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燕子发愤图强建设新农村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 时间:2022-04-07 点击:
      邢燕子   女,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一代知青楷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扎根农村,发奋图强,为新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曾先后5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13次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她是中共九大至十三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19年被授予新中国“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
 
      2022年4月6日,邢燕子病逝,享年81岁。
 
      老辰光网现转载1960年人民日报刊登的这篇文章,以悼念邢燕子同志。

 

 

 

 

 
邢燕子发愤图强建设新农村

(原载1960年9月2日《人民日报》)
 
      二十岁的女共青团员——邢燕子,全家人都在城市工作,她听党的话,坚决留在农村,团结广大青年,和全村人民在一起,埋头苦干,战胜灾荒,为改变穷队面貌做出了成绩。

  邢燕子的事迹鼓励着广大青年发愤图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需要千千万万像邢燕子那样眼界宽阔而又有雄心大志的青年。


  在唐山市蓟运河两岸的广大群众中,传颂着一个十分感动人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全家人在城市工作的农村知识青年——汉沽市大钟庄公社司家庄生产队共青团员、“燕子突击队”队长邢燕子,这个二十岁的姑娘,为了改变穷队面貌,听党的话,不怕去年严重灾害带来的困难,坚决留在农村。她克勤克俭,埋头苦干,团结广大青年,和全村人民在一起,战胜灾荒,为发展生产作出了巨大的成绩。中共唐山市委认为邢燕子是党的好儿女,青年的好榜样,号召全市党员干部、青年和广大群众向邢燕子学习。
 
      是聪明还是“傻子”

  去年秋天,司家庄遭受了沥水灾害,全队一千多亩庄稼,绝大部分被淹没了。这是司家庄接连第二年遭灾。这个队1958年遭到一场大水,收成无几,全队社员在党的领导下,搞副业战胜了灾荒。去年这一场灾,又没有多大收成,眼看吃粮就没有着落,第二年地也没及时种上。党支部决定动员社员战胜灾荒,改变穷队面貌。

  深夜,社员大会还在进行着。党支部书记董德林和社员们商量办法。社员知道当时是个紧要的关头,不能泄劲,一定要鼓着一股劲,克服困难。

  要战胜灾荒,困难确实不少。一提到困难,有的社员就说:“咱村这么穷,又连着两年遭灾,底子薄、劳力少,冬天吃的就够呛,还说得上明年丰收和赶上富队?”许多社员不同意这个说法,可是一时又找不到适当理由驳倒这些论调。有几个原来就不大安心农业生产的青年,就乘机提出要到城里去找工作。这时,邢燕子站起来,大眼睛闪闪地望着支部书记说:“董支书,我坚决留在农村,为改变咱村贫穷面貌,为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农村,献出我的青春。”

  燕子的态度给了人们很大的影响。因为:燕子的一家人,大部分都在城市里工作,父亲在天津市一个工厂担任副厂长,母亲也在天津市一个缝纫厂作工。伯父伯母在北京市一个干部学校工作,哥哥在江苏省一个工厂工作。只有她和爷爷在农村。人们本来认为她到城市里找工作有方便条件,尤其是在这严重灾荒情况下,她却坚决留在农村,大家都很佩服她。

  燕子这样做,也有个别的人想不通。有的人就说:“别看在会上说的那么坚决,呆不了三天两早晨,准得溜进城里去。”有的老大娘还劝燕子说:“你识文断字的,为什么愿在家里拿锄把?”这时候,燕子在外边的家里人,听说村里遭了灾,也来信叫燕子到城市里去找工作。燕子接到来信,心想:“现在村里也真困难,是去?是不去呢?”思想上有些动摇了。党支书董德林同志知道了,找到燕子说:“你是个团员,这是党对你考验的时刻,要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就要不怕困难,困难越大,我们干劲应该越足,这样,困难就会变成胜利。”燕子听了,安心农业生产的思想更坚定了,就对董支书说:“你说的对,我一定记住你的话。”

