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岗工人到成功作家

来源: 一壁残阳 作者:陈 小 勤 时间:2023-11-14 点击:
  
  翻开《红土地上的思念》知青老师名录这一页,我看到了一连串熟悉的名字:杨立信、蔡丽贞、林宠惠、欧晓红、林爱群、邹蝉、周群、陈瑞首、韦惠明、苏丽萍、关海峰、朱奉仪、林琼珍、曾前锋、骆瑞全、欧阳生、石民保……他们都是当年在农场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过我的知青老师。
  这些知青老师不仅年轻有朝气,而且有很好的文化素养。在他们的辛勤培育下,从小学到高中,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本以为我会很顺利地考上大学,没想到临近高考的时候,受到一些不该有的干扰,无法专心复习,导致高考落榜。
  考不上大学,我只好回到农场。当时是80年代初,到农场下乡的知青几乎都回城了。我拿起他们放下的镰刀和锄头,开始了我的农工生涯。种甘蔗、大培土、积肥、除草……当年知青吃过的苦和受过的罪,我全尝遍了!我不甘心就这样向命运低头。我告诉自己,要抗争要奋发,才会有出路。  
  我在农场整整干了5年。在这5年里,我一边干着繁重的体力活,一边自学大学中文系的课程和电影创作,还参加武汉大学中文系的速记函授。函授结业后,我被武汉一所速记文秘学院录取。就这样,我离开了农场,来到了武汉。
  在武汉那几年,我除了认真学习学校规定的课程,还读了很多以前在农场没有机会读到的文学作品,也接触了很多文学爱好者。这些文学爱好者很大一部分都是回城知青。当时这些回城知青都在写他们上山下乡的故事。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想写写我们雷州半岛的知青。于是我就开始了长篇小说《那片红土地》的创作。
  到过武汉的人都知道,那里的夏天就像火炉一样;而那里的冬天,冻起来简直冻彻心扉。每到冬天,我的双手和双脚就会长满冻疮,痛痒难忍。但我还是没有放弃,咬着牙,忍着痛痒,每天写不到1000字,决不停笔。快到毕业的时候,《那片红土地》的初稿已完成。
  我在这部小说的序言有一段话这样写道:知青是共和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代人,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了他们的激情,他们的努力,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勇敢,他们的顽强和他们的执着。他们在自己人生最旺盛、精力最充沛、感情最纯真的时候和我们在一起,把他们最美好的青春和最纯真的感情献给了故乡那片红土地。他们在那片红土地上留下的不仅仅是青春的脚印,还刻下了一种圣洁的、伟大的、不可亵渎的精神。他们对共和国作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他们是崇高的、伟大的、可爱的。
  1988年夏,我离开了武汉。同年秋,我来到了珠海特区,开始了艰辛的职场打拼。我先后在外企、港澳台资企业和国企做过仓库管理员、报关员和文秘等工作,还到幼儿园做过老师,到博物馆做过讲解员。
  由于丈夫是一名海防军人,我当时住在部队大院里。那时,我接触最多的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军嫂。这些军嫂为了能让丈夫安心部队工作,她们在家辛勤地操持家务,默默地牺牲着,默默地奉献着。从这些军嫂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妇女温柔善良、吃苦耐劳和坚强不屈的美好品德。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她们的感人故事,领略她们的独特风采,学习她们的奉献精神,我决定写一部军嫂题材的长篇小说,书名就叫《军嫂》。
  听说我要写《军嫂》,军嫂们把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告诉了我。这些军嫂的感人故事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坚实框架,她们的坚韧、顽强和奉献精神,则铸就了这部小说的灵魂。
  为了能更多更深地了解部队生活,把这部小说写好,我不怕晕船、吐船,多次坐登陆艇上海岛部队。每天早上,我和官兵们一起用咸菜就馒头,中餐和晚餐几乎都是吃罐头,很少能吃到新鲜的鱼肉和蔬菜。遇上台风天,供给船来不了,连队断了粮,就到山上摘野果、挖野菜来充饥。通过和官兵们一起生活,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们的艰辛和不易,更深深地被他们“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高尚情操和奉献精神所感动。他们很多感人的生活片段,都是我写这部小说的很好素材。
  创作一部长篇小说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丈夫常年在海岛驻守,很少回家,我要在职场打拼,又要操持家务,每天都忙得团团转。所以常常要熬夜,节假日也不休息,才有时间写作。当《军嫂》刚写到前面几章时,上天又跟我开了个残忍的玩笑——我从国企下岗了。
