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文艺的任务是对现实保持洞察

来源:文汇报 作者:周渊 时间:2016-03-13 点击:




梁晓声近照



       “一个国家不管处于怎样的时代,如果公民对人性和理想丧失了坚守,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文艺的任务不管是枪还是橄榄枝,最终都是为了表现人性能达到的高度,不仅反映现实,还要对现实保持清醒的洞察。”在全国政协文艺界别分组讨论的间隙,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梁晓声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年过花甲的作家满头花白,言辞平易而谦逊,而每当触及现实,这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语气中又透出倔强与坚持,对当下时代热点问题充满洞察和关切。本报记者记录下了他的“原声”——— 

 

    谈文学对现实的功能 

    创作者要呈现“人性的温度”

        文学作品没有对现实的批判性就“酿不出蜜来”。文学作品的功能一个是揭露,另一个我用“作品的温度”来形容。我们不一定要求作者在一个作品中既做到“呈现”又做到“提升”。这就是鲁迅提出的诊病和开药方两者的关系,但如果作者能够两者兼顾,显然更好。从这点来说,很多好作品都兼顾这一点,既最大程度地呈现了社会、人性或制度的问题,同时也不忘表达人的意志、行为的选择和人性的“暖度”。一个典型就是 《悲惨世界》,通过冉·阿让的命运批判当时社会对底层的压迫,同时彰显人在最不利于自己的时代下应该如何生存,最后使其人格变得高尚。这是最伟大的作家所作最伟大作品所具有的品相。

    “作品的温度”,可能不同人对此有不同的诠释和期待,但对创作者来说,归根结底是要呈现人性的温度。在我看来,理想主义、温度都是朝着一个方向———人性的提升。
 

    谈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

  现实主义精神是一种对时代和生活真实反映的勇气

       从1949年到“文革”前的17年里,最好的长篇小说以每年1到2部的速度问世,总量在30部左右,那个时候没有电视,人们的收入也很低。在这种情况下读书就成了一种享受。 

    今天,文艺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应当认识到,“人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6亿网民所在的网络世界形同博物馆、超市重叠存在的一个世界,只需要轻轻一点就能从欣赏转为谩骂。如果人一开始就没有养成欣赏文艺的习惯而一头扎进网络中,文艺如何为这些人服务就成了问题。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不断被强调,但“人民”的提法是相当广泛的,只有具体到为青少年创作什么、为农村进城的打工青年创作什么、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创作什么等,多样化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当然也能创作所有人都要看的,但这基本就是娱乐化的。

    今天我们谈弘扬现实主义精神,但现实主义有几十种诠释,如果现实主义是生活中的好人好事,那么也是一个方向。我们这个时代,作家在反映现实上拥有比此前任何时代都大的半径。在我看来,现实主义精神是一种对时代和生活真实反映的勇气。

 

    谈娱乐化和主旋律博弈以反思历史对抗“娱乐至死”

 

       文艺有娱乐的功能,大众有娱乐的本性,但如果文艺产生娱乐化泛滥的趋势,任何国家都会觉得自己的文化“品相不佳”。对娱乐化的倾向,严肃文学的创作者对此有焦虑。 

       如何对抗娱乐化? 《娱乐至死》的出版意味着美国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他们也在探索应对方式。所以我们看到,在最商业化的好莱坞大片中,一定会有对人性真善美、舍己为人精神的强调。把这些东西抽离,哪怕再高级的特技也是垃圾。 

       另外一种方式是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历史。在西方纪实类创作很多,用对科学和历史真实的探究不断与“娱乐至死”对抗。许多美国的孩子读植物学,植物学家以散文式的文笔,图文并茂地展现植物的奥秘,这种对高科技的解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等文化生态能够本能地对抗“娱乐至死”。西方已经进入纪实类书籍的阅读时代,成年人对这类文学作品的追求也能够与娱乐大潮对冲。

       中国也有各种关于城市历史、植物学、数字奥秘的一些探索,只是目前有些式微,这种状态可能是相当长时期内中国文化的常态。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猛攻中国人权,西方12国拉阵势唬人
    下一篇:“文革”结束40年与发动50年刍议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