  参加农业生产并不像燕子想像的那样简单。因而她也曾经苦恼过,流过泪。刚参加生产的时候,队里派她去幼儿园当教养员。她不乐意干,喜欢参加田间劳动。她想:劳动虽累点,但省心。可是她又想,这是党交给的任务,一定要搞好。一开始办幼儿园没经验,三十多个孩子,不大听话,跑的东的东西的西,有的动不动就吵架,燕子一管就挨骂。她心里想:干这活不讨好,净挨骂,于是去找支部书记,要求参加田间劳动。董德林说:“那怎行?你当教养员正是让广大妇女去参加劳动。党给你这个担子不轻啊!小孩一吵就不想干,再遇见大困难怎办呢?”燕子心里想:对呀,碰见这点小事就不干怎行,有困难就应该想办法去克服。后来燕子把幼儿园搞好了,党支部叫她把工作交给了别人,让她参加了田间劳动。

  司家庄牲口少,没机器,生产很困难。燕子有时候干活累了一些,也曾动摇过,爷爷这时候给了她很大鼓励:“干活累点不算啥,趁着年轻多干点,社好咱也好。”她想:爷爷说的对,就又鼓起了勇气。燕子也曾去看过爸爸,爸爸领她参观过工厂。她看见那么多机器,产品像山一样,她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飞跃发展高兴得了不得:多好啊!我一定要在农村搞好生产,支援工业。爸爸留她多呆几天,她怎的也不肯,几天就回来了。

  燕子决心留在农村。支部表扬了燕子。燕子的爸爸也给燕子写信鼓励她,要她坚决听党的话,安心农业生产,作党的好儿女。党的鼓励,群众的支持,使燕子的信心更高了。她积极地去找青年们,商量怎样把生产搞好。有的原来想到城市去的青年,受到她的影响,也不想外出了。
 
      越说咱不行越要干

  冰上治鱼的季节来到了。当时,能不能度过灾荒的关键,就是能不能搞好治鱼的副业生产。搞好了,生活问题可以大部解决,还可以给第二年农业增产打下基础。可是全队只能抽出八个男劳动力,许多人认为劳动力少没法治鱼。燕子知道了这件事,觉得要不战胜灾荒,就不能夺得1960年大丰收,就不能改变穷队面貌。她悄悄地串连了共青团员王永荣、董维芝、刘连荣、邢秀芳和青年妇女董立芬等七个人,向党支部提出组成妇女治鱼队。

  这个消息传开了,有些歧视妇女的人议论起来:“没听说过妇女能拉冬网,有鱼也得给吓跑了!”“看吧,到冰上就得冻回来!”有的队员听了这些话也有些泄气。燕子说:“为了战胜灾荒,困难再大也不怕,别人认为咱们不行,咱们就非把生产搞好了不可!”大家一听,又都鼓起了勇气。

  第二天,北大洼开天辟地头一个妇女治鱼队来到冰上。这是对燕子她们的一次严重考验。

  “三九”天,在冰上干活分外冷,不一会手脚就冻僵了,大家又不知道怎么干,心里都没有底。燕子一面鼓励大家,一面带头干,不会就问,什么活累就干什么。在二尺来厚的冰上打冰洞的活最累,燕子就抢着干。水溅到身上,立刻成冰,燕子也不去理会。

  风越刮越大,天气越来越冷。大家越干越来劲。第一网下去了,就要起网,这是紧张的时刻。燕子用力捣网绳,网绳一出水就冻成了冰棍,抓在手里刺骨寒。燕子把手冻破了,偷偷地用布裹起来。终于,第一网拉上来了,白花花的鱼出现在大家面前,姊妹们高兴地忘了寒冷,干得更欢了。就是凭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燕子和全队的妇女,战胜了困难,学会了治鱼,捕上来一网网鲜鱼。

