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老,代表们都说了什么?
来源:北京大妈有话说 作者:北京大妈有话说 时间:2022-03-16 点击: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俞金尧:建议为独生子女家庭专设失能养老院
建议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和独生子女家庭失独、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较多的城市,建立专门的养老和养护机构,或在现有养老照护机构中设立专业的部门来负责接收这些老人。加快培训关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人员,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
-2-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肛肠科主任
安阿玥:建议建立养老护理员黑名单制度
“养老护理员在道德约束这方面,监督机制还不够。例如,现在我们有个别报道,养老院有虐待老人的现象。有些人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就产生一定疑虑。我们要有这样的监督机制,还要对养老护理人员道德素养进行培训。其次,还要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多层次的培训评估,并对培训机构进行认定。最后,要提高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护理人员压力大,工作强度也高。”安阿玥认为,养老护理人员的薪金要高于同年资、同等服务水平的服务人员薪资水平。
-3-
全国政协委员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盛颂恩:建议80岁以上高龄老人均享受高龄津贴
各地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对高龄津贴政策覆盖面的规定也不尽相同。以浙江省为例,该省将“八十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扩大到“享受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的年满八十周岁老年人”,而其所辖的杭州、宁波、台州、丽水四市的高龄津贴则覆盖所有当地户籍八十周岁以上老年人,实现了普惠。“由于老人对一些具体政策不了解,当个体期望和现实不符,容易引起误解和不满。”
建议从国家层面扩大高龄津贴享受范围,将政策修改为八十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均享受高龄津贴的普惠制度,全国统一名称、发放标准和渠道,适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的相关规定。
-4-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教授
张琳:健全覆盖全民的独立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建立统一制度标准和管理规范
全国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城市共49个。积累成功经验的同时,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参保对象各不相同;保障范围界限有待清晰;资金统筹、待遇支付标准亟待规范;护理服务供给能力建设滞后。张琳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健全覆盖全民的独立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二是建立统一制度标准和管理规范;三是提高护理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四是完善不同部门涉老资金政策衔接;五是建立税优型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六是建立独立运行长期护理保险信息管理系统。
-5-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刘贵芳:安乐死应该在我国合法化,在合法基础上规范安乐死行为。
刘贵芳解释,选择安乐死的对象主要是癌症晚期等不治之症的患者,“面对那些痛苦万分的绝症患者,如何维护他们死亡的尊严,如何让他们临终前有一个安详的状态,安乐死无疑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刘贵芳认为,生是人的权利,死也应该是人的一种权利,安乐死承认了病人选择死亡的权利,是文明的进步,“人有权以这种(安乐死)方式结束自己的痛苦。”
刘贵芳说,病人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选择安乐死,主动结束痛苦,医生为病人实施安乐死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选择,也是履行自己的职责。
“法律不应回避安乐死。”刘贵芳建议,有关部门早日出台政策,推动安乐死合法化在我国变成现实,惠及更多的不治之症患者。
《小边说养老》视频号,欢迎关注!
-6-
全国人大代表、华海药业总裁
陈保华:推动养老服务立法,提高养老服务人员报酬
“从源头上真正解决当前人们普遍不愿到养老服务业就业和社会中普遍不看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突出问题,才能实现养老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把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提升为法律规定,针对有关共性问题用法律规定加以规范和保障,把养老服务纳入法制化轨道,以促进全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均衡发展,体现养老服务待遇的公平性,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提高群众的获得感;
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尊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劳动,提高其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并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等,从切身利益和社会地位提升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7-
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董事长
郑坚江:建议建设“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基础相对薄弱;养老服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专业养老服务人员极度匮乏。
建议建立以未来社区为最小单元的“驿站”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投入机制。
二是强化统筹布局,找准功能定位。
三是强化支撑保障,提升服务内涵。
建设“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一是全力建设智能化的“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
二是拓展养老服务受益面和提高养老服务补贴标准。
建议引进与培育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和人才。
一是引进国际化水平的养老服务机构和人才,以点带面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服务能力水平。
二是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及相关课程,形成一体化的养老护理员培养体系。
三是打通养老护理员职称与待遇上升通道。
-8-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
刘庆峰:建议加快机器人在养老方面的积极作用
面对正在到来的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养老服务在适老化服务、智慧康养、老年人情感陪伴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建议加快推进康养机器人的成果转化,实现机器人辅助生活服务与康复训练,补齐养老护理人员短缺问题;
推动情感陪护机器人专项课题研究,尤其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品支撑,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实现情感关爱;
打造科技适老平台,营造优待善待老年的良性氛围,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9-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家用空调创新研究院主任
李金波:加强智能家居适老化,助力老人智慧生活
“目前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实际落地时仍面临多重挑战:由于老人的支付能力、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种种原因,广大老年人群体需要更多时间接受智能技术产品;城乡之间智能产品的普及程度存在差异,也使得适老化改造推进缓慢。”
建议结合城乡差异、因地制宜,制定家庭适老化改造标准,建立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示范区;
建立和完善“智能服务型社会组织”的管理机制,切实营造老年人智能生活有益环境,让老年人实实在在享受智能科技成果福祉、提升居家养老生活质量;
鼓励和支持各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制定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标准、让更多智能产品变得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和应用。
-10-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
皮剑龙:不能让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 建议社区居家养老引入适老化出行服务
2022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中出行服务供给的提案。皮剑龙注意到,居家养老生活中,老年人出行不便,成为了老年人从社区到社会、加强社会参与的瓶颈。
皮剑龙建议将出行服务纳入居家养老服务中,让老年人在社区就能获得充足的、个性化的出行服务。同时,要推行交通出行适老化服务,降低数字化出行使用门槛,推进在社区建设暖心车站等数字化出行适老设施,让数字化出行普惠老年人群体。
皮剑龙称,在数字化时代,不能让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建议推行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让老人便于出门、敢于出门,为加强老年人社会参与做好支持。
皮剑龙表示,“要把最基层的声音带到全国两会上!”在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中出行服务供给的提案中,皮剑龙建议,要加快推行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降低数字化出行的使用门槛,帮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建议将出行服务纳入居家养老服务清单,为老年人从社区回归社会、加强社会参与做好支持;探索“社区+物业+养老出行服务”模式,把出行服务引入社区,无缝衔接;推动在全国社区建设暖心车站等数字化出行适老设施,让老年人能够看得见、用得上助老打车等服务;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引导老年人学习使用数字化出行服务。
-11-
全国人大代表、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黄晓渝:完善医疗护理上门服务体系 提升居家养老质量
可通过完善医生护士在社区医院的多点执业制度保障,盘活闲置资源,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增加“上门出诊”“定期家访”“医疗护理服务购买”等灵活的医疗切入模式提升居家健康保障。
可通过完善医生护士在社区医院的多点执业制度保障,盘活闲置资源,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增加“上门出诊”“定期家访”“医疗护理服务购买”等灵活的医疗切入模式提升居家健康保障;
针对社区居家养老群体建立专门健康档案,增加失能老人家庭护理费用纳入“社会保险”的政策,并分层次培养养老医疗护理人才;
将“智能可穿戴远程监测”纳入医保支付,全面启动健康管理新模式。
(责任编辑 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