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眼”鉴肺癌,仁心践初心
来源:文汇报 作者:文汇报 时间:2021-10-29 点击:
口述人:张国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肺部微小结节诊疗中心暨疑难病影像读片中心原主任)
从最初只有一台全身CT到现在对于肺小结节中4毫米肺癌的诊断走在前列,华东医院不断与时俱进,造福患者的同时,也通过学术专著、研究成果一次次让国外都听到中国学者的声音、看到中国学者研究的成果。
早期精准诊断来自经验积累
华东医院放射科1951年成立,由包括王文龙、周慕莲、倪新瑜、乔文龙教授等一批知名专家担任主任,他们为放射科打下了扎实基础。
基于前人的积淀,我们通过实践对微小肺癌,即10毫米以下的小肺癌,提出了新概念、新标准和新方案。如果由体检发现的、长期存在的磨玻璃病灶有四种征象出现——增大、增密、增强、增粗(血管),就可以作出微小肺癌的可能诊断。国外标准是结节一定要长到8毫米以上才手术,而我们能诊断出4毫米的微小肺癌,突破了国际标准界限,且达到95%以上的准确率。这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新概念、新标准就是从实践中建立起来的,这是提高肺癌诊治水平与提高我国肺癌患者5至10年生存率、达到国际水平的关键所在。
2015年《微小肺癌——影像诊断与应对策略》问世,并在三年后由郑向鹏主任主译成英文版,由国际上最大的出版社之一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获得非常好的评价,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还记得2016年一天上午,一位年仅15岁的高一女生来到华东医院,这位女生肺里有一个7毫米的病灶,此前,她在全国很多地方求诊,医生都说是良性的。可我一看,这是恶性的,因为有肿瘤血管进入结节内,我说“孩子要手术”。家长急了——孩子才高一,将来还怎么上学、成家立业?我说就是因为要成家立业,所以更要救她,非得手术不可。
当天下午又有一位来自浙江丽水、17岁的高三女孩也来就诊,肺内有6毫米病灶,我判断95%以上也是早期微小肺癌。于是,两个女孩子住进同一个病房,胸外科吕帆真主任又安排她们同天手术。华东医院以老年医学见长,对青少年麻醉经验不足,于是我又向时任院长俞卓伟汇报,俞院长特别关照麻醉科杨旅军主任,一定要注意孩子麻醉安全。
手术很成功,病理报告显示两个女孩子都是微浸润腺癌。清除了两颗“炸弹”,两个孩子开心地叫我“爷爷”,现在她们都上大学了。
不断创新突破,只为造福患者
1983年,华东医院引进了上海第一台全身CT,也建立了上海第一个全身CT室。针对当时CT对胸部疾病是否有用处、是否能作诊断的疑惑,华东医院与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市第一、第二肺科医院等进行合作,在胸部CT上进行联合攻关,实现了突破,奠定了胸部CT诊断的基础。
此后,我们与上海医学会肺科学会每年都联合举办多期胸部CT学习班,让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影像科的骨干学习如何读懂胸部CT片。华东医院CT室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优秀、谦虚、合作”的形象,名气越来越大。
2005年,医院提出以我的名义建一个工作室,这在当时是全国首创。这也使得跨过医院的围墙进行医疗会诊成为可能,可说是现在MDT(多学科诊断治疗)的初期尝试。为缓解病人“看病难、看病烦”,2013年我们又扩大成立了“张国桢肺部微小结节诊治中心”,联合胸外科、放疗科、病理科参与诊治,这在全市也是首创。
2015年华东医院用低剂量CT诊断出本院职工诸多的早期肺癌。我们发现微小肺癌从以男性的肺鳞癌发病为主,逐步转为女性较多见的腺癌为主,其中腺癌的发病人群中,女性占比已超一半,这颠覆了既往肺癌只发生于长期吸烟的男性的固有认知。据此,我们提出肺部肿瘤的筛查重点不能局限于长期吸烟的男性,而应针对所有成年人群。这是提高肺癌疗效、缓解卫生经济压力的最佳途径。
近年,我们在全国多个城市建立了分中心进行远程会诊,近的有浙江嘉兴、江苏常州,远的有河南郑州、福建泉州、山东日照、曹县。外地三甲医院纷纷要求与我们进行远程会诊,同道认可,病人好评,近十年我们中心发展得特别快。
技术快速迭代,坚持厚积薄发
影像科是“临床的眼睛”,我上大学当实习医生时,老师说“cut and then see”,就是打开看看、剖胸、剖腹探查。经过60年,现在是“see and then cut”,必须弄清楚了再开胸,进入了影像引导治疗的时代,也由此,要求影像科每一个“侦察兵”必须眼如鹰、胆如虎、心如佛、技如仙,那才称得上好医生。而且,影像科医生每天都和人打交道,不仅要读懂片子,也要读懂人,要经常想到病人是你的亲人。
华东医院是上海最早将肺部1毫米层厚的CT图像用于肺部结节筛查、作图像后处理,并保存病员所有1毫米层厚完整影像学资料的医院。有的医院只保存了5毫米层厚的影像学资料。5毫米和1毫米信息量差了五倍,精度差五倍,当信息量丢失很多时,微小病灶就会遗漏。因此,我们只要肯花时间把所有的资料一年一年提调出来做比对,就没有诊断不出肺结节是良恶性的结论。另外,我们也有保存10年甚至20年的资料,只有保存了完整的影像基础资料,开展研究、下诊断时才会得心应手。
医学影像技术迅速发展,年轻人不断崭露头角。对年轻医生,我想分享一句古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经得起长期的磨练,只有不断去摸索、不断去总结、不断去创新、不断去跨越。
有时在远程会诊时我们也会争论,但不变的是始终遵循“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规律。我一生中有一个信念就是要把我学到的技术、知识用在病人的身上,这是我最大的快乐、最大的欣慰。最后,我想对同伴们说几句话:要勤于积累、不断实践,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善于总结、不断跨越。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为何不吸烟女性发病率越来越高?磨玻璃结节是什么?关注肺癌防治
为何不吸烟女性发病率越来越高?磨玻璃结节是什么?关注肺癌防治 每年11月...开启肺癌微创治疗新模式
上海市胸科医院:支气管镜机器人系统 引导,经支气管射频消融治疗 截屏图片...父亲肺癌去世,两个女儿相继又查出肺癌,真的会遗传?
不管是在临床工作中,还是在周边,都看到有些肺结节、肺癌的朋友,家里人一...医者仁心——中华神针赵天才嫡传弟子严国豪
中医,作为华夏民族的瑰宝,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历经数千年时光...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可杀死肺癌细胞
新冠病毒夺去了全球600万人的生命,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但它身上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