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的秀场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武雨晴/盛嘉蕾/李楚悦 时间:2023-09-06 点击:
瑞驰国际银发模特大赛比赛现场。 主办方供图
■本报实习生 武雨晴 盛嘉蕾 记者 李楚悦
144号佳丽要登场了。
一个高挑的身影出现在秀场上。身高169厘米的陈昭秀步子迈得极其郑重,行至秀场的最前端,她站定摆出造型,姿态雍容。
陈昭秀今年60岁,她参加的瑞驰国际银发模特大赛是一场“假得很真”的旅游项目。搭建在横店影视城的秦王宫景区里的菱形舞台长达数十米,配备了专业的灯光、音响、LED屏,台下还有导演和评委嘉宾。
最重要的是,这个秀场拥有无比认真的参赛选手——上百位年届六旬的女性腾出时间苦练走秀,自费准备参赛服装,花费数千元参加这场更接近游戏的比赛。
你可以叫她们“阿姨”,但她们更愿意被称为“姐姐”。
人应该如何优雅地老去?这群60岁的姐姐花了很多心思。
难得的机会
秦王宫景区内,四海归一宫殿门口横着搭起了T台,表演前的准备正紧锣密鼓。
盛夏时分,室外气温飙升至35℃,汗水让换装变得异常艰难。“你快点帮我把这个衣服脱下来,马上就要轮到我,快来不及了,还要搞头饰,快点快点!”后台充斥着焦急的求助声。
陈昭秀所在的赛道是星空主题。礼服有两条毯子般厚重的广袖,汗水顺着她的手臂滴下来,衣服湿哒哒地黏在胳膊上。
看到同伴走进后台,陈昭秀一把拉住:“快点把手伸进去,帮我拉一下。”衣服被抖了一抖,总算没耽误正常迈步,她松了一口气。
其实,在到达横店之前,陈昭秀已经提前准备了好几天。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她在出发前细心安排好了父母这几天的生活起居,但依然有些手忙脚乱。
“女儿啊,空调好像坏了,开不开了,你快过来看看。”比赛前一天,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前往高铁站的陈昭秀接到了母亲的电话。
她立马骑上自行车,顶着烈日赶往父母家。一看才知道,原来是母亲不小心碰到了遥控器的定时键,空调运行了一段时间便自动关闭了,并不是坏了。
“吓得我心里咯噔一下,如果要修空调的话我肯定赶不上比赛了。”陈昭秀苦笑着说。
陈昭秀简单叮嘱几句,便马不停蹄地赶往虹桥火车站,在发车前的最后时刻上了高铁。
“机会难得。”这是参赛姐姐们的共识。
来到横店的大多数姐姐,都和陈昭秀一样,需要在安顿好大家庭、小家庭后,才能挤出一小块时间给自己。绝大部分时间里,她们是女儿、母亲、妻子,也是外婆、奶奶。
“这次的活动我真的很想来,但是最近出来得太多,女婿有意见了。”比赛之前,有姐姐给方圆发来消息。
方圆是瑞驰时尚俱乐部的合伙人之一,也是姐姐们的培训老师。
相比师生关系,方圆和姐姐们之间有时更像家人。她细心照顾每一位阿姨的感受,有姐姐曾跟她说“我自己的小孩对我都没有这么好过”。方圆觉得很受触动,“之前我也有点担心搞不定,但她们的热情让我觉得这些担心是多余的。”
方圆的培训班周四下午2点到4点开课,有人会12点带着干粮过来,提前练习,上课结束之后再加练。她被这种热情打动,想帮她们做得更好。
方圆记得,有位姐姐一直很喜欢唱唱跳跳,但她的爸爸严肃保守,年轻时从未实现过自己的梦想。来培训班面试时,姐姐开心地同方圆讲:“现在我爸爸90多岁,终于管不了我,我想干嘛就干嘛。”
在教姐姐们走秀之前,方圆是职业模特秀场的导演,相比于以前的工作,她更喜欢现在的感觉。对于职业模特来说,走秀就是一份工作,但对于姐姐们来说,则是纯粹的热爱。
“有时候我加班到晚上8点,关灯准备走的时候,还能看到有人在教室里努力练习。”方圆说,“那时候你就会觉得,带着这帮姐姐们走秀,可比带职业模特有劲多了。”
除了自己开的培训班,方圆也是老年大学模特队的老师。老年大学的课程更接近公益性质,因此异常火爆,每学期选课,常常是“9点开放报名,9点02分名额满了”。
2019年,百姓网举办上海花样时尚大赛,共招募到120支老年模特队伍,实际存在数更多,全上海大概有三四百支,群体数量能达到三四万人。
不过,相对古板的站姿队形、花哨的服装,几乎是所有传统模特队展示中老年风采的方式。这不是姐姐们最想要的舞台。
