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知松柏(下)--记后知青时代的里程碑徐桔桔贾爱春

来源:华人频道 作者:張云清 时间:2020-04-15 点击:
 2020年,庚子之春。一场必将载入史册的旷世之“疫”,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地处祖国北部边陲的黑龙江省逊克县山河村的乡亲们,接到一笔别具情怀的捐款和一封感情激越的来信,乡亲们特别感动。
 
  经寒方觉暖,苦后更知甜。对着一份情谊,群众们深深地镌刻在心底,并恳请笔者予以记录。伴随着乡亲们的叙述,一阵阵充满人性光辉的珍贵瞬间,得以曝光在世人面前。
 
  ----题记。
 
 
  历尽坎坷心犹在 老骥情深情也真
 
  此后几年,山河种植专业合作社进入黄金发展期。
 
  2012年,山河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大灾之年喜获丰收,山河村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提高30%。
 
  2013年,山河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首批国家政策资助,获批逊克县首个千万元级农机合作社,正式更名为逊克县山河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了合作社的发展,贾爱春变卖自己在北京的房产)。同年,徐桔桔、贾爱春获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感动龙江”十大人物提名奖。由上海宣传部提名,徐桔桔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道德模范”人物提名奖。
 
  2014年,山河农机合作社一举打破玉米单产2.8万斤,农民人均收入1.5万元等多项记录,粮食收益比第一年增长近一倍。
 
  2015年,他们把目光瞄准本地富集的蓝莓资源,提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思路,并且积极付诸行动。
 
  2016年,以贾爱春、徐桔桔事迹为原型的电影《勇敢往事》正式拍摄;
 
  2017年,《勇敢往事》全国热播,并获得“红枫叶”国际大奖......
 
  正当她们开足马力拼命向前奔跑时,一场预料不到的祸患向她们袭来。
 
  时光回溯到2015年。
 
  贾爱春和徐桔桔有着明确的分工。徐桔桔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主内,管理全局;贾爱春作为合作社理事长,是徐桔桔的助手,主外,分管合作社;同时,史光福、李环利等班子成员也都各有明确分工。山河农机合作社,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宛如一台高速运行的机器,快速高效,机声隆隆。
 

贾爱春((左一)徐桔桔(左三)在晒谷场
 
  由于当地野生蓝莓资源丰富,两位知青想大力开发蓝莓饮品项目,想为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一条新的路子。
 
  为此,贾爱春踏上了选厂之路。哈尔滨、伊春、加格达奇、黑河、孙吴,黑龙江所有饮料加工厂,几乎跑遍了。要么设备落后,要么成本偏高,要么运输不便,要么品质不强,始终找不到如意的合作方。
 
  倔强的贾爱春不服输。为找到适合的厂家,她三赴肇州。最后一次差点把命搭上。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心有余悸。
 
  由于向导不熟悉路况,她们早晨从哈尔滨出发,原本3个小时到达的行程,兜了一个大大的圈子,直到下午16时才到。原本400元车费,却花费了1200元,碍于情面不埋怨向导,只好自己默默承受;患有糖尿病的贾爱春,下车时眼冒金星,掏出几块巧克力拼命“狂吃”,总算止住了血糖下降。但是,由于走得太急,“不合脚”的鞋子磨破了脚趾;耐着性子为每罐几分钱差价和厂家反复磋商,厂家同意让步却又提出必须交50万元设备改造费。此时,为了坚守信誉,她们把资金都用在双倍赔付订货的客户,没力气支付这笔款了。50万元设备改造费,成为压垮她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返回省城的路上,贾爱春倒在了出租车上。
 
  强忍病痛到达哈尔滨,找到一家快捷宾馆入住,她再也撑不住了。
 
  那一场长病,刻骨铭心,心怀余悸。高烧持续不退、溃疡面总不愈合、小便尿血、口袋里只有几千元钱,不敢去医院检查。
 
  她不好意思再向家人张口。一个多月,每天和桔桔通话,成为唯一的精神支撑。她知道,此时的桔桔同样身心俱疲,伤痕累累。
 
  人们不会忘记,两位老知青重回第二故乡耕耘从未计较个人得失,在合作社任职期间不占合作社一分股份,不花合作社一分钱,在为合作社跑业务、找项目期间没有报销过一分钱差旅费,从未对山河村和合作社提过任何要求,心甘情愿无私奉献。
 