  这时,队里又找到了打苇帘的副业,搞好了也是一大笔收入。但是,社员们白天捕鱼,没有人打。燕子听说了,就和姊妹们商量,夜里再打一会苇帘。

  夜里,燕子点上马灯打苇帘。因为一天劳累,现在又困又乏,冻裂的双手,阵阵发疼,燕子也想歇一歇。可是她觉得:我累,别人也累,我要不干,怎么影响别人?怎样战胜灾荒?这时候,她看见共产党员王雪娟,困了跑到屋里喝口水,回来就喊:“姊妹们干哪,困了喝口水就不困了。”燕子看见很受感动。她想:共产党员能这样,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她用嘴呵一呵手,又接着干下去,还去鼓舞别人,给大家讲董存瑞、黄继光的故事。妇女们听了燕子讲的英雄事迹说:燕子为了大伙,手冻的那样还干,咱们也得像燕子一样才对。有些从来不干活的老大娘也参加了打苇帘生产。

  燕子就是这样和全生产队社员们坚持了三个月。全生产队这两项副业,共收入三千九百多元,光妇女捕鱼队就收入二千六百多元。这两项生产对全村胜利地度过灾荒起到了很大作用,党支部在全村群众大会上,表扬了燕子和妇女捕鱼队。给这个队命名“燕子突击队”,队员由七个人扩大到十六个人,全队一致选燕子当队长。
 
      天寒地冻也要种好麦

  司家庄党支部坚持不断革命精神,在领导全村群众战胜冬荒以后,决定领导全村群众夺取1960年农业大丰收。

  就在这时,传来了小于庄铁姑娘队苦干一年赶上超过富队的模范事迹。燕子把自己和铁姑娘作对比,感到自己还作得不够,下决心向她们学习。她说:“人家那么穷,只用一年,就赶上了富队,司家庄生产条件比小于庄还好,也能够在今年赶上富队。”燕子队的队员们向党支部提出:“我们保证在改变本队贫穷面貌中,起突击队的作用。铁姑娘们能作到的,我们一定也要作到,党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

  这个生产队要赶上富队有两个关键:一个是响应上级党的号召,在四百三十亩脱水地里种上春麦,力争夏季大丰收;一个是开荒地增产粮食。抢种春麦是最重要的一关,如果种不上,夏季口粮有问题;如果播种时间拖长,就要影响开荒计划的完成。但是,当时全队只有三头牛,有两头还不能用,劳动力又少,在“七九”里很难种完。党支部提出:同时间赛跑,种“六九”麦。有人听说要种“六九”麦,说:“老辈子都是‘七九’种春麦,‘六九’天寒地冻,白糟蹋种,还不如把麦种吃了呢。”也有的说:“缺牲口,少劳力,在‘七九’里种上二百亩春麦就行了。”燕子却想:千条万条,党的领导是第一条;千难万难,依靠群众就不难。种“六九”麦是有困难,大家来想办法,就一定能种好。燕子突击队队员们也表示:“地冻想办法,是石头地也要种出麦子来!”她们把抢种“六九”麦的艰巨任务担当下来。

  地还冻得棒棒硬,燕子突击队的突击队员们一齐投入了战斗。耠子耠下去,只耠起了一层薄薄的土皮,不能下种。队员刘连凤,蹲在地上扒着耠过的垅沟,想着想着,忽然叫起来:“燕子,有了办法了。你看,上午耠过的沟,中午就化了一层冻,要是再耠一遍,不就深了?”燕子和扶耠子的老大爷商量,老大爷说:“可能行,咱们试试。”用这办法,耠了第二遍,地倒是比过去耠深了,她们又耠了第三遍。终究因为天寒地冻,耠起来的土还是不多,播上种能不能出全苗还是没有把握。燕子又去请教老农,宋连弟老汉本来反对种“六九”麦,但看到这群姑娘这么干,很受感动,想出了播种后顺沟施肥的办法,这样可以保证出全苗。今年,这些麦子长得很好,得到了好收成。
 
      坚决让荒洼变粮仓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种完春麦,展开了向荒洼要粮食的斗争。

  队里发动社员讨论怎样开荒。按照队里的开荒计划是四百九十亩。全队今年要春播一千三百亩,只有三头牲畜,种完这些地就已经很紧,要开这些荒,困难更大。有的社员就说:“二百九十亩熟荒好开,今年可以完成。开生荒费工费力气,明年再说吧!”燕子想:我们是突击队,有困难的时候,应该去打冲锋。想到这里,燕子站了起来说:“请支部把最艰苦的任务交给突击队,我们保证按时完成任务!”有的人对燕子说:“这可不像吹气容易啊,你们费劲巴力开出荒来,收了粮食又能分到多少?”燕子回答说:“多收了粮食,是为国家,为公社,为大家;国家有了,公社有了,我们就有了!”

