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果园的日子里—— 忆“知青”上山下乡生活之三
来源:龚洪飞 作者:龚洪飞 时间:2023-10-15 点击:
这年春天,我和北京“知青”李忠庆被安排到连队的果园去干活。
同住一个宿舍的“知青”知道后,都说这下可好了,你俩不用下大地干活了,到果园干活等于去“养老院”享清福了。让他们羡慕了好一阵子,我和忠庆心里也都美滋滋的!
(一)百岁古榆树
501连的果园是五营唯一的果园。
果园在501连生活区的北边,果园的东面是501连通往502连去的土路,果园的北边有一个小岗坡。上面长着一棵拥有百岁树龄的古榆树【注1】,这棵百年神树位于银浪牧场的一个至高点。老人们说在几十里开外的萨尔图也能看到它。百年神树是一棵具有神奇传说的古树,当年在抗日战争时期,它多次解救抗日义士,为抗日义士指引方向,据说当年一股日军400多人在这里包围了12名抗日义士,当时这里是一片芦苇荡,那日正赶上大雾天气,根本辨不清方向,抗日义士完全被敌人包围了,眼看就要被敌人发现,这时候12名义士们走到了百年神树跟前,发现在百年神树的周围一点雾气都没有,于是义士爬上树,在树上很清晰的能看到敌人的方位,但敌人却看不到他们,就是这样,抗日义士依靠着百年神树的庇佑,顺利的躲过了敌人的围捕。
同住一个宿舍的“知青”知道后,都说这下可好了,你俩不用下大地干活了,到果园干活等于去“养老院”享清福了。让他们羡慕了好一阵子,我和忠庆心里也都美滋滋的!
(一)百岁古榆树
501连的果园是五营唯一的果园。
果园在501连生活区的北边,果园的东面是501连通往502连去的土路,果园的北边有一个小岗坡。上面长着一棵拥有百岁树龄的古榆树【注1】,这棵百年神树位于银浪牧场的一个至高点。老人们说在几十里开外的萨尔图也能看到它。百年神树是一棵具有神奇传说的古树,当年在抗日战争时期,它多次解救抗日义士,为抗日义士指引方向,据说当年一股日军400多人在这里包围了12名抗日义士,当时这里是一片芦苇荡,那日正赶上大雾天气,根本辨不清方向,抗日义士完全被敌人包围了,眼看就要被敌人发现,这时候12名义士们走到了百年神树跟前,发现在百年神树的周围一点雾气都没有,于是义士爬上树,在树上很清晰的能看到敌人的方位,但敌人却看不到他们,就是这样,抗日义士依靠着百年神树的庇佑,顺利的躲过了敌人的围捕。
现在这颗神树的还有很多版本的传说,像大庆地区已经基本上看不到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榆树了,这颗榆树虽已超百年,但仍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周边的百姓经常到神树这里祈拜,求个好兆头。小岗坡上还散落着几座破烂不堪的土坟,胆子大的“知青”用锄头在这里扒出过骨头(不知道是什么骨头)。反正,路过那个小岗坡总会让人产生一种奇异和敬畏的感觉!
(二)果园的活计
果园面积很大,果园的四周围都是树趟子(防风林),里面种有几百棵沙果树(沙果也称为花红果或海棠果),还有好几棵樱桃树。果园里面有二间土屋,一间是用来当仓库的,堆放工具和箩筐,另一间有火炕可以住人和休息用。果园还配备了一匹马和一挂马车。
果园原来有五个人,老唐头(果园的领导)和老张头,老职工陈万成和另外一个当地女职工,还有一个佳木斯的女“知青”,加上我们俩,果园就变成7个人,可谓兵强马壮了。
我们到果园后,老唐头给我们分配了所要干的活。先是给果树追肥,活儿很简单,到果园西面的大粪堆,用马车去拉发酵后的马粪和羊粪,将肥料拉回来后,在每株果树的根部撒上一些肥料即可。给果树追完肥后,过了几天,就要给果树浇水。我们先到生活区的水井里,一桶一桶的把水摇上来,倒在马车上用帆布做的大水袋里,拉回来给果树逐棵浇水。有时候生活区的水井里水被打干了,就到西马号的水井去打水。草原的春天,水还是蛮珍贵的,为了充分利用水,我们先在果树周围培上一圈土,使水能集中浇在根部而不淌到外面去,同时也防止原来给果树施的肥料留失。
在果园干活,给果树剪枝,是一项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活。
剪枝时,老唐头会手把手地教我们,他对我们说:剪枝一般除了剪去一些枯枝外,那些树枝是应该剪掉,那些树枝是应该剪掉一半,都很有讲究的。他还告诉我们:首先,要剪去顶枝,使树形成为伞形,让果树能长出更多的(旁)枝,可以有更多的机会结出更多的果实;其次,有的枝杈要剪去,防止果树有过多的新枝吸收过多的营养,当果树结出果后,只有保持疏密合理的树枝,有利光照,有助于果实的丰硕。我们也很佩服老唐头,他不但自己会动手,还能说出一通简单易懂的道理。通过实践,我们学到了在城市里学不到的剪枝技术,当然,这些东西以后再也没有派上用场!
