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机关的党员志愿者:疫情期间我当起了不赚钱的“微商”

来源:东方网 作者:东方网 时间:2022-05-02 点击:

金涛在朋友圈发出的自制“保供海报”

[编者按]这个“五一”节,你怎么过?一个多月来,静态管理下的上海,其实我们从未停止过忙碌。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你、我、他……无数普通人在为这座城市而忙、为帮助别人而忙、为自己的生活而忙。劳动最光荣!在这平凡又特别的节日里,我们把“话筒”交给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听听他们的心声。

东方网记者项颖知5月1日报道:“新鲜蔬菜专供社区,不赚一分钱,请转发给你的居委联系我们!”金涛是一位来自机关一线的公务员,平时鲜少在朋友圈发言的他这段时间好像变了个人。他每天从早到晚持续“刷屏”各类米面粮油瓜果的图片和标注联系电话的海报,乍一看堪比“微商”。最近他在忙点什么?记者好奇地问了问。

疫情以来你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金涛:从4月8日到今天,我们每天工作20小时以上,居家不停联系对接,目前我们已给全上海700个以上的小区,联系配送了340多吨(68万斤)的物资。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4月6日夜里市委发布了致全市共产党员的公开信,我看了以后心潮澎湃。民以食为天,我想就从吃饭的事情着手,做点有益的事。我平时的工作需要对接农村口,农产品方面知道一些熟悉可靠的资源。

很多人起初按4月5日解封储备,到了7日左右我身边出现了求助的朋友,同时自己家里口粮也开始不足了。经过紧急联系安排,7日我联系到了松江区一家大米合作社,愿意平价为市区居民保障大米。通过多方努力,8日当天300包松江大米就送到了朋友所在的小区。这次紧急协调解决了他们小区的困难,同时,我也定下了自己的服务原则“物资不加价一分钱,不经手一分钱,不谋一分钱私利”。

4月8日-10日三天,我为20多个社区解决了2千包左右的大米需求。对居民们来说,感觉有米饿不着就安心多了,社区的压力也就疏解了不少。但是为了达成这些需求对接,我每天只能睡1个小时,其他都做不了。困难比较多,物流、各种封控之下的事务协调。所以我又发了一条招募线上党员志愿者的朋友圈,很多人快速响应,发圈1分钟就有人报名了。我特别感动!

 

后来需求越来越多,我们把保障物资从单纯的大米,拓展到上海地产的蔬菜、瓜果等,同时招募到更多愿意为这项工作无私付出的志愿者。

我们发出招募的要求就写明——“没有任何物质报酬和精神奖励,没有职务级别高低之分,一个街镇范围需1-2人。政府部门宣布封控结束之日,本志愿服务即终止”。现在我们团队有18位党团员志愿者。

糟心事也有。为了杜绝别有用心的人加价,我们想了一整套追溯的办法,经常要“斗智斗勇”。很多事情想起来容易,达成起来却有各种琐碎。

其实我并不希望对接“团长”,最希望的是居民区书记们能够牵头把小区保障物资渠道有效组织起来。老百姓吃饭问题,是基层党组织应该去关心的。把这件事做好才得民心。

这段时间最感动你的人或事是什么?

金涛:其实每天有很多感人故事在发生。一次我接到电话求助,中部一个小区独居高龄老人多,很久没吃肉了,想吃红烧肉。我们马上联系了肉和调料供应商争取支持。没想到企业立刻就表示愿意献爱心,免费给这个小区送去了几十只蹄髈和油盐酱醋,小区里隔天到处都是红烧蹄髈的香味。

再比如,一位爱心企业家主动提出要捐几十吨猪肉。4月19日提出设想时,猪肉还是猪,在5000里之外云南大山里没有屠宰。后来我们争取了多个部门单位支持,克服了许多困难,因为涉及到防疫安全、检验检疫、捐赠手续、猪肉提取等太多太多环节。4月22日这批新鲜屠宰的猪肉成功运到了上海,两位驾驶员和这位企业家中饭晚饭都没吃,跑了市内5个点位,送完猪肉已经快到次日凌晨。但驾驶员们不能停留,带了两瓶水和面包就启程赶回云南了。当时我是哭着给他们打电话,我说欠他们一个兄弟般的拥抱,欠他们一句当面的感谢。真是沪滇一家亲,万里送猪肉!

 

五月最期待的是什么?

金涛:抗疫胜利,上海的一切恢复如昨。可以继续回到本职岗位上工作。

 

 

责编:北风


更多新闻可点击上面各栏目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长沙居民楼倒塌事故第7名被困人员获救 第6位获救者系00后
    下一篇:河北一农民下地,大喇叭公开检讨,当地:管控措施简单过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