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镜前镜后,美人如一
来源:新民晚报网 作者:王悦阳 时间:2020-11-10 点击:
徐伏钢 摄
左起:李旭丹,林青霞,王文娟,本文作者
◆王悦阳
2020年11月3日,林青霞迎来了66岁生日,“我的一生就像在梦里一样,而且都是想都不敢想的美梦。”
特殊的生日礼物,是自己的第三本书《镜前镜后》在两岸三地的同步出版。从画坛“老顽童”黄永玉,到传奇影后李菁,以及老友施南生、张叔平等身边师友的故事,信手拈来,妙趣横生,还有阅读张爱玲小说的所思所想,疫情期间的真情实感……行云流水,轻松流畅,溢满真情,煞是好看。
1
不能自称“作家”
由17岁在台北西门町被星探发掘获邀主演《窗外》起,林青霞从影20余年,共主演100部电影。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她的电影生涯恰好经历了上世纪华人电影的三个发展高潮:70年代的台湾文艺爱情片,80年代的香港新浪潮电影、喜剧片、警匪片,90年代的香港武侠片。美人依旧,尽管淡出演艺界很久,但林青霞还是林青霞,无可取代。
2011年,林青霞站在自己的第一本书《窗里窗外》新书发布会的舞台上,笑靥如花;原本以为写作只是一时兴趣,没想到三年之后,又一部献给自己六十甲子的散文集《云去云来》;再到如今的《镜前镜后》,一如既往地举重若轻,却又纸短情长。九年来,三本散文集承载着林青霞数十年成长的心路历程,读者看到的是林青霞与知心好友宝贵的友谊,以及她对人生的看法,与家人的感情……一字一句都是她最真挚的心底话。尤其是近几年,以读书为乐、写作为趣的林青霞,幸福地被爱情、亲情与友情包围着,在师友的关心帮助下,她用艺术家细致的观察,细腻的文笔,结合自己独特的经历,写人写事,无不有情有趣,惟妙惟肖,精致入微。
在新书自序的第一句,林青霞这样写道:“董桥从来没有对我说过重话。”在林青霞众多作家朋友中,董桥是十分特殊的一位,不仅会亲笔为她修改文稿,还常常给予鼓励与肯定。在林青霞的印象里,平常与董桥吃饭,他都是礼貌地听人讲话,往往不太发言。只有一次,说起林青霞第一本书的新书发布会,董桥忽然对林青霞严厉了起来:“你不能称自己为作家。”林青霞嗫嚅:“我只是在台上开了个玩笑。”没想到董桥依旧不依不饶:“开玩笑也不行。”
这段往事写进了这本新书的序言之中。就在今年生日前夕,林青霞带着新书与老友相聚之时,还不忘强调:“那天董桥好凶哦!”年近八旬的董桥闻听则嘿嘿一笑:“我不是这么说的。”随即,温柔的林青霞微笑着点头:“我明白,这是爱之深责之切。”
从2004年12月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开始算起,林青霞的“煮字生涯”也已有整整十六年了。说起自己的文字,林青霞总会自谦:“从小书读得不好,现在却以读书写作为乐。”事实上,三本书从文笔到内容,从故事到情感,的确是越写越好,引人入胜。作家朋友里最“捧场”的永远是白先勇,不吝赞美之词:“青霞现在真是作家了。”而林青霞永远记得董桥老师的那句话:“不能称自己是作家”,老派文人总是把文字看得很重,绝不敢轻言“作家”二字。“我清楚知道,只是这十五年里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偶尔有所感触,心中有话就想说,就会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林青霞如是说。
2
岁月不败美人
无论身处何地,林青霞永远是一段传奇,令人过目难忘。尽管淡出公众视野很多年,人们却始终视她为“女神”……多年来越来越低调的生活,更将林青霞的这份神秘与高贵烘托到了极致。
但凡有机会接触到林青霞,都会觉得她的美并非高高在上、与世隔绝的。待人亲切,大方有礼,始终保持着优雅的微笑与得体的打扮,时时刻刻为朋友着想,是她留给大家最深刻的印象。这几年里,我有机会与她接触过几次,愈发感受到她的善良、热情与优雅。第一次是《窗里窗外》的新书发布,台上的美人没有故作姿态,没有保持距离,与每一位读者都是真正零距离地接触,在每一本书上亲笔签上自己的大名,交到读者手上时还不忘说上一句“谢谢,让我好好看看你”,随即投来真诚而和蔼的眼神。她是由衷地作为一个写作者来感谢每一位读者的。
在她好友贾安宜的安排下,2018年夏天林青霞短期访问上海之际,我又陪着九旬高龄的越剧宗师王文娟老师与她见面。一个下午的聚会,演过“宝哥哥”的林青霞与越剧舞台上的“林妹妹”相谈甚欢,说起李翰祥导演当年为了拍摄好《金玉良缘红楼梦》,要求从来没有戏曲表演经验的林青霞,仔仔细细地学习研究徐玉兰、王文娟老师拍摄的越剧电影《红楼梦》,举手投足,眼神身段,都要一丝不苟,来个“拷贝不走样”,而耄耋之年的王文娟老师则笑着说:“你们的电影拍得很美,尽管有学习越剧的地方,但更多的则是属于自己的表演与表达,我很喜欢。”那天,王文娟老师的弟子李旭丹还为林青霞清唱了一段《葬花》,林青霞看得投入且认真,情到深处,不禁也伸出兰花指,比划一番……将近四个小时的欢晤转瞬过去了,在夕阳映照之下,王文娟老师与林青霞手牵着手,拍摄了一张难得的“宝黛合影”,阳光照耀下的两位艺术家,落落大方,惺惺相惜,真令人感慨:岁月从不败美人!