草原的春天是风沙肆虐的季节。尤其是到了下午,那沙尘暴刮起来时,天空变得昏天黑地的,呼天号地的风沙呼啸而来,隔一米开外,只见风沙,不见其他。这时候,人如果在室外,狂风裹着沙粒会直往你的嘴、鼻和脖子里灌,那沙粒打在人的脸上,疼得像似被刀割一般。我们遇到这样的天气,大家就在果园的土屋里剥蔴(秋天要把新鲜的蔴杆放在水里浸泡一直到沤烂后凉干,把皮剥下来就是麻绳的原材料)。有时候,我们一边剥蔴,一边心里嘀咕:这个老唐头也太苛了,这点时间也不让我们歇歇!但是,仔细一想,我们要比在大地干活的和放羊的要强多了,他们在草甸子或大地里,被风沙刮得不知道怎么打转呢?想到这里,手上剥蔴的速度也加快了。
(三)守园值夜
时间过得很快,春天的果树开花以后,转眼就到了夏天果树结果的日子。为了防止有人晚上来果园偷摘沙果,我们白天干活,夜里就要到果园值班。
晚上值班,一般都是两个人一班。我和老唐头(从山东梁山移民到东北的)一起值班时,我们最多的话题是关于山东水泊梁山的事情。天黑以后,俩个人要出去围着果园转上几圈,老唐头手里总是拿着一根三节棍,他小心翼翼地,好像总在防备有人会突然袭击似的。有一次,我和老唐头开着玩笑说:“唐大爷,你这个三节棍是怎么撒拨的,能不能弄几下看看啊?”老唐头笑着回答我说:“山东梁山人都会点拳脚,我这根三节棍像你这么四、五个小伙子是近不了身的!”因为我看过《水浒传》的书,知道水泊梁山好汉的厉害,听了老唐头的话后我直咋舌头,就信以为真了,以后我再也不敢向老唐头提起三节棍的事。但是,也从来没有看见他是怎么使用这根三节棍的!
老张头长得很清瘦,他和老唐头是两种完全不同性格的人。老张头的衣服总是穿戴得整整齐齐的,干净得一尘不染,平时话语不多,走起路来和干活都是慢悠悠的。据说,老张头在年轻时候入过什么“教”......。他和老伴住在家属区外的一个小山坡上,也没有子女,老俩口就这么互相依靠,无声无息地过着平淡的日子。老张头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性格比较孤僻,但是,你真的和他交谈、接触过的话,其实,老张头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我和老张头值班时,我们最多的话题是关于沙果的一些知识,他告诉我,花红果和海棠果虽然都是沙果,但还是有区别的。并告诉我,在同样一棵果树上,什么颜色的果子味道很涩?什么颜色的果子好吃?我和老张头巡夜时,他只是揣着个电棒,其他什么东西也不拿,他总是认为不会有人来偷沙果的。老张头每天到果园的第一件事,他就先把火炕烧热了,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到很奇怪,就问张大爷天气又不冷,为什么要把炕烧这么热?他告诉我,千万不能睡凉炕,土炕的潮气大,哪怕是夏天睡凉炕也不行,你们年轻人不知道,睡凉炕以后会落下病的,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上了年纪病发作了那就晚了。我牢牢记住了老张头的话,千万不能睡凉炕,以后再也不敢睡凉炕了!
