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口梅花糕——乐足矣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王寒 时间:2021-01-28 点击:
视觉中国供图
王寒
江南的糕点有几十上百种,家乡有一首民谣叫《做糕点》:鸡蛋糕,用火烤;油柱油圆用油泡;五色豆糕用颜料;薄荷酥糕最味道;蕉豆糕,用香蕉;四四方方芝酥糕;杏仁酥,酥头好;八仙糕上印着车马炮;桂花糕,大名声;馒头糕,高沉沉;绿豆糕,做糕用绿豆粉;九香糕,吃到嘴里香喷喷;云片糕,片加片;连环糕,两头连;酸梅糕,两头尖,吃到嘴里酸又甜;橘红糕,红艳艳,杏花麻片圆累累。
梅花糕未必是最好吃的一种,却是名字起得最风流浪漫的。
旧时的文人清供,将梅之落英洗净,白米加雪水烹煮,待熟后,再加入梅花,便成了梅花粥。再是寻常的饭食,清雅如许,此味非酒肉之辈所能知也。《山家清供》写到“汤绽梅”,采下梅花的花苞,蘸上蜡,放在蜜罐子里保存,等到来年夏天,泡水喝,梅花在杯中徐徐盛开。至于梅子,做成蜜渍梅肉,“剥白梅肉少许,浸雪水,以梅花酝酿之。露一宿,取出,蜜渍之。可荐酒。较之扫雪烹茶,风味不殊也”。
这些食物与梅花有关,不过梅花糕里并没有梅花。仔细琢磨这梅花糕的美名,便觉得这不应该是台州的本地小吃,台州人的性格是一根肠子通到底,硬气豪爽,见饼就叫饼,见面就叫面,绝想不出这如此香艳的名字,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原来是苏州的小吃,便又恍然大悟了,苏州的香艳是配得上这样诗意的美食的。
梅花糕也不止苏州才有,它是江南寻常的风味小吃。
梅花糕源于明朝,起先或许只在苏州可见。到清朝时,江南的许多地方,如无锡、南京,都已经把它当成风味小吃。一直到现在,梅花糕与桂花糖芋苗、桂花酒酿小元宵、蜜汁藕一起,是南京街头的四大经典小吃。梅花糕的起名据说跟乾隆皇帝有关,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此糕形如梅花,色泽诱人,大为叫好,遂开金口,命名为梅花糕。乾隆是民间故事里最著名的吃货,每次他到各地巡游,只要他吃过什么好吃的,通常,这款美食便有了乾隆皇帝钦定的名字。就算他没吃过什么,后人也会硬生生地把他安到美食上去。
梅花糕是不是乾隆命名已无从考证,但它起名,源于梅花造型的面点模具是无疑的。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文人雅士反复称道,视为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所以梅花糕的名字,也被加以附会并广为称道。
台州临海紫阳街上的梅花糕是用小麦粉、红糖粉和黑芝麻做的,苏州等地,馅料更为考究。用上等面粉、酵粉和水拌成浆状,注入烤热的梅花形模具,继而放入豆沙、鲜肉、猪油、玫瑰等各种馅芯,再在上面浇入面浆,面浆上撒上白糖、红绿瓜丝、黑芝麻,烤的时候香气扑鼻,勾人馋虫。
刚出锅的梅花糕软软糯糯,热热乎乎,梅花糕底部如花托,几粒黑芝麻,如梅花的花蕊,红绿瓜丝让梅花糕色相诱人。
梅花糕要趁热吃,站在炉边,眼巴巴地一边吞着口水一边等着它热烫烫地出炉。一口咬下去,温柔的甜,无边的糯,你来不及想梅花的君子品质,什么正直、纯洁、坚贞、气节之类,你只觉得一口下肚,百般舒坦,只觉得放松,只觉得对生活空前的满足。
对于经常东奔西跑的我来说,各个城市的梅花糕各有细微的差别,我吃过苏州的、南京的、上海的梅花糕,最入胃的还是临海紫阳街的梅花糕。临海是历史文化名城,我高中时跟随父母到这里,读书时,我常去紫阳街买梅花糕吃。工作后,陪着外地朋友逛紫阳街,站在摊前,看着大妈把面浆倒在梅花状的铁模子里,看着梅花糕热热乎乎地出锅,看着朋友一边吃着梅花糕一边口齿不清只道好吃。那时,一块钱可以买四只梅花糕,那时,一块钱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那时的快乐,真是简单呀。有一口梅花糕,就足矣。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