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保供企业名单惹争议?半月谈:应让市场来优胜劣汰
疫情期间,上海的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工作吸引了多方关注。近日,有人分析发现,上海市商务部门发布的1072家保供企业名单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参与保供工作不是问题,“小麻雀”也能解决家门口的“大需求”。真正的问题是靠政府之手配置资源肯定众口难调。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渐好转,应该同步、有序放开市场力量,让市场来优胜劣汰,满足2500万市民千差万别的需求。
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为满足超大城市的生活物资需求,上海成立了市级层面的保供专班,对符合防控条件的企业颁发《上海市疫情防控生活物资保障企业证明》。这张名单从发布开始不断扩容,目前已纳入超过1000家企业,涵盖超市商贸、电商平台和主副食品等多个类别。其中既有联华、京东、盒马、饿了么等大型企业,也有不少注册资金、实缴资本均小于100万元的小微企业。
近日上海一些街镇出现生活保障物资质量问题,大多来自小微保供企业,遭到居民投诉和网友吐槽,也让一部分网友把矛头指向相关保供企业。比如,有人统计发现,注册资金、实缴资本均小于100万元的保供企业一共92家,约占上海保供企业总数的9%。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规模大小和保供工作好坏并不直接关联,一些“浓眉大眼”的知名企业也有犯错乃至作恶的时候。不宜对进入名单的小微企业做简单的“有罪推定”,这不是团结抗疫应有的态度。
事实上,被网友“点名”的小微企业中,有的是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的公益性组织,还有的是为上海公卫中心医护人员解决生活物资难题的小卖部。这些“麻雀般”的市场主体,一样是保供的有生力量。
有人根据统计数据测算过,满足一座2500万人口城市的生活物资需求,需要近400万批发、零售、餐饮和物流从业人员。配置这么大体量的资源,主要还得靠市场力量。
当前,上海的疫情防控已经出现积极向好的趋势。在严格执行防疫标准的前提下,应该同步、有序放开市场力量,让市场来满足居民个性化的需求,让市场来淘汰那些质量不合格、声誉度不佳的企业。政府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保基本、兜底线方面,尤其是针对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要做到上门服务、保质保量。
最新统计显示,目前上海的电商平台大仓已恢复营业51个,非涉疫开仓率达96.3%。同时,还有1079家重点超市卖场实现线上开业。这些数据,显示了上海在恢复正常市场供应方面的努力。事情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公众也不妨多些理解和耐心,共同等待“疫”散云开的那一天。
责编:北风
更多新闻可点击上面各栏目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老人要穿怎样的鞋?上海消保委实测50款鞋:并非越软越好
老人要穿怎样的鞋?上海消保委实测50款鞋:并非越软越好 秋意浓,佳节至。 ...秋意渐浓,“秋冻”还是“贴秋膘”?
新华社发 眼看上海秋意渐浓,到底是该春捂秋冻,还是多吃多穿贴秋膘? 首先...中药与甜品的跨界混搭 真能养生吗?
图片来源/上海锦江汤臣洲际大酒店 年轻人养起生来,有的可真是很生猛!朋克...38.9℃!上海高温继续霸榜
酷热天气将持续至下周三,医院门急诊患者增加 昨天在上海徐家汇,市民全副...委员呼吁为父母60岁以上的子女设护理假,上海市卫健委:待条件成
委员呼吁为父母60岁以上的子女设护理假,上海市卫健委:待条件成熟出台 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