果园的日子是平静的,我们虽然天天巡夜,但是夜夜无事。只是每次巡夜到果园北边的小岗坡,因为坡上散落着几座破败的土坟,所以,每次到那里时,总让人感觉到背脊一阵一阵的发怵,其实,也是自己吓唬自己,后来,就故意不去那儿了。直到果实成熟,老张头所说的“不会有人来偷沙果的”预言,成为了事实,整个夏天,我们从来也没有抓到过“偷”沙果的人。有时候,有些人来果园,我们心里也清楚,到果园来的人,就是特地奔着吃沙果而来的,我们就去摘一些沙果让他们尝尝。其实,这也是一种策略,他们吃过了,就不会偷着来摘沙果了。几十年后,在一次知青回访银浪牧场时,哈尔滨女知青小商调侃地告诉我:她们曾经在半夜到果园去偷过沙果,但是,她们偷的沙果不好吃非常涩嘴。
沙果成熟后,我们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倒吃了许多沙果,我们先把成熟的樱桃吃(樱桃比沙果好吃)掉,再挑熟透了且味道好的沙果吃(我们最清楚哪些果树上沙果好吃)。有时候,大清早醒来肚子饿了,就摘点熟透的沙果,在果园啃完了才回宿舍。我们也很有知足感,在艰苦的下乡岁月里,果园的那些日子,可以称得上是胜似神仙的日子了......!
当年,老唐头还在果园的二间土屋前,种了一片罂粟,罂粟的花朵是相当漂亮的。开始,我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后来,老唐头告诉我们这就是“大烟”花,说是营部卫生所叫种的,卫生所要用这个东西做药。我想起来,中国历史上有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但是,眼前这么漂亮的罂粟花,与被林则徐一把火烧掉的“大烟”,怎么也挂不上钩?老唐头还告诉我们,罂粟开完花后会长出一个球,球里面白色的汁液就能熬成“大烟”膏了。有一次,李忠庆不知是肚子还是胃痛,老唐头给了他二个晒干的罂粟壳,小李回宿舍后用搪瓷茶杯熬了一杯水,喝下去后就好了。大家都议论纷纷地说这东西真的了不得,怎么比吃药还要灵吖?
(四)阅读书籍
在果园干活,比大地里的农活是轻松得多了,空闲的时间也相对多一些。空闲下来时,为了打发时间,我就找些书来阅读。在这些日子里,我是囫囵吞枣地读完了父亲从上海给我邮来的《马克思选集》。虽然把“选集”读完了,但是,对著作的深刻含义,是不能完全理解的,有点似懂非懂或不懂装懂,更多的是一知半解或是一点不懂,但是,不管怎么说,作为“知识青年”的我,能够顺应历史的潮流,在“广阔天地”里,我能自觉不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这种求知欲望与自学精神,到任何时候都值得肯定和提倡的,现在这套《马克思选集》乃整齐地摆放在我的书架上,成为我对一段历史的永久记忆......!
另外,我还到仓库保管员老马(当年501连党支部委员)家借书看。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一个普通的仓库保管员,家里竟有好几箱书。我向他借了《三国演义》等,当时被认为是封、资、修的书藉,如饥似渴的读起来。尤其是《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我总感觉《三国演义》的开卷白写得真好,读来能让人拍手叫绝。“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其中的涵义,让人久久玩味。我在看这些书的时候,当然是偷偷摸摸的,一是不能让书的主人难堪;二是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当年,连队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有几个女“知青”,就是因为看了一些所谓封、资、修的书,不知道是被谁告发了,她们就被作为阶级斗争新动向,成为受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典型,领导在全连大会上狠狠地批评一通......!?
乌呼!当年的“知识青年”本来就没有读多少书,在求知欲旺的青葱岁月里,自己想学习一点东西,她们看了几本书,而招受如此“厚礼”?今天想来是多么的可叹!当年的“知识青年”是多么的可悲!
(五)后记
这一年,收完果子后,果园就没有什么活干了,我和北京“知青”忠庆 相继都离开了果园,在下乡的年代里,我再也没有去过果园。
2012年,在“上海知青返第二故乡——银浪牧场回访”活动中,我又一次来到了501连的果园。在赵老师的精心打理下,果园已经华丽变身,取名为“金地果园”,成为集观光、采摘、餐饮一体的现代化农家果园,也是大庆市区人经常光顾的休闲胜地之一。
【注1】关于银浪百年大榆树的传说,是由大庆市银浪牧场有限公司董事长、经理孔令辉先生提供,特别鸣谢!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