2019年夏天,我陪着章诒和老师参加香港书展活动。当得知心中敬爱的作家好友来到香港,林青霞第一时间安排了晚宴欢迎。那次聚会,她还特别邀请了董桥老师夫妇、出版家林道群夫妇作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为宴会主人的林青霞,六点半的晚宴,她还提前了不少时间来到餐厅,不仅细心安排了精致可口的菜肴,就连餐具、红酒与茗茶、座位等也都一一安排到位,事无巨细,布置妥当,丝毫没有华人影坛大明星的架子。章老师准备了一件漂亮的丝绸外套送给她心中的大明星,青霞拿到衣服,第一时间就穿在身上,一个劲儿夸赞漂亮、合身,还让章老师为自己拍照留念。我则准备了自己画的荷花小团扇,青霞不嫌粗鄙,拿起扇子与我合影……由于大家都是许久不见的老友,相见之下分外亲切,聊的话题更是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就连不多说话的董桥也兴致勃勃地说了溥儒与启功先生的小故事……我注意到,在这样欢愉的气氛之下,林青霞作为主人,总是笑嘻嘻地安静聆听,不时还会起身敬酒招呼客人,真可谓细心体贴之至。宴席结束,当她得知第二天我们要逛书展一整天寻觅好书,不禁也兴奋了起来,跃跃欲试想一起参加,“你们买的书,我也要读。”“你是大明星,跑去那么多人的书展,大家到底是看书还是看你?”章老师笑着问道。“没关系的愚姐,我会戴上帽子、眼镜和围巾,保证大家认不出。”林青霞调皮的一番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3
有颗大爱之心
作家琼瑶曾经这样评价过林青霞:“从来没遇到过第二个可以跟青霞媲美的女子,林青霞不光外表非常的美丽,而且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人。”2020年春天,疫情肆虐的非常时刻,来自林青霞的一封亲笔信感动了无数人。
这是一封致前线抗疫英雄的信,是林青霞多日来的所思所想。疫情暴发以后,身在香港的林青霞始终关心着全国各地疫情的发展动向,在与金圣华、贾安宜、幸丹妮等三位朋友交流的过程中,林青霞发心起愿,为抗击疫情尽自己的努力——要给最有需要的人送去最及时、最有用的物资,并将这份关爱送到两岸三地同胞们的手中。
恰在此时,一位朋友向林青霞传来一张照片,图中,一名申请到武汉支援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在防护衣后面写上“我爱林青霞”,显然她是青霞的忠实粉丝,上战场的时候,不忘让偶像“陪伴”自己。一张小小的照片,传递出的感动与温情,令林青霞动容不已,或许,自己的一句话,一份祝福,就能为抗疫第一线的工作者带来无穷鼓励与信心呢?于是,夜深人静之际,林青霞开始动笔写下心中的话——
“致前线的抗疫英雄: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战争,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新世纪疫战。你们的战袍是防护衣,你们的头盔是口罩,你们的战场是医院,敌人是无声无息,无色无味,防不胜防的新型冠状病毒,全世界的目光正见证你们的敬业的精神,钢铁的意志,超凡的勇气,悲悯的胸怀。巡行在医院的长廊,不分昼夜,随时应战守护他人的生命,我们知道,我们明白,我们心疼,我们流泪,只想告诉你们,你们并不孤单,在大后方,有无数的人在关怀,在支持,在为你们祈祷,前线英勇的医护人员。我深深地敬佩你们,希望你们继续做好防护工作,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保护同事,保护病人,在此,谨以最虔诚的心祝福各位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早日功成返家,与家人团聚!青霞,2020年2月23日”
一封书信,纸短情长,爽朗大气的字迹,真诚细腻的情感,朴实生动的语言,透露出林青霞最真挚的情感、关怀与祝福。写完这封信,已是第二天的凌晨,林青霞用邮件传给了身边的好友们,不久就得到了大家热烈的响应与反馈,一时间,传播迅速,反响热烈,大家不仅赞美林青霞“人美字美”,更感动于她的一颗大爱之心。
书信只是开始。在林青霞的感召下,上海的一众好友建立了“好友群”,通过正规渠道筹集医疗物资,连续好几批送达武汉抗疫第一线。
这些林青霞与朋友们捐赠的医疗物资,每一个箱子上都有一幅画,那是上海的书法家王宇鸣先生的创作——一颗红红的爱心,底部仿佛一根连接内地与香港的爱心丝带,整幅画面的造型则更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林青霞笑着说道:“这叫开心,希望疫情尽快过去,每个家庭都开开心心!”朴素的语言却有深刻的寓意。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个箱子里,都有林青霞亲笔写的这封信,以此表达自己最由衷的祝福与心情。为了医务工作者能收到这封信,林青霞这几天认认真真地抄写了十个多小时,写干了四支笔。一笔一画,一丝不苟,都可谓饱含深情。
“这是我义无反顾要去做的一件事,我感到很高兴。衷心感佩医务工作者们的努力与付出,敬祝平安!”林青霞由衷地说道。
岁月荏苒,白云苍狗。或许只有林青霞,可以一如既往的那般纯洁美好,里里外外都让人赞叹,就像人们口中的她,“她心灵很朴素,只是一个小女孩”。她太懂得美人之道,保持神秘感,却又不乏新鲜感,永远整齐又不失优雅地出现在你面前,不变的是一双真诚的眼眸。这样的美,早已摆脱了烟火气,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