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的淡定和忧愁(中)

来源:新民晚报网 作者:刘笑冰/曹慧中/龚伟明 时间:2020-07-12 点击:
摄影/日升
 
编者按:

      谁都不希望去医院,可是有的时候却不得不去,尤其是年龄大了以后,去医院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很多人吐槽去医院的种种烦恼,要排几个小时的队;有时看个感冒就要花几百元。好在这些年来,医院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开通了微信在线挂号、专家预约、候诊查询、报告查询等服务。随着医疗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相信去医院的种种不便将会越来越少。


      轮回和变化

      刘笑冰


      2012年我在五官科医院开刀,对排队的印象太深刻了。

      那天早上五点多,我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门诊大楼前已经里三层外三层绕了好几个圈排满了人,排第一的想必是通宵了。

      2018年我妈发眼疾,我带她也是去了五官科医院。妈说:“要不是你陪我来,我真不知到哪儿去摸。”我带着她坐量子号邮轮、在五星级宾馆住宿、在大公园赏花……她都这么说。我想:“老了,可以把自己完全托付给一个人,自己不用动脑筋是幸福的。”当我牵着她在同一家医院看病时又听到这句话,我更多的是心疼和感慨:曾经我觉得似乎无所不能的母亲,如今脸上经常是迷惘无助的表情;曾经是我紧拉着不敢放的那只手,如今如此依赖地拉着我。但比这更让我感慨的是不知哪天悄悄变化的看病方式:

      我先在五官科医院App上预约,掐着时间点到医院自助机上挂号,看完医生拿好药方,自助机上手机一刷付费,到药房,其中一个窗口上方的电子屏幕上已出现老妈的名字,比以前排队挂号、排队等叫号、排队付费、排队取药不知节省了多少时间。

      上海各大三甲医院人头攒动、人满为患的场景天天上演,医院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提供便利,加快患者就医流程,我因此得以几十分钟看好病。出了医院大门,有一种一条游鱼在密集人群中灵活快速闪挪,迅速到达目的地的感觉。

      曾经,妈带我看病,如今,我陪妈看病,是自然轮回。看病时间越来越短,是人为变化。自然轮回,我们是被动接受;人为变化,我们感受到了春风更加的温润。

      “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曹慧中


      2018年春节期间,我的嗓子突然哑了,还伴有异物感,就到区中心医院做了喉镜,诊断为急性咽炎,配了头孢消炎,服用了二十天,病情依旧;再去看,被告知治愈可能要半年至一年,且头孢类抗生素不可再用。于是我预约了沪上一所三甲专科医院的专家门诊。

      那天,换乘了两部地铁来到专科医院。医院人山人海,等了五个多小时后,终于轮到了我。专家用灯光照着看了一下我的喉咙,说了声“咽炎”就低下头写处方了,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我心里好窝火,但也无可奈何。取药后,心里更窝火了,一大塑料包(四十小包)包装的颗粒冲剂,包装上印着“本制品仅限本医疗机构使用”的字样。原来这是医院的自制药。

      回到家,我立马在社区家园网上进行炮轰,发泄花五个小时、看五分钟病拿回一包医院自制药的不满。爱人劝我,药已拿回家了,管它是自制药还是上市药,不吃怎么知道好不好呢?想想也是。于是按说明早晚各服一小袋颗粒冲剂。意想不到的是,十天过后,喉咙的异物感消失了;再服用十天,专家说要治半年到一年的咽炎竟然痊愈了。

      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医院自制药只能在本医院使用,不能上市销售,所以我一直对医院自制药有偏见。网上查了一下,有很多大医院和专科医院,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自制的药疗效很好,有的药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尽管有些人也包括我,对医院自制药有些疑惑,但现在想来,作为病人,套用一句话: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我的经历就是例证。

      从“长蛇阵”到“云看病”

      龚伟明


      曾经有人问我:你生活中有哪些焦虑的事?我回答:“看病要排长队是之一。”

      去年有一天晚上,在某三甲医院做好磁共振检查,我经过挂号大厅,一长溜的队伍几乎排到急诊大楼门口,队伍中不乏老年人和小孩。这般“长蛇阵”,自己何尝不曾经历过?

