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情,上海官媒披露了几个关键信息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北京青年报 时间:2022-04-17 点击:

上海市的疫情防控持续受到外界关注。

最近这两天,上海市新增无症状数量都在2万以下:

4月15日0—24时,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590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9923例;4月14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200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9872例。

政知君注意到,上海市已开始为围绕“社会面清零”展开工作。

4月13日至14日,孙春兰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提到,拿出实招硬招,研究制订攻坚行动方案,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在4月15日的《新闻联播》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提到了几个关键信息:

其一,上海疫情的传播指数由当初的2.27下降到现在的1.23。

其二,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指日可待。

疫情传播指数已经下降到1.23究竟意味着什么?

据国务院联防联控专家、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目前上海的疫情传播指数已经下降到1.23,就表示现阶段1个感染者能传染1.23人,这一传播指数肯定较之前有所下降,也说明离本轮疫情控制住已经很接近了。”

他说,如果这个传播指数下降到1,就可以说明此轮疫情基本上就不传播了。

政知君注意到,就在4月15日晚上,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会召开。据上海东方新闻报道,此次会议是“围绕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研究部署当前疫情防控重点工作”。

出席会议的包括市委书记、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强,市长、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龚正等。

会议提到了不少信息点,其中第一个就是“思想认识要高度统一”“组织实施要坚强有力”。

“以快制快”也是近段时间上海市疫情防控一直在提到的关键词。

昨晚的会议明确,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采、送、检、报、转、收”所有环节。每一轮全员检测做到全覆盖,滚动开展敲门行动。全力提高追阳、流调、转运速度等。全面加大社会面巡查,提高见警率、管事率。

政知君注意到,本次会议还首次披露,上海将展开一项大动作——开展全面彻底的清消行动,做到应消尽消、不留死角。

会议要求,广泛组建消杀队伍,配置专门消毒物资,确保消毒操作的规范性、有效性。组织和指导居民主动做好家庭消毒,实现群防群控。

值得一提的是,生活物资保障和对老弱病残等群体的兜底保障仍然不可忽视。

上海要求,符合防疫条件的节点性商超要应开尽开,快递员等专业力量要在严格防疫要求前提下应出尽出。

“受疫情影响,一段时间以来,线上购物难的问题确实很突出,主要是因为很多外卖骑手被封控在小区里,一些大仓因防疫要求而暂时关闭,这些都让电商保供能力没法很好得到释放。”4月16日,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对外表示。

刘敏说,上海帮助电商平台提高运力,包括推动电商平台大仓、前置仓等商业节点网点应开尽开;加强货源组织;改变服务模式。

多说几句。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丁波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转运专班负责人”的身份出席会议,这也是官方首次披露这一消息。

公开资料显示,丁波现任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青联主席。

在现场,有记者提问,“市民反映,有的阳性感染者转运不够及时,转运工作怎么改进?最近有学校被临时改为集中隔离点,能否回应一下?”

对此,丁波予以回应。

他说,“近日来每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较多,转运工作压力较大。市区两级转运都存在不足,例如转运不及时、候车时间长、入驻方舱慢、出院流程不通畅等等。”

他表示,对于上述不足正努力改进,措施包括加快方舱医院的建设、提升转运的效率等。

他提到,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最吃劲的时候,筹措足够数量的集中隔离用房至关重要。近来,市、区联合,积极通过新建、改建等途径,将一批公共建筑改为集中隔离点,比如大家熟悉的国家会展中心、新国际博览中心等,各区也在各方的支持下,把一批厂房、展览馆、体育场馆、文化中心等,改为集中隔离点,其中也包括一些校舍。

“国内外许多城市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学校校舍是重要的应急场所。对于市民,特别是学生、家长们的担忧,我们非常理解。疫情有效控制之后,一定会做好最严格的清洁消杀和安全评估,把一个安全、干净、美丽的校园还给孩子们。”
 

责编:北风


更多新闻可点击上面各栏目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欢迎航天英雄凯旋归来(三首)
    下一篇:压紧压实转运收治隔离等重点任务!孙春兰在沪调研指导疫情防控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