  当时从国企下岗的工人成千上万,很多下岗工人找不到工作,只好到街边摆摊。有同事让我也和他们一起去摆摊,被我婉言谢绝了。因为《军嫂》还没写完,我必须完成。 
  《军嫂》写到一半的时候,丈夫建议我先出版长篇小说《那片红土地》。于是我拿出初稿准备修改。没想到因为受潮(当时我住的是平房,稿子放在床底下一个纸箱里),上面的字迹全都模糊不清了!我心疼得哭了一个晚上。待心情平静下来,我决心从头再来。
  大概花了几年的时间,这部长篇小说又重新写了出来。修改几遍后,我决定出书。听说我要出书,有个作家觉得不可思议,劝我不要做白日梦。
  为了证明我出书不是在做白日梦,我参加了《读者》杂志创刊25周年征文比赛。在来自世界各地读者应征稿件13000多份里,选出100篇征文收录进《读者》征文选,其中一篇就是我的。这对我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于是我信心满满地把《那片红土地》寄到中国言实出版社。这本书公开出版后,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有信心了。接着,我又马不停蹄地继续长篇小说《军嫂》的创作。由于常常熬夜,睡眠不足,我晕倒过好几次。有一次在路上晕倒,还摔得满脸是血。即便这样,我还是没有停下来。有朋友问我,是什么力量使得你能如此执着地坚持下去?我的回答是:信念。
  当我怀着坚定的信念把这部小说写到最后几章,眼看就要完稿时,丈夫突然中风,住进了医院。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白天要到医院照顾他,晚上回到家还要继续写《军嫂》。那些天天气特别的冷,可我却没有回到床上睡过一个暖和的觉。写累了,就在沙发上眯一小会,然后起来接着写。有时写着写着,颈椎病犯了,突然就晕了过去。等醒过来,用冷水洗把脸,又继续写。
  就这样,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我终于在2014年3月24日(编辑限我最后的交稿时间)完成了这部4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的创作。我们的老首长,原珠海警备区副司令员邹金凤先生,不仅为这本书悉心校对,还亲自作序。
  《军嫂》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开出版后,在部队和老兵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部队的干部战士和军嫂看了这本书,都说很真实很感人。有个军嫂对我说:“看了《军嫂》,我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的部队大院。那时的点点滴滴,那时的甜酸苦辣,又慢慢涌上心头……”很多企业家看了这本书,认识到国防事业对国家的重要性,开始自觉自愿地给部队捐钱捐物,支持部队建设。我觉得这种国防意识的加强,就是很好的社会效应。当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所以会影响整整一代人,我想不仅仅是她的艺术价值,更是她的精神价值。
  《那片红土地》和《军嫂》出版以后,很多朋友都劝我不要再写长篇了,说写长篇太辛苦了,得不偿失。我没有听劝,又开始另一部长篇的创作。这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写的是一个老兵坚守海岛30年的感人故事,书名叫《坚守》。这本书由团结出版社公开出版后,同样在部队和老兵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几十年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受到什么挫折,也无论多苦多累,我始终没有放弃写作。由于我的坚持,我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获得过一些荣誉。2014年,我荣获珠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21年,获得爱国拥军优秀奖。有个曾经嘲讽过我的同事对我说:“没想到你一下岗工人也有成功的一天。”
  成功是生活给予我的军功章。这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知青老师的一半。如果没有知青老师当年对我的悉心培养,我不可能从一个农工成为一个作家,更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感谢老师!感谢生活!  
  谢谢知青老师的无私奉献!


(作者 陈小勤为 广东农垦湛江垦区前进农场回场知青)

编辑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雪中,颤抖的小红帽
    下一篇:西部没有温柔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