      但是谁又能保证自己不生病?一旦生病必须去医院就诊治疗,就有“排队时间长、挂号收费折返跑”的“老大难”问题,连同候诊,患者每次就医至少需要排3次队,如需要做各类检查,排队次数更多。其中一些特色专科尤为突出,想当日就诊,只得赶早到医院或找人托关系。

      长期以来,这等就医烦心事,让患者头疼不已。传统的就诊方式,已经跟不上我们飞速发展的时代。好在政府已经十分重视,各级医院针对群众就医排队时间长、手续繁的问题,正在或已经推出使用微信在线挂号、专家预约、候诊查询、报告查询等服务,逐渐改变了就医多次折返跑的不便现象,缩短了患者就诊时间。

      今年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在电视里看到某二甲医院“云看病”的新闻报道,医患双方通过视频接诊咨询,消除了老年人常见病的续配药等烦心事。近日,我们文友群在交流中,热心的Z女士介绍了自己用手机挂号预约配药的几个程序。确实,当前情况下,“云看病”既满足了就诊者居家网上问诊的需求,又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随着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推广,未来,市民线上疾病咨询、心理疏导、用药指导、防控指南等将得到广泛利用,如此,会进一步化解我们看病难的焦虑。

      爱心摆渡桥

      喜二


      表姐过年七十五了,儿子定居海外。独居已久的她不擅交往,日常生活由保姆照顾,逢年过节闹保姆荒时,便自己动手凑合。由于疫情的原因,年后回沪人员须自行隔离14日,因此到三月初保姆迟迟未能返岗。孤独的表姐每日三餐并两餐,宅家时间一长,看着手机里铺天盖地的疫情资讯和国外的负面消息,她担心自己又担心远在美国的儿孙,情绪变得越来越萎靡以至于神情恍惚,也影响了胃口和睡眠,严重时每天凌晨三点以后才能入睡,健康的面容一下子枯槁下来。

      我在电话里不断安慰表姐、陪她拉家常,但是电话挂掉后她又陷入不安;邀约同游公园赏花也无济于事。这时有人推荐不妨去看看心理医生。

      打了电话预约好爱心机构的心理医生,挽着表姐过去。咨询室里温暖的基调让人放松。一位三十来岁的女医生和蔼地接待了我们,询问了情况,拿出测评表,跟表姐进行循循善诱地问答。沟通中我知道有同样状况的人还不在少数,渐渐地表姐和医生有了积极的互动,见她的话匣子被打开,我借口离开来到走廊。

      走廊墙上一幅法国安纳西爱情桥的油画,蓝天、绿水和各种层次的树林充盈画面,爱情桥横卧绿波,融化在一片纯美之中……此时表姐也出来了,带着久违的轻松。我从医生处得知表姐患了应激性心理障碍症。回去后,我敦促她定时用药。至今,一个疗程过去,表姐病情大有好转,还来电约我等病疫过去,朋友圈里的农家乐旅游替她报名。

      现在,我对心理咨询业也更为关注,这是一个以爱心筑桥、帮人找回信心和笑容的行业。

      当婆婆骨折时

      李文娟


      老人住院,如果遇到一个好护理,等于请来半个医生。

      今年春节前几天,我那80多岁婆婆半夜起床穿拖鞋时不小心,一脚踏空,摔在地板上,动弹不得。120急送医院,经拍片诊断股骨骨折了。术后婆婆神智不清,胡言乱语,日夜颠倒,日常饮食和大小便都不能自理,我们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怕家人护理缺乏护理经验,故请了医院专业护工周大姐。开始公公有点不放心,担心周大姐护理多个病人,会不会怠慢了老伴。他不顾自己年迈体弱,好几天天未亮就往医院里赶。观察了几天,他彻底折服了,在我们面前夸奖周大姐,说她对待婆婆和蔼可亲,简直像亲女儿似的。

      周大姐在上海做护工已有十多年了,她熟练掌握护理技能,非常了解病人心理。特别是对老年病人,周大姐更加细心体贴。婆婆不习惯床上大小便,瘦小的周大姐每次都抱着婆婆到厕所方便。为了让婆婆早点恢复记忆能力,她经常用洋泾浜上海话耐心地和婆婆拉家常,让婆婆放松心情。在婆婆脑子不清醒的日子里,我们陪护也心力交瘁,周大姐给我们做思想工作,讲以往的陪护案例,让我们宽心。周大姐每晚在病房门口走廊里,搭个简易床睡觉。一有动静,她马上起身照料病人。春节过后,婆婆终于康复出院了,婆婆拉着周大姐的手不放,说“谢谢侬啊”。

      这个春节周大姐没有回老家,我听护士说,原本她已请好假了,因为家乡的儿子要办婚事,新冠疫情一来,婚宴只好取消了,因为疫情来临,医院和病人都需要她……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韩国大量问题免洗手消毒液流入中国市场被查处 效果存疑
    下一篇:吴尊友张文宏等顶级专家提醒:今年秋冬季将是大挑战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