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田单干 弱化集体经济 是当代农村各种弊端的根源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智慧小石头 时间:2023-06-17 点击:

01。分田单干好了一时,害了长远
从1982年开始,我国农村普遍地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农村改革,在当时看来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主要标志的效果是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温饱问题彻底解决。 
但是,这种实际上分田单干的农业生产方式,很快就显现出来了它的弊端: 
第一,粮食产量一猛短期增长后,基本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历年统计看,1982年分田单干时我国粮食产量是35450万吨,到1984年达到40731万吨,增长了14.89%。
但是这样一猛子的增产很快就停滞下来了,1985年我国粮食产量为37911万吨,比上年竟然下降了7.4%;从1982年~1989年这5年粮食产量是下降的;从1982~1991这十年,我国粮食产量仅增长2.3%,比集体经济时期的后十年粮产增长速度还低0.8个百分点。
第二,分田单干后,为了提高产量,大量无节制施用化肥农药,土地质量严重下降。从1990年开始,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粮食产量上去了,但土地质量严重下降,我国化肥施用平均数量为每公顷400~600公斤,比世界公认警戒红线每公顷225公斤高1.8倍。 
现在农村的年轻人都基本上外出打工了,种粮的基本上是老人了,但是粮产还能维持,主要是靠化肥农药;据《科学》杂志对2005年~2009年的化肥施用数据,每公顷耕地施用化肥量,法国是2.9公斤、英国是3公斤,美国是2.2公斤、而我国是10.3公斤,是美国的4.7倍。 
第三,分田单干后,一家一户的小农分散经济,使农业生产方式严重落后。分田单干后,由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贪图眼前利益,使土地碎片化,农业的规模化经和机械化生产难以推行,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不高,土地荒废大量存在。 
02、分田单干,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第一,分田单干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无法统一规划。农村在道路桥梁、村容村貌、房屋建设、公共设施等基本没有统一规划,乱修乱建,因此农村的面貌改变不大。 
第二,分田单干使农村与村之间难以协调沟通。水利、灌溉、道路、电力、通讯等,由于需要村与村之间衔接沟通,但一家一户农民,缺乏远见贪图眼前利益,很难协调一致。 
第三,分田单干使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十分薄弱。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给农村的改造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制约,乡容村貌脏乱差问题突出,乡村基本没有垃圾处理设施,随意倾倒垃圾现象严重。 
第四,分田单干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依赖国家。分田单干强化了小农经济思想,农民只管三尺门里,不管三尺门外,医疗卫生、儿童教育几乎都是自然状态,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 
第五,分田单干使农村生活单调乏味。现在农民由于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劳动强度弱化,闲暇时间多了起来,由于缺乏文化娱乐设施,与城市差别更大,农村赌博和低俗文化泛滥。 
03、分田单干,使集体经济弱化缺乏有效的组织,农民思想处于放羊状态
第一,由于集体经济弱化,农民思想意识放任自流。农村的思想文化教育还处于原始的野蛮生长状态,各种低俗有害的文化和思想意识严重侵蚀农民思想,“要么打麻将,要么就谈性”成了在许多农村司空见惯。 
第二,由于集体经济弱化,农村的文化娱乐设施严重缺乏。过去集体经济时代形成的农村文化室、图书室、电影放映队,现在成了天方夜谭,农村普遍严重缺乏健康有益文化娱乐活动。
第三,由于集体经济弱化,农村社会不良风气盛行。在许多农村存在着村霸,以势欺人,以钱压人,以拉帮结伙压人,在相当多的农村存在着,甚至个别村存在着地痞流氓村霸横行的现象。 
第四,由于集体经济弱化,农民的养老问题成了大问题。首先新农合以及大病医保国家规定的国补、集体助、个人缴的政策,因为农村集体经济普遍弱化,集体助就是空话,在农村人老了基本出于无人管的现象。

 (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晓歌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知青学”呼之欲出——对知青问题研究的一个新思考
    下一篇:【知青文献】知青主题博硕士学位论文的搜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