  人们不会忘记,2013年,逊克县发大水,山河村是重灾区。县里组织抗洪,二位知青率先冲到坝上。由于年龄和身体等多方面原因,组织上没有接受她们坚守抗洪一线的请求。俩人一合计,决定自费往坝上送饭,一坚持就是30多天。30多天里,她俩变着花样儿给前方的将士们补充给养,光买猪肉就花了1万多元。在她俩的带动下,全县很快形成慰问抗洪一线的热潮。最难的时候,她们划船渡过“二道坎”,水位在头顶3米多的大坝内,而大坝已经多处管涌和溃口,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下,二人坚持为一线抗洪的乡亲们送去最可口的饭菜。乡亲们说:山河段的堤坝守得住,是因为我们不能辜负两位知青大姐火热的心啊。大坝终于守住了,可有谁知道,为了保证送餐,两位知青大姐30多天里几乎没洗过澡,分别瘦了十几斤。
 
  人们不会忘记,为了丰收的粮食每斤能多卖几分钱,两位知青跟村上的小伙子们一道,风餐露宿去哈尔滨卖粮。深秋冰霜里,拳拳赤子心。受的是常人不能受的罪,吃得是常人不想吃的苦。
 

 
徐桔桔和村民一起收割大白菜
 
  人们不会忘记,桔桔的父母都90多岁了,在敬老院安享晚年。92岁的父亲病重,由于生产任务重,没能回去,直到父亲去世也没见上最后一面,过世后回去匆忙料理完后事,她又回到村里,带领乡亲们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拼搏奋斗;而贾爱春的爱人,一直都重病在身难以自理。亲情与事业,家庭与乡亲,在两者的权衡之间,她们每次都义无反顾地选择后者。人们在敬佩其高洁如松柏的品格同时,有谁想过,她们为此承受的,是怎样的煎熬与压力?
 
  人们不会忘记,徐桔桔携手陆鸿钧、马政德等上海知青自费为村里采购成套音响设备。两位知青身体力行,修建文化广场、组建文艺小分队并亲自编舞做示范,通过赴全国各地演出,先后奔赴北京、上海、深圳、开封、郏县、哈尔滨等20多个城市,开展“文艺联欢”演出几十场,精湛的表演堪比专业,通过文艺互动与众多国内大型企业和富裕村、先进村结成互助对子,在致富道路上互相帮助,合作共赢。
 
  人们不会忘记,村里的马路从3.5米加宽到7.5米,门前的木杖子都换成铁栅栏,建起全县第一个千头生猪养殖场,为逊克县引资捐助价值1254.27万元的三大类168件先进医疗设备……一桩桩,一件件,数不尽、说不完的实事、好事,彰显着二位知青大姐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怀。
 
  但是,也有诸多不如意。两个人在电话里,时而心生感慨,时而满怀憧憬,时而相互鼓励,时而相向而泣。
 
  老了,不服老不行了,真干不动啦。二人在电话中约定,等贾爱春病情好转一起辞职。合作社步入了正轨,社员的年人均收入在短短几年的工夫里翻了三番,有上千万的资产、有几百万的存款、有无比光明的前景,知足啊。
 
  “举头三尺有神明”。这神明,不是别的,就是良心。是的,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乡亲就行了。人世间,本来就不存在“十全十美”。
 
  一诺千金终无悔 还将余生践初心
 
  合作社走上正轨,两位知青退居二线。他们在上海、北京等地继续为合作社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对外宣传、项目引进)。
 
  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不到3年,合作社意外地遭遇了天灾与人祸:2016年秋收后的卖粮款一分也未收回,原因是收粮的合作社由于经营不善而宣告破产,山河合作社的卖粮款随之“蒸发”,只落下一张白条(当地卖粮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先交粮后付款)。后经起诉到法院,虽然胜诉但粮款却分文未还。几百万粮款收不回,无法正常还银行贷款。银行停止了贷款,并且欠下巨额高利贷,村民也有几年没分红了……
 
  贾爱春风风火火地从北京赶回山河,当她了解到合作社的真实情况后,心情沉重的说:“过去是平地,现在是个坑。”
 
  就山河合作社的现状而言,她们能做的只能是帮助山河合作社销售农产品,回收资金,维持再生产,为了再次拯救山河合作社四处求援。同时她们也鼓励合作社积极地展开生产自救。她们深知,对乡亲们来说,眼前的坑,爬不出来,就是灭顶之灾。但是,目前情形,似乎很难爬出来,山河合作社陷入了怪圈、绝境。

 

 
贾爱春(左)徐桔桔(右)在玉米地里
 
  没钱还银行贷款,银行就不会再借贷给他们;得不到银行贷款,他们就没钱买种子化肥;如果不种地,无疑在等死;而借高利贷种地,更是饮鸩止渴……
 
  涸辙之鲋,无望无助。
 
  当初,山河村山穷水尽的时候,是两位知青带来“柳暗花明”;这次,山河合作社山穷水尽之时,还会有第二个“柳暗花明”吗?
 
