何“调兵遣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