为此,方圆特地为比赛设计了“one by one”(指一个接一个出场)的走秀方式。虽然费时费力,但这是阿姨所向往的——不需要抢C位,不用做陪衬,不用搞配合,一个人独享整个舞台。
“侬过来看秀。”来横店参加比赛前,姐姐们热情地邀请着家人、闺蜜来观摩,有个姐姐自己掏钱带了6个亲友过来。
六十岁的改变
赛程过半,礼服展示环节紧跟在马面裙秀后面,换装时间不到20分钟,天气原因让本不富余的时间变得更紧张。
发型已经做好,但需要换下来的衣服领口特别小,天气又热得衣服紧贴在身上脱不下来。阿姨们瞬间没了主意。
陈昭秀马上决定去前台要剪刀,“剪掉这个衣服!”工作人员无法提供剪刀,她又立刻让排在她后面的阿姨去楼下超市买把剪刀。为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里换装成功,她决定牺牲穿在身上的衣服。
“换装时两两帮助,先戴头套,再戴首饰,最后互相帮忙穿衣服”,这是陈昭秀同时安排的另一件事。事后想起,她觉得当时的自己好像又回到了职场,雷厉风行地布置起任务。
“我还是有用的嘛,能把这些安排得井井有条。”陈昭秀笑起来。她以前经常在短时间内统筹安排工作,并应对现场的突发情况。
“我是1963年出生的,属兔子。”退休前陈昭秀自己经营一家广告公司,前两年,她发现自己的大腿上长了个脂肪瘤,迅速扩大。在医院动完手术后,医生告诉她,左腿外侧的神经受损,“有人能恢复,有人不能”。
陈昭秀决定停下生意,全力投入到自己的康复训练中。家附近刚好有所老年大学,陈昭秀去报了个模特培训班,但因为疫情的缘故,线下的课程没参加几次转为线上,她每天在家对着手机卖力地练习,乐此不疲。
小时候,陈昭秀被父母送到体校锻炼,短跑、垒球、高尔夫,“运动一直很好。”更年期时,因为长期伏案工作,没时间运动,她的腰背、颈椎、膝盖活动都不再自如。“整个身体都在走下坡路,心情也是最糟的。”
工作曾经给她带来成就感,但退休之后回归平淡的日常生活,缺少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她有些怅然若失。
疫情之后,她立刻找到培训机构报名了线下课程。“也就半年时间吧,我觉得自己变化很大。”
退休之后换一种活法,是许多姐姐们的共同目标。
“新上海人”张卫平在上海生活了30年,年轻时是外企里干练的女白领,“从small potato(小人物)一点点做起,退休前做到了HR manager(人力资源经理)”。
“那个时候就是职业装比较多,也会打扮,但不太会有特别个性化的装束。”张卫平说,外企工作节奏快,每天像打仗一样,没法静下心慢慢想这些。
2020年,张卫平刚刚退休。她报名参加了一期走秀培训班,每周一次,每次练习2个小时,从此上瘾。
秀场上的另一位姐姐李丽曾是高校的教务老师,前几十年一直为家庭辗转于各个城市,跟随丈夫的步调去过德国,也在国内城市南京、上海生活过。提及人生的前半程,她觉得自己活得很“机械”,循规蹈矩,打扮朴素,从不张扬。
退休后走上秀场,是李丽第一次“为自己而活”。她像小女生一样从头学习化妆,大胆尝试颜色艳丽的服装。
方圆的模特培训班里,还有位姐姐30年前就在深圳当上了上市公司的董秘,年薪50万元。30多岁时,她回到上海结婚,之后儿子在哪上学,她就在哪附近工作,再也没有过完整的职场生活。现在,老公是世界五百强的高管,儿子在美国名企工作。
“听起来是个人人羡慕的完美家庭。”方圆说,“但这背后是一个女人二三十年不被看到的需求,她需要一个自己的舞台。”
被隐去的除了对家庭一如既往的付出,还有藏在内心的“年少时的不可得”。
来横店参赛的选手中,有位姐姐曾经有过在职业模特队的经历,但在当时,职业模特的工作因为“不够稳定”而被放弃。“如果一直走下去,说不定就成了第二个马艳丽、第二个陈娟红呢?”方圆觉得惋惜。
家庭与个人的平衡
极具节奏感的背景音乐下,姐姐们身着华服鱼贯而出。至少在这几分钟里,她们可以忘记自己是谁的女儿、谁的母亲、谁的妻子,不在乎曾是哪所学校的老师、哪个公司的职员、哪条生产线上的女工。
而大多数时候,姐姐们必须像弹簧一样松松紧紧地平衡着家庭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对子女的担心总是不能被轻易放下。即使有阿姨帮忙带孙辈,也总是不放心,要搭把手,“有时候感觉像自己生了个二胎”。