  谁能给他们一掬清水?谁能让他们重振江河?
 
  山河合作社,似乎一直在顺风顺水中,疾速驶向光明的彼岸。但是,潜藏在市场深水中的礁石,让他们遭遇到灾难性打击。这让所有关注的人始料未及。
 
  市场就是战场,瞬息万变。山河合作社面临的市场,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战场。不止山河合作社,所有的地方和产品,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二位老知青,再一次踏上奉献之路,谦卑地、迫切地四处求人。她们带领山河村合作社班子成员,进北京、去上海、下河南、上广西、赴哈尔滨……通过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想尽一切办法向社会各界推介山河村的“前世今生”。
 
  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她们拼命的状态。她们在为谁拼命?
 
  女人天生就有坚韧的本性,但是,在看似无望、近乎非理性的坚持背后,是什么力量为她们提供着的精神支撑。
 
  遥想当年,为什么不在城市安享晚年,偏要执拗地重回山河村?
 
  再看当下,为什么明知是无可挽回的绝境,还要执拗地义无反顾、飞蛾扑火般地往里闯?
 
  是信仰。
 
  贾爱春说:“徐桔桔是共产党员,受党多年教育,山河村的百姓都被她珍藏在心里,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她的初心,也是她的使命”。
 
  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贾爱春更了解徐桔桔的人了。为了这里的乡亲,父亲去世,她没回上海;母亲病危,她留在山河。这回,为了乡亲们能过去这个坎,她又把自己豁出去了。
 
  徐桔桔说:“要论付出,贾爱春一点都不比我少”。
 
  她们以前就无数次回答过很多记者的提问,她们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乡亲们过得更好些。她们这样说,有多少人信?
 
  但是,当你知道一直到现在,她们的付出都是无偿的;当你知道为了山河合作社的发展,她们把自己在都市的楼房已经卖掉;当你知道至今她们没有领取山河合作社一分钱的工资;当你知道她们给山河合作社留下千万元的家底,得知不到三年时间里村集体再次入不敷出时,没有抱怨和推脱,而是义无反顾地冲向最前线。你还选择不信吗?
 
  我相信她们所做的一切,包括这次重新接手危局,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改变山河村的现状,让乡亲们过得更好。
 
  这是她们的理想和信仰。什么是理想?理想就是一个愿意以命相搏的目标;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为实现理想可以奋不顾身,可以自我牺牲,可以蒙受委屈,可以甘受猜疑,可以承载艰辛与磨难。
 

 
图为贾爱春
 
  如今,山河合作社宛若涸辙之鲋,那车辙里的小鱼是被动受困的。人们避之犹恐不及;而徐桔桔和贾爱春,又一次在万分危急时刻,主动钻进“包围圈”。她们的举动,被很多人讽喻为“飞蛾扑火”。
 
  飞蛾扑火,有意义吗?可能在世俗的眼光中没有丝毫意义,但在理想面前,答案截然不同。
 
  我们坚信,她们两个绝不是扑火的飞蛾,更是支撑“后知青时代”的里程碑;我们看到的,也绝不是一场两个人的战争;贾爱春和徐桔桔的故事,是一代人的缩影。她们身后,有成千上万数不清的知青。在祖国这个无比宽阔的舞台上,知青的故事,从来就不是一个音符,而是庞大恢弘的交响乐。交响乐的主题,是知识分子与工农阶级紧密融合,汇聚成磅礴伟力,推动历史车轮飞跃向前。
 
  实践已经证明,这是无比强大的力量,在知青的倾心演绎下,伟大祖国的万里“山河”,将被装扮得更加美好。

      注:作者張云清是现任黑龙江省黑河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

责编:北风
 



更多新闻可点击上面各栏目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岁寒知松柏(上) --记后知青时代的里程碑徐桔桔贾爱春
    下一篇:金月明诗选(四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