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即是灿烂
来源: 凡夫夕拾 作者:费凡平 时间:2021-11-19 点击:
自疫情开始,很多人的工作节奏与生活欲望都被打乱了。
原本可以随意去世界旅行,如今也被按下了暂停键。就是国内旅行,也因为防疫需要也给带来了诸多不便。
疫情管控下的生活,对于我而言也正在悄悄改变着,一切似乎让自己变得平静,宅家,已是常态,宅家憋久了,才会开车去周边的荒野之地走走……
这两年来,我将这平静的生活,过成了自认为是城市边缘人,不凑热闹,不挤人堆,从不跟团旅行,就像是隐居在都市里的隐形人。
早上,我就像个老农带着草帽,在晒台上伺候着那些花草,花盆里种上一些四季时令蔬菜,自供自给,享受着采菊东篱下农夫之乐,
下午就去附近鲁迅公园散散步,慢走上一个小时,随后在星巴克独自喝上一杯摩卡,看着街边的行人发发呆……
我将这种疫情下平静的生活,视作一种自得其乐的慢生活,生活节奏不在那么紧张,一切都开始变得写意、悠闲。
即使开车旅行,我也不再寻找人多拥挤的景区,而是喜欢找一片山清水秀的荒野,安营扎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有一次,我开车来到浙西山里,我住宿在一幢乡村别墅里,午后我泡上一壶武夷红茶,窗外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声,一只摇椅靠在壁炉前,炉膛里木柴在燃烧着,偶尔发出噼啪的炸裂声。
雨中的山里,有点湿寒。我的膝头铺着一块毯子,安详地饮着浓酽的热茶,读汪曾祺的散文集,此时武夷红茶的味道与汪老散文的韵味正好互相交融。心情,平静之极……
即使在都市漫长的冬夜,我居家在温馨的灯下,也仍会捧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慢慢品读。
疫情下,有人调侃我,像是在过瓦尔登湖慢生活的都市隐形人。
仔细想想,我的这种状态,其实在中国文化中早就俯拾即是。
东方文化中有一种生活的禅意,“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早已有之;陶渊明闲云野鹤般的悠悠南山情,也早已入诗……
我突然想起用《尘埃落定》里傻子的话说就是“该怎么干就怎么干”。可不?只要不影响别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你想要的生活。
疫情之下,我已经喜欢过那种宁静、清淡的生活,不着痕迹,不浮躁,不矫情,不浓艳,不奢华的人生态度,将我的生活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独自享受起温尔、淡雅、沉静的惬意。
平静之余,读汪曾祺的小说,就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享受。
过去曾经很欣赏文采斐然的绚烂华章,以为这样的文字煽情,雕刻精细,能激赏才思横溢。品读了汪老的文字后,我的想法改变了。原来文章竟也能写得如此平和、纯熟、不露声色。恰似一个经历沧桑独步江湖之人,在极度平静中行云流水,用修炼得如同醇醪佳酿的文字,书写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人生况味。
读汪曾祺小说,犹如沏一壶龙井,茶色清淡,却至清至纯,品味无穷,自成境界。这是东方式的沉静。
有时,我也看《读者》杂志。《读者》上的文字,虽然不是鸿篇巨制,但风格独特,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人性至美的关爱与敬畏。它揣摩人生真谛的奥秘,用的却是很平常的文字,在温暖、平和、沉静中,让人享受纯情至真的温和气质。
去个医院,不仅要随身码,现在还要个行程码,乘公交,还要带个口罩,进个菜场还要测个体温,出差,还要做个核酸,许多名胜景点,还要网上先预约,有的旅游地,干脆按下了暂停键……
疫情下,人们普遍感到生活多有不便,这必然致使有些人会平添浮躁。
千万不要浮躁与急躁,急躁了,有时手忙会脚乱,随身码也会打不开,甚至出门口罩也会忘带身上……
一切让自己心态慢下来,对生活,也不要太注重痕迹了,归于平静吧!
生活原本可以是平静无痕的,只要你对它抱着素然清淡的平和心态,疫情之下,照样可以享受内心温和安详的惬意。
此刻让我联想到泰戈尔的诗句: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鸟儿却已经飞过。这对于一心想追求生活痕迹,追求轰烈、绚烂的人,可能是一种启示。
当绚烂归于平静时,平静即是灿烂。
晓歌编辑
作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