每周四上午,在长宁区老年大学的模特课程到中午12点下课,陈昭秀每次都要请半个小时假,11点半就提前离开。
每逢上课的日子,陈昭秀需要很早起床,烧好父母的午饭再去上课。她习惯把家务事放在一早,“我安排好了家里的所有事情,上课的时候就能安心一点”。有时候缺了课、有些动作不太熟悉,她会主动发微信请教老师,自己再加强练习。“平时很忙,但我又想做好走秀这件事,就肯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陈昭秀记得,有一次她报名了上海时装周的一个走秀,设计师给了一件很漂亮的白色衣服,但最终因为身材不合适换了另一件。这件事给她带来触动。
她开始注重提升形象,不断地练习步伐、减肥,希望站立时“有一个很好的曲线”。
为了尽可能完美地展示自我,模特队的训练并不轻松,但姐姐们乐意为之付出时间与汗水。
“抬脚、收脚、跟掌肩,蹬出去是一个步子。”说起训练,陈昭秀记得每一步应该注意的要点,下了课之后,她有时候会自己细细揣摩:胯要抬起来,臀大肌要用力,腿要伸直,脚跟落地时重心也要跟着移上去,脚腕也还要用力,站姿要五点一线……
每次上完课,陈昭秀脚的前掌都会在第二天早上准时肿起来,胯也会疼,需要贴膏药恢复才能不耽误下一次的训练。比赛结束,模特团的阿姨们走起路来都一瘸一拐,“很多人后脚跟的皮都磨掉了”,陈昭秀感慨道。
她并不觉得辛苦。“平时很多时候我都需要为别人着想,只有在秀场上,我只需要关注我自己。”陈昭秀觉得,走秀让自己有机会展现自己优雅的气质,散发光芒。她享受那种被关注、被欣赏的愉悦感,觉得幸福。
为了实现自己这些新的梦想,张卫平也不计代价。她每周需要往返4小时倒4班地铁去上舞蹈课。学了模特走秀之后,她花3万元买了两件纯手工缝制、刺绣的旗袍,光是等待旗袍的完工就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属于自己的时刻
“这场比赛,更像是60岁时邀请20岁时爱而不得的自己参加一场盛宴,姐姐们是在释放长久以来压抑的自我。”方圆说,即使接受过良好教育、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但她们年轻时经历过资源匮乏,那时候追求美是一件不被接受的事情。
长久以来,大家对中老年女性取悦自我的印象刻板又负面。方圆说:“你可以在景区石头、大堂浮雕甚至酒店长椅看到姐姐拍照打卡的身影。”她们身穿花花绿绿的衣服,烫着夸张的卷发,手拿丝巾在景点迎风拍照,在广场旁若无人地跳舞。但姐姐们追求美丽、展示自我的需求不应被忽视。
当时间资源与物质条件都不再成为限制,姐姐们决定按自己的心意规划自己退休后的日子。
以前,陈昭秀出门的交通工具是汽车,现在为了有更多的运动量,她开始步行、乘地铁,甚至买了辆自行车。
渐渐地,她感受到自己身体的变化。“我的人站直了,脑供血好了,头疼没有了,腰疼也好些了。”她不再依靠止疼片,走路变得轻松,身姿挺拔起来。
她觉得自己重新掌控了身体,心态也不一样了。“走秀就像一个加油站,让我有勇气和能量可以继续面对枯燥的日常生活”。
“我的脸上虽然有皱纹,但我不允许我的心上也有皱纹。”陈昭秀说,她不希望自己的形象是一个只会做家务,在家不修边幅,整天唉声叹气的怨妇。“我坚持要来走秀,因为在秀场上我是美丽又精致的,这才是真正的我。虽然我的工作不做了,但这就像我在职场上的延续,完成之后的喜悦感和价值感是一样的。”
张卫平在培训班里结识了新朋友,也有了许多新的梦想,学弹琴、学舞蹈,还想学画画。
儿子结婚后,张卫平搬到临港的酒店式公寓里居住,成功应聘上航海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每个月都要参加志愿服务。
秀场之外,李丽也开始重新做自己。她穿芭比粉色的T恤,白色的板鞋,把头发梳成长长的辫子,充满活力。
“连身高都变了”,比赛选手之一李丽笑称,“从前我老觉得个子高是负担,有些自卑。走秀之后唯恐自己太矮了,就老要往上拔。人也变得外向自信许多。”
聊起天来,她笑意盈盈,语调上扬,“以前学校里还没退休的同事们都好羡慕,哇!看你现在像变了一个人,搞得我们都想退休了。”
横店的模特大赛还没完全结束,拿到冠军奖杯的李丽就匆匆离开了。在上海,她参加的合唱队将要演出,她得赶紧回去加入彩排。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