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回忆从集体记忆向个人自述演变
来源:上海市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 作者:刘晓航(遗作) 时间:2021-10-26 点击:
(刘晓航带队武汉知青艺术团参观上海海湾园知青广场,后第二排中为刘晓航)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在全国各地兴起的知青文化热己经过去近三十年了,除了群星灿烂的知青作家创作的知青文学作品外,海量的知青回忆录纷纷问世。四十多年来,知青回忆录经历了从集体记忆到个人自述的演变过程,其总量无法准确统计,估计近万种。由于知青一直是个敏感话题,知青表达的话语权受到限制,大多数知青回忆录是以非正式出版物问世,有的甚至不要任何书号,印出耒,将自已的经历(包括后知青時代)真实地记录下耒,这是一种拒绝遗忘的历史和社会的责任,因为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经历,一代人的命运,也是国家记忆的一部分,因为人世间所有的金钱、名利都将化为尘土,只有文字才能传诸后世。
由于世纪疫情,大量人聚集的知青文化活动必须调整方式。但是抢救知青历史,把我们的根留住仍是最重要的。自2010年,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完成了一系列知青攵化工程,出版了六卷本的知青新方志,黑龙江,江西,云南,贵州,安徽等地知青回忆录和照片集,该会的资料中心正在收录各地知青的各种文本尤其是非正式出版物极具史料价值。近期我莸得两本完整的县级知青档案,一是湖北老河口市的知青档案,以老河口市政协文史资料的形式,主编是老知青,该市政协主席李守成,另一夲是《甘肃省清水县知青档案》(中国社科出版社,2014),主编是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高桂云,女知青)。
2001-2002年,我深入到重庆上海、成都、北京、武汉,对1978年底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知青发起的我们要回家的返城罢工请愿活动的丁惠民团队及六十多位云南兵团知青进行深度釆访,还釆访了当年赴云南的国务院调查组组长,农林部副部长赵凡老前辈等,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与实物,伏案六个月完成53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我们要回家》,与中国工人出版社签了出版合同。由于是敏感的知青题材,此书胎死腹中,后来又拖了五年,最终自费在香港出版(2008年),只印了五千本,很快售尽,现在一夲难求,成为云南兵团知青的珍藏和一些高校研究口述历史的参考资料。
该书的出版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评价它是中国知青文学标杆性著作。当时我是站在邓小平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立场上,用宏大的历史叙事,叙述了十万云南兵团知青在南疆红土地十年的艰难经历,及在1978年始在時代变迁的风尖浪口,他们举起热带雨林般的手发出一我们要回家的诉求,这些共和国苦难的孩子向祖国和党一我们母亲的血泪呼喚。在万般无奈下发起罢工赴京请愿,哀兵绝境,关山飞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党中央审時度势,及時妥善处理好云南兵团知青反映的问题,百万知青胜利大返城,结束了长达25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知青上山下乡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千万知青返城后投身改革开放,与共和国同行,我们是共和国的长子!
2002年我在写作本书時,由于各级官方的云南知青的档案尚未解密,许多云南知青的回忆录尚未问世,因此本书还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只能有待我再版此书時修订了。我还有一个愿望,希望以后有人能将本书改编拍摄成电视连续剧《我们要回家》,近日,孔夫子旧书网上最后一本我签名的《我们要回家)180元(原价30元)被武汉知青许嘉华购下珍藏。
作者简介:刘晓航,安徽芜湖三中1965届高中毕业生,1966一1975年先后在安徽定远县和南陵县两次上山下乡长达八年,1975年3月为落实“独生子女和身边无一人”政策招工返城,到芜湖市日用化工厂当锯板工,1977年12月参加恢复的高考,被录取到安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芜湖市十九中任教,1981年工作调动到武汉市,退休前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旅游系主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民盟湖北省委委员,出版专著十七部,其中知青文学作品九部,代表作《我们要回家》《渴望远行》《开花的荒岗》等。
晓歌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海知青运动中的物资援助
〔摘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为了解决知青在农村遇到的生产生活问...农业快讯|多措并举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截屏图片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白音: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基本趋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白音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海为什么是输出知青最多的城市?
一、简短回顾 上海地处长江口,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辐射能力强,是中...老三届晚年状况浅析 知青如何度过晚年 更要了解自己
摄影/日升 目 录 老三届晚年状况浅析 看看这些知青如何度过晚年 知青晚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