  节令不让人,正开荒,播种季节已到。队里决定边开荒,边播种,生产更紧张了。燕子考虑到怎样把社员生活安排得好,使大家有劳有逸。经过和社员们商量,规定早晨、中午都在地里吃饭,这样省时间,社员又能休息。燕子尽量让队员们休息好,当别人休息的时候,她去担水、拣柴烧开水。刚刚吃完干粮,就又和队员们一起干起来。

  燕子突击队这样干,鼓起了男社员们的更大干劲,男社员王学芝等都暗暗加了劲,和燕子队赛起来,大大加快了播种进度,开荒播种任务按时完成了。
 
      只花了九分钱

  燕子为了集体事业,总是从集体利益出发,用“穷棒子社”克勤克俭的精神来约束自己,在生产上带头,在生活上也克勤克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一天,燕子到公社里参加干部会议,队里给了她一元钱的伙食费,燕子到饭馆里,菜、汤什么都没买,只花了九分钱买了点吃食,把剩下的九角一分钱交回队里。有人问她为什么不买菜吃,她说:“队里还有困难,能少花一文,就应该少花一文。”今年春天,燕子的父亲给燕子寄来了二十元钱,叫燕子添置一些衣裳。燕子没有做衣裳,她想:

  “在大家生活还很困难的时候,我也应该节省一些。”正巧队里搞生产缺资金,她就把去冬准备作棉衣的钱和这次父亲寄来的钱,自动借给队里使用。一些老大娘知道了,疼爱地对燕子说:“闺女!你为社苦干了一冬一春,连个新棉袄都没有做,你就添件衣裳吧!”燕子说:“大娘,我现在还有穿的,队里还有困难,就让队里先用吧。”
 
      司家庄变了样

  有了燕子队,全村变了样。这是司家庄群众的一致反映。的确,现在全村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灾后,队里增添六头牲畜,购置了柴油机、小钢磨。特别是在今年劳力少、牲口缺并且严重干旱情况下,比去年开荒扩种地四百九十亩,夺取了夏季丰收,人们更是高兴。现在全队除了河套里四百多亩一水一麦地以外,全队一千二百多亩大田庄稼长得很好,没荒一亩地。春播高粱,长了一人多高,黑油油的正在吐穗。陆稻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路过的人都夸司家庄变了样。现在,社员们劲头更足了,正在加强田间管理,力争秋季丰收。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不只是生产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员们回想从去秋抗灾,到现在只短短的八、九个月,变化却这样大,使北大洼彻底翻身的信心更足了。这个村外出的三个青年也都回来了。王淑华回到村里以后,生产很积极,已经被燕子突击队的队员推选为副队长。还有一个姑娘,曾经三下唐山找工作,现在决心留在农村,和燕子一起改变北大洼面貌。男社员宋任清,也几次跑到城市里去找工作,队干部谁劝说也不听,他也回来了,并且向支部书记说:“我过去想错了,现在我坚决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我保证做到哪里,坚决向邢燕子看齐。”
 
      向邢燕子学习

  燕子的故事,不仅在她所在的公社、在汉沽市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唐山市其他县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向邢燕子学习,向邢燕子看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出自己的青春!成为广大青年们的共同口号。一些与公社挂钩的厂矿职工,纷纷要求到农村去支援农业。

  最近,中共唐山市委第一书记马力同志,接见了邢燕子,表扬和鼓励了她。勉励她发愤图强埋头苦干,为发展农业立功劳。燕子紧紧记住了党的亲切教导,她感到现在自己为党为人民作的工作,还仅仅是个开始,党给予的更艰巨、更光荣的任务还等待着自己。为了彻底改变家乡面貌,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农村,要更加努力,为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盼燕子队早日飞过黄河、长江!
 
      (原载1960年9月2日《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邢燕子逝世
    下一篇:记一个感